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銀行理財固定收益類產品內外優勢明顯

作為一家基金公司的總經理,老張(化名)最近一直將資管新規、理財新規、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打印稿擺在案頭。這些重要文件,他每天都要認真研讀。“銀行理財子公司”幾個字總是抬眼可見。“銀行具有龐大的客戶群體,渠道優勢很強,它們成立理財子公司將對公募基金行業形成巨大的挑戰。”

老張說:“這將倒逼公募基金迴歸投資本源,聚焦主動管理能力。”

近期,上證報探訪了多家基金公司,隨著理財新規的落地,老張的情緒是整個公募行業的縮影,從基金經理到公司高管,大家都在思考,公募基金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在哪裡。

銀行“問道”基金公司

近期,已有十幾家商業銀行陸續公告申請成立理財子公司,眾多公告背後是銀行馬不停蹄地前往多家基金公司“取經”。

滬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董事長透露,以往銀行相關負責人到公司主要是洽談合作業務,現在針對業務的討論往往只有幾句,大多數時間都在聊基金公司的風控體系以及投研團隊如何搭建。“我們毫無保留地與他們交流,對方甚至對我們基金產品的起名哲學都研究得很透徹。”

另一家銀行系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公司與銀行理財資金一直有所合作,現在銀行也會派四五個人來學習投資的思路框架,公司每個月出版的固定收益雜誌他們也都第一時間拿去學習。在業內一位基金分析師看來,銀行目前學習的多是比較基礎的內容,主要與風控體系的建立、投研製度的搭建、人才的培養等相關。一些在行業內看起來“理所應當”的事情對於銀行來說都較為“新鮮”,例如,在交易時間裡基金經理要上交手機,避免內幕交易以及利益輸送。他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打造自己的主動管理品牌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貨幣、債券基金將受擠壓

根據《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募理財可以直接投資股票,不再設立銷售起點,不用首次現場臨櫃,同時可以通過第三方渠道代銷,這意味著銀行公募理財將和公募基金產品同臺競爭。

上述基金公司董事長表示,一方面銀行在貨幣、債券方面的投資能力更具優勢,另一方面相較於理財新規,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不再設置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疊加銀行自身的渠道優勢,銀行現金理財類和固收類理財產品將對公募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造成較大的衝擊。

相較於規模已經較大的基金公司,新近成立的基金公司的董事長憂慮更甚。業內一家小型基金公司董事長坦言,銀行的客戶渠道非常強,在銀行主銷售渠道下銀行理財產品將擠佔更多資源,對於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來說,由於大量零售客戶是通過券商和銀行購買基金,未來如何讓投資者瞭解公司,是當前發展面臨的較大阻力。

華寶證券分析師認為,銀行理財固定收益類產品內外優勢明顯,內部優勢來自其固收團隊的投研和風險管理能力,外部優勢來自制度紅利:公募理財可投非標,攤餘成本法定開理財產品組合久期為封閉期1.5倍,待遇優於公募,且公募銀行理財現金類產品T+0不設限,相較於貨幣基金具有優勢。

聚焦主動管理能力是未來方向

面對來勢兇猛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基金公司憂慮之餘,也對公募基金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更為篤定。

一位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表示,銀行具有較強的路徑依賴,固有的投資模式很難改變,當前銀行系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雖然都較為龐大,但是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並不突出。

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旗下基金公司為例,截至三季度末,工銀瑞信基金、農銀匯理基金、中銀基金、建信基金旗下的主動權益類(主要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與普通股票型基金)基金規模在其所有基金產品中規模佔比只有5.09%。

在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看來,短期內銀行理財較難以直接涉足權益市場,一方面基於銀行的風險偏好約束,低風險偏好的銀行對於權益資產高波動屬性仍需適應,另一方面銀行在股票方面投研能力建設仍待完善。

這給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留出了時間差。記者近期走訪的多家基金公司高管都強調,基金公司要扛起主動管理的旗幟,聚焦主動管理能力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滬上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總經理認為,投研實力是基金公司的立足之本,通過集中投研資源,才能在權益市場獲得較大的競爭優勢。因此他特別重視投研團隊的搭建,從超過400份簡歷中篩選出100多人,並親自進行面試,最終確定近20位研究員,佔公司總人數的一半。

本文源自上海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