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房身”到“龍嘉”省內機場“一主多輔”穩步推進

从“大房身”到“龙嘉”省内机场“一主多辅”稳步推进

變遷系列

A02版

改革開放的40年是吉林民航滄桑鉅變的40年,從“大房身”到“龍嘉”留下了吉林民航事業發展和幾代民航人的艱辛奮鬥的足跡。吉林機場集團為首都機場集團全資子公司,目前下轄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延吉朝陽川國際機場、白山長白山機場、通化三源浦機場、白城長安機場。

“一主多輔”格局初步形成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民航事業不斷蓬勃壯大,機場由原來的長春大房身機場變成如今的長春龍嘉國際機場。

1985年,長春大房身機場跑道長2600米,停機坪總面積8.1萬平方米,1993年建設了國際候機樓;2005年,長春機場實現從“大房身”向“龍嘉”的順利轉場,結束了吉林省沒有獨立民航運輸機場的歷史。

2009年,長春機場一期續建後,停機坪面積擴大到22萬平方米,設計年旅客吞吐量升至650萬人次;10月28日凌晨3時,長春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正式投入運營,讓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的智能化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將為廣大旅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舒適的服務,進一步改善吉林營商環境,促進吉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的構建,成為吉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源和助推器。

不只長春機場,1993年5月,延吉機場交付使用,如今,延吉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高峰小時保障航班起降10餘架次。2008年8月3日,長白山機場正式通航;2014年6月18日,通化機場正式通航;2017年3月31日,白城機場正式通航,“一主多輔”的機場網絡格局已初步形成。

目前,長春機場總體規劃第二次修編工作已經啟動,目前徵求意見稿已經完成,空域及飛行程序規劃、環境評價報告將同步開展,為三期擴建工程打下堅實基礎。長白山機場擴建工程預計2019年全面開工建設。

從“三一”到展翅的“鯤鵬”

1986年,是長春大房身機場經過擴建後的第一年,由長春—瀋陽—北京的1條航線增加為長春至廣州、上海、北京、瀋陽、大連、延吉、哈爾濱等地的7條航線,20個航班。機型也由單一的安24型增加到麥道82型、三叉戟型、波音737型4種大中型客機,結束了大房身機場長達28年之久的只有“1條航線、1種機型、1個航班”的“三一”歷史。同年,成為國內大型幹線機場。

進入20世紀90年代,長春與國內絕大部分省會城市及經濟中心城市、旅遊城市通航,實現長春與國內主要城市通航,使國內航線網絡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迅速拓展,1992年8月22日,國務院口岸辦批准長春機場為口岸機場,9月2日,長春機場開放為口岸機場後迎來第一批外國旅客;1997年年底,有航線22條,航線和航班分別比1992年組建初期增長2.1倍和1.7倍。

1986年~2000年,吉林省民用航空運輸量高速增長。15年間,省內機場旅客吞吐量由1986年的13.4萬人次/年增長至2000年的135.84萬人次/年。開闢國內航線100餘條,通達30多個國內城市;開闢國際航線6條,通達俄羅斯、日本、韓國3個國家的6個城市;開闢至中國香港的地區航線1條。

伴隨吉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長春機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17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大關,正式跨入全國大型繁忙機場行列。如今,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支線機場均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正在為助推地方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推進服務品質化 促企業發展

近年來,吉林機場集團堅持“安全第一,服務至上”。在日常工作中,打造符合自身實際的安全管理體系,緊盯安全理論創新,始終堅持“安全第一”,大力推進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服務品質化,為旅客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出行體驗。通過完善《機場服務質量標準》,攝製《地面服務標準及規範示範教學片》,組建專兼職服務監察員隊伍等措施,深入推進服務工作標準化、規範化、品牌化、多元化的“四化”建設。

吉林機場集團審時度勢,結合“真情服務”理念提煉出具有吉林特色的“四真四情”服務標準,不斷採取措施提升“軟環境”。重新梳理航班保障關鍵節點、持續提升航班放行正常率;進一步美化候機樓環境,增加人文和自然景觀等一系列服務舉措。

同時,吉林機場集團緊跟國家政策導向,立足“一帶一路”建設和吉林新一輪振興戰略機遇,不斷挖掘優勢、潛能,努力打造吉林特色品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推動建設省內“佈局合理、功能完備、運通互促”的“一主多輔”機場群,在吉林對外開放、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新一輪吉林振興中貢獻更大的力量。

新文化報·ZAKER吉林記者 趙春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