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与清末,在亡国之际为何百姓的表现有天壤之别?

张浩天Tony


“靖康之耻”及南宋朝廷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买和平,让亿万汉人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蒙宋战争时,汉人再也不想当待宰的羔羊,南宋军民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誓死抗敌的决心,和蒙古人展开了鱼死网破的生死决斗,时间长达半个世纪。

1236年蒙宋沔州、阳平关之战,宋将高稼、曹友闻、曹万以寡击众,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1259年合州钓鱼城之战,王坚、张珏孤军奋战誓死不降,打死蒙宪宗蒙哥、主帅汪德臣。同年的潭州之战,安抚使李芾率军血战,全部殉国。潭州名儒尹谷见城破,“乃闭户积薪,全家老幼举火自焚。”岳麓书院几百儒生效法老师尹谷,全部自杀。城中百姓纷纷自杀,“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林木者,累累相比”。1272年襄阳之战,宋将张贵、张顺被蒙古兵合围,二将率全军将士血战,全部阵亡。1276年元军进攻静江府,守将马暨与元军巷战,全军战死,无一降者。1278年重庆之战

,元军围攻张珏,全军将士全部战死,无人投降。1279年第二次合州钓鱼城之战,在大宋已亡、忽必烈答应不屠城后,守将王立与32名将军全部自刎殉国,无人投降。同年的崖山海战,南宋战败,丞相陆秀夫背着9岁的幼帝赵昺投海,太后、张世杰及十万军民也跳海自尽,浙江、福建十余万民众闻讯也自杀殉国。


南宋军民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极大地震憾了元世祖忽必烈和蒙古人,他们认识到汉人的强大和难以征服,立即推行了耶律楚材改革,迅速融入了汉文化圈。

二、清末百姓对亡国的态度

比起宋末百万民众以身殉国,清末百姓对大清危亡就冷漠多了,甚至到了无动于衷的地步。他们根本不像大清臣民,更像旁观者、局外人,漠视朝廷和外国的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三元里乡民曾自发组织起来抗击英国侵略,他们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可见当时清朝老百姓的爱国意识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绝大部分北京民众都在看热闹,有少数人则趁火打劫和侵略者一起抢劫圆明园。清廷官方文件也有“奸民”哄抢圆明园的记录,步军统领瑞常上奏:“惟圆明园、三山各处,所有收存对象被夷人搜取者固多,而土匪乘势抢掠”。这时候的国人,已对清朝灭亡漠不关心了。



甲午海战的失败,惊醒了一小部分中国人,康梁推行戊戍变法,希望救亡图存,但被慈禧太后镇压,戊戍六君子被推到菜市口砍头,围观的老百姓很多,均冷漠视之,甚至有人骂他们是叛贼。鲁迅小说《药》,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民众对维新派和革命党人的态度:两个字,活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面对亡国灭种危机,清朝民众上演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帮助八国联军运粮、运物资、斩杀清廷官员!在洋人打来的时候,老百姓对统治他们的满清,没有表现出任何同情。


(天津,美军的临时运输车队)

三、宋末和清末民众差异巨大的根源

都面临着外敌入侵,都陷入了亡国危机,为什么宋末和清末百姓差异那么大呢?个人认为:一是对统治阶层的认同感有差异,二是对国家的归属感有差异,三是民族感情影响,四是清朝愚民政策酿下恶果。

对统治阶层的认同方面: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家庭,既然以汉族为主体,汉族自然而然以中原王朝为正统。南宋虽然偏居一隅,但他是汉人政权,汉人在南宋享有国民待遇。清朝虽然是大一统王朝,但清朝是满人政权,满人不劳动,却拥有不劳而获特权(政府每月发养赡银),满人唯一的劳动就是当兵;汉人只是满人奴才,只有靠劳动养活自己并供养满人。因为汉人在宋朝、清朝的地位不同,导致清朝绝大部分民众不认同满清。


(清政府给满人发的养赡银)

对国家的归属感方面:南宋时,女真人对汉人惨无人道的暴行,激起了汉民族的反抗,导致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并上升为主要矛盾,掩盖了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促使汉人空前团结,国家认同感显著上升,“忠君爱国”思想深入每个人的骨髓。清朝统治阶层入关后一直实行“满汉大防”国策,禁止满汉通婚,禁止汉人到满蒙经商,禁止汉人掌握朝廷大权,禁止汉人开展海外贸易,汉人见满人必须叫“爷、主子”,汉人只能自称“奴才”……试问这样的“国”,哪个汉人会去“爱”?你们的政权、制度、福利只给满人不给汉人,大清是你们满人的大清,不是汉人的大清,爱亡不亡,关汉人屁事!这就清末老百姓对清朝灭亡的主流认识。

民族感情方面:汉人遭受的最惨痛耻辱,即拜满人祖先女真人所赐,“靖康之耻”是汉族难以磨灭的痛,宋朝则是历史上最悲催的中原王朝。作为汉人,谁能忘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宋官方《开封府状》、宋人《靖康稗史笺证》、金人《南征录汇》、《宋俘记》、明代《呻吟语》等专著均详细记载了“靖康之耻”空前绝后的惨状。看过这些书的人,都会形成一个观点:宋金有血海深仇,无法调和!对此满人也有自知之明,他们说“中国兴则大清亡;汉人强则满人灭!”


满清愚民政策影响:清朝统一全国后,一直奉行愚民政策,实行闭关锁国,禁止海外贸易,禁止汉人自由进入满蒙经商,隔绝汉人与世界的联系,让汉人自我封闭、固步自封;严格实行剃发易服,屡兴文字狱,科举只考八股文,试题只许从《论语》出,禁锢了新思想、新发明;禁止满汉通婚,妄图阻止满蒙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通过一系列愚民政策,200多年持之以恒的奴化教育,汉人变得奴性十足、麻木不仁,再也不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话了。

满清不惜以牺牲经济为代价,强行停止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发展资本主义的车轮。从此,中国一步步走向落后,等我们醒过来为时已晚。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我们还在封闭的封建社会中自我陶醉,等待我们的,只有西方列强和日本的军舰大炮!


能忍即智


“崖山之后无中华”说得一点没错。元朝统治时期,大量外族渗入中原、江南地区,与汉人相互融合后,双方精神层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负责任的说: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纯粹的汉族了……

即使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也于事无补了,特别是北方中原地区,经历了金、元的统治,原来的汉族都已经完全胡化。朱元璋推翻元朝的战争中双方也都大量使用蒙古人和汉人,也就是说明军里有蒙古人,元军里有汉人,甚至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的主要兵源也都是朱元璋时期收降的蒙古骑兵……

也许有人说南北朝时期中原不也一样沦陷过嘛。南北朝时期由于之前东晋衣冠南渡,华夏文明得到非常好的保留,而且后来隋唐时期的统治者虽然都可以说是多少带了胡人血统,但确非常推崇汉文化,使得中华文明再次辉煌了几百年。可到了元朝统治时期就不走运了,从南到北的统治,加上对汉人不公平的对待,使得汉人生存都成了问题,更别说保留文化了……

至于清军入关后就更不用说了,连正大光明殿上的匾额旁边都有满文……

说到这里大家也明白宋末和清末百姓的态度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了。


向先生220730311


宋亡与清亡,不是一个概念。

宋是汉人政权,亡于游牧民族入侵,

清本来就是“异族”,胡无百年运,汉人内心深处对满清是不承认的。

甚至八国联军侵华时,贫困农民帮助联军,对抗清朝。

顾炎武提出过一个命题,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是一家一姓的成败,

亡天下是民族灭亡,亡国是“肉食者谋之”,亡天下是“匹夫有责”。

因为日本从未被外族占领,所以他们就瞧不起中国,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华”,

自己才是汉文化的继承者,这就是中日意识形态的分歧,近代堂而皇之的进攻清,

有一种说法就是,“驱逐异族的文化之战“,

这种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就是诡辩,无稽之谈。

重温一下宋元崖山之战,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 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6]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中华文明的成果被摧残迨尽,近代化进程戛然而止,被外界打断,

高度发展的经济社会付之一炬,

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宋朝,达到51%,某种程度上我们现在,

刚恢复到宋朝的水平,前后用了八百年。


逸谦吧唧吧


我们错了就是错了,华夏亡了就是亡了,帝王血统不正,我们退一步,说文化在就是中华在;满清剃发易服,文化的代表“衣冠”没了,我们又退一步,说文字在既是中华在!一步退步步退,何时我汉家儿郎的脸皮可以代替长城御敌了?三皇五帝泉下有知作何想?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我华夏的荣耀不与侵略者分享,我们也不该拿鞑虏的荣耀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中华文化当正本清源,一步不退!满清、蒙元绝非中华,旗袍马褂鼠尾辫实乃我华夏千年的第一奇耻大辱!(转发)


文化革新记录者


在历史上,说到“军民”戮力同心抵抗外敌,恐怕没有哪个朝代在宋代之上,包括正儿八经的史书类记载,“军民”一起的描述,都是历朝历代最多的,也是用的最频繁的。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很多人不仅要问为什么在亡国之际南宋军民联系这么紧密,可以做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因为就中国的封建社会来说,普遍的实行的是一种愚民政策,也就是说平民百姓你只能耕织,不是爱干嘛就干嘛的角色。

因此古代的老百姓最好当,角色单纯,但也最难当,因为统治者比如说皇帝一类的群体通过赋税徭役兵役剥削压榨也是这一个群体,古代的老百姓是政治存在感最不强的一个群体,但同时又是政治的落脚点,一切的政治最后都会落脚到吃拿卡要平民百姓。


当然爱国也不是老百姓需要考虑的事情,为什么?不够资格,二是容易形成暴民政治,心忧天下的人必须是读过四书五经科举取士成功的人,这部分人为什么有资格爱国,因为人家已经学习过效忠国家伺候皇权的说明书――四书五经。

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被允许做,是一群懂“规矩”知晓“大道理”的人,这部分人是跟皇帝一条心的,是帮着皇帝苛捐杂税的。

因此南宋军民能够一心抵抗元军,简直就是历史一景,非常难得了,但是话说回来,南宋军民一心的场景恐怕也不如后世看到的那么美好,当时的文人政治,武将都被皇帝杀光了,“军民”一心抵抗元军在多大程度上是胁迫的,有很多疑问都难说的通。

到了清末似乎大家约定俗成的沉默,即使清朝灭亡了也只是张勋壮着胆子弄了个复辟,至于说老百姓,自始至终没见过,军阀还差不多,说到军阀,也许老百姓都被收编入各类的军阀造反,倒也解释得通。


历史三日谈


蒙古人与宋人常年战争,已经产生了民族仇恨。蒙古人也会屠杀宋人。。而八国联军不杀老百姓。表现出来,就是老百姓看热闹。。还有日本人入侵东北。老百姓也是看完热闹,然后找日军打官司。等到民国抗战,使双方产生仇恨。老百姓就不得不在保家之外还要卫国了。。


丫头他爹爹


宋末民众愿意滔海而死,是因为民众明白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愿意为之身殉。而清末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时候,民众却为八国联军运送武器弹药。这中间的区别,说到底就是对民心的争取而已。

一个是自己建立起来的国度,而另一个却是征服者建立起来,并残酷压榨自己的国度,作为老百姓来说,谁更愿意为之牺牲一眼可知。

宋朝是一个汉族人建立起来的国度,他的兴盛和灭亡与所有汉族人息息相关。

从民族的角度上来看,宋朝是一个完全由汉族人建立起来的国家,这个国家虽然在建国之后,始终无法摆脱北方异族的袭扰,但这并不妨碍汉族人对宋朝的拥护。正所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汉族人拥护汉族政权,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此外汉族人在宋朝的时候已经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汉文化,甚至连契丹、日本等国的君主、贵族都争相效仿,在这个时候的的宋朝国民,基本上形成了国家和民族的观念,人人都以作为宋人为荣,以被异族征服为耻。

虽然宋朝最后没有战胜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宋人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痛恨。因此在北方蒙古人灭亡宋朝的时候,无数爱国宋人与之相抗,并在亡国之后蹈海自尽、为国以殉,其气节不得不令人叹服敬佩。

清朝是一个非常落后的王朝,统治者们利用手中的屠刀,让中原汉族忘记家国观念,最终沦为满族人的奴仆。

在中国的历史线轨迹上,清朝虽然是一个比较接近于现代的一个王朝,但是这个王朝的制度是异常的落后的,他的落后不仅是制度上的落后、更是文化和思想体系上的倒退。在满族人统治中国的两百多年里,他们利用手上的屠刀,把一个文明开化的中国重新变成了一个落后、愚昧、贫穷、不知家国观念的中国。

在历史上,一个落后的民族想要征服一个先进的民族,一般会采用两种手段。

一种是将自身融入先进民族之中,努力学习先进民族文化、使得本民族不断的加快进步速度,直到某一天超越先进民族。

比如在建国以后,中国人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科技知识,不断的改变自身观念,使得中国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不断的进步、发展,这才有了几天的我们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

而另一种手段,则是利用手中的屠刀将先进民族拦腰斩断,使其落后、衰弱,这样以便于落后民族的统治。很不幸,清朝的统治者采用的手段,就是后一种手段,这是汉民族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悲哀。


满族人夺取中原政权的手段是异常残酷的,中间掺杂了大量的屠杀活动,大量汉民族优秀文化在屠杀中被一一湮灭,这直接导致了汉族文化的衰落。与此同时,清政府在政权稳定之后,又开始大兴“文字狱”,不断的削弱汉族文化的发展,以此来愚昧、奴化汉人。

清政府的种种手段,严重的削弱了中国前进的脚步,把一个已经文明进步的国家,渐渐的变成了一个奴仆遍地的社会,这是一个民众只知道自己的主人,而不知道自己的国家的社会。

在这个国家里,臣子、民众是皇帝的奴仆,满族人成为了国家的特权阶层,他们在一生下来就可以获得国家的供养,满族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在犯法之后,只能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审理,一般法律无权干涉。

虽然历代满族皇帝都声称满汉一家,但是他们绝拒绝与汉族人通婚,不肯将自己与汉族人融为一体,可是满族人却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汉族人才是这个国家人口的主体,而满族人连人口的零头都算不上。

因此当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执意要站在这个国家的对立面上时,这个国家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清朝是满族人的王朝,不是汉族人的王朝,那么当这个国家遭到其他国家的攻击时,也就只会有满族人响应号召去保卫他,这个时候怎么能够苛责汉族人不去保卫自己呢?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理由。

所以当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平民帮助八国联军运送武器粮草,甚至成为进攻皇家园林的“带路党”,在今人看来,这些人都是不知家国的“愚民”,但是这些“愚民”是怎么出现的,难道不需要我们去理性思考一下么?所以罪责不在这些“愚民”,罪责在清朝的统治者而已。


落下m


每次看到这个话题舞步痛心疾首啊!又有谁明白满清入关是几千年最大的浩劫啊!

有些人只知道剃发易服却不知道剃发易服到底意味着什么?

华夏几千年的衣冠在我华夏同胞眼里那是命!

不服从的就得死!

文字狱w让有思想的也得死,只有做奴才才能活啊!几百年下来高品质的华夏族人早已灭绝,行尸走肉低级禽兽遍地!

至今不能恢复啊!谁能明白那几百年有多黑暗? 富贵人家才只能刚刚吃饱,大多数像狗一样活着!

所以现在的人很难相信元明清以前很少有贪官。也不会有人相信有地位的官员误出损害人民的事会自杀,更不会有人相信宋代的社会文明程度超过现在的n1日本!


null257932662


是清王朝对百姓的残酷统治,使百姓在心里不认同它们。清朝的统治,是带有奴隶制性质的,大臣对皇帝都自称“奴才”,可想而知,那些官员们是如何对待平民百姓的,绝对是不当人的。“国心中无民,民心中亦无国”,慈禧有两句名言,即”量吾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宁与外贼,不与家奴”,试想,这个朝廷,怎能得百姓的拥护呢?!


踏雪无痕167380802


这个问题要分几个方面去讨论。

首先,两个朝代的国家定位不一样。宋朝虽然重文抑武被很多人指责,但也是重文抑武让这个时代的人民十分富足,思想开放而不僵化,即便对外无力年年战败,依旧对外敌具有极强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跟后世的满清的盲目自大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你即便刀子过来了我依旧鄙视你的风华。

而满清是在入关之初便想着退路,终满清一朝东北都是不允许有汉人踏入的,直接将东北当做自己满洲的自留地,然后自己的盲目自大在被列强铲了几耳光之后立刻怂了,这便是两个朝代之间迥异的性格。宋是外弱内刚,清是外刚内弱。

崖山海战之后,十万军民失去了最后一片土地,被赶下海,仅留下数千小船,蒙元招降数次无果后发动进攻,十万臣民随末帝跳海。反过来看看清亡的时候他们的上层是什么德性,隆裕太后在跟袁老板谈判,说让溥仪退位可以,但要保证皇家的待遇,而北京城内的二十万满清子弟哭着喊着说要新政府养着他们。

第二点,也是因为国家的基本政策不一样,两朝的国民思想以及国民素质是很不一样的,宋的人民对于宋还是很有向心力和认同感的,你看看宋朝的农民起义是历史上最频繁的,这似乎有些矛盾,怎么人民认同他了还要去造反?宋朝农民起义为何那么多,都是因为当时的人民都知道,一般情况下造反是不会死的,朝廷是回来诏安的,如果当地有恶霸贪官弄的民不聊生,人民活不下去了去造反反而能活下去。

而清朝就不一样了,有个疯子自称一下朕都被凌迟,本身就是异族统治汉族,人少对人多,对自己的子民基本都是防范居多,把百姓当做肉鸡,他们的统治者在入关之初便订下了国家的基调,这个国家永远只是把百姓和自己区分开来。终满清一朝,有哪个政策是真真正正地心向百姓?聚众十人者以造反论处?这是一个国家应有的气度?这样的国家,他的百姓会心向着它吗?

第三,虽然很无奈,但不得不说满清是个很是幸运的,入关打仗没费什么力气,灭国了遗老遗少还过的那么滋润。宋朝败亡虽然不快,但是是襄阳城破之后急转直下,灭的十分快,像是大树轰然倒塌,大部分的子民接受不了,想想礼仪之地竟被蛮夷统治,无异于世界末日,所以宋末的抵抗是十分惨烈和悲壮的。而满清的灭亡是从鸦片战争之后过了几十年才灭亡的,早有了征兆,就像树木慢慢腐朽,本就没什么向心力的国家,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就算有死忠也没多少了。

如此对比,两国子民完全不同的表现也可见一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