粮补政策或致大豆增产1200万吨 玉米减产7500万吨

坐隐观局话手谈——同期会圆桌论坛纪要

主持人:您是谷物市场专家,对期现结合、跨区域流动等均有长期跟踪,请谈谈您对谷物市场的看法。

嘉宾:今年拍卖成交1亿吨,剩余7700万吨,如果明年也如此,就存在硬缺口,市场主流平衡表大都是基于此预期。但其中没有考虑两个假设,第一个是没有新增的供给端,比如中美贸易纷争谈妥,高粱、DDG等可能放开;第二个是稻谷、小麦的去库存,当前小麦七千多万吨、稻谷1.3亿吨库存,目前来看明年可能会提上议程。如果小麦稻谷执行去库存的话,价格一定会跟玉米产生竞争力。如果国家对稻谷小麦去库存的话,玉米的缺口周期就会延后1-2年,但目前市场还不会去交易这个因素。另外,稻谷小麦用于饲用添加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主持人:针对低蛋白日粮的政策,谈谈您对降低2个百分点蛋白用量的看法。

嘉宾:饲料的增速已经从过去的追求产量变成追求质量。在整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大的企业实体迅速发展,小散户逐步淘汰。近年来蛋白的增长,除了技术的提高,还有更多的替代杂粕、泔水等。低蛋白日粮对玉米影响有限,预计最高也就几百万吨。对于非洲猪瘟的问题,短期猪流动受限、被迫压栏,短期对饲料需求是利多的。从9月份起,后备能繁母猪存栏开始下降,14个月以后才能体现,预计在2019年末至2020年初才会有影响。猪价走势很重要,如果迅速下滑,需关注会不会大量淘汰母猪,只有母猪去产能才能使猪周期提前。目前的猪价水平,对饲料影响不是很大。

主持人:根据实际秋粮收购,谈一下大豆玉米的比价和轮作关系。

嘉宾:预期补贴玉米80-100元,大豆200-250元,实际政策玉米只有25元,大豆超过了300元。政策导向一定是因为贸易战,鼓励种植大豆,降低对外依存程度。假设一亿亩土地转种大豆,大豆增产1200万吨,玉米减产7500万吨,大豆依赖程度影响不大,反而会成为最大的玉米进口国,所以相信政策只是短期调整,长期改变供应及贸易平衡还需要通过价格。

现在的玉米市场已经不再是大政策时代。今年拍卖超过了一亿吨,结转四五千万吨,产量变动并不大,理应是有压力,但在交易上有两个方面要注意。第一,陈粮库存不再对市场形成压力,成本锁定,后期进行消化,市场交易量不大。第二,今年农民惜售新粮现象格外严重。

粮补政策或致大豆增产1200万吨 玉米减产7500万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