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期丨願失散孩子都能回家丨譚笑丹


尋親路上,希望與失望交織相伴,失散的孩子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十五年間,譚笑丹為百餘名尋親者免費做了近兩千例DNA鑑定,尋親成功二十一例,雖百不足一,但只要回家,就讓人歡喜。

公益之旅,DNA物證尋親

初見譚笑丹,笑意盈盈,滿面風采,知性、優雅、愛心寓於溫柔的氣質之中。

104期丨願失散孩子都能回家丨譚笑丹

(譚笑丹,引進DNA鑑定技術,做一點想做和該做的事情)

1999年,風華正茂之時,她移民澳大利亞並攻讀工商管理碩士。2003年,她創辦漢五生物,並在湖南省法醫物證DNA鑑定行業領跑。

當時,合夥人正為尼日利亞建立DNA數據庫,為當地“打拐”提供幫助,而湖南省正在著手這項工作,譚笑丹告訴星辰全媒體記者,一份不完全統計的統計顯示,中國有50萬左右家庭因子女失散(其中有遭拐賣、走失及其他種種原因),導致了孩子與家庭多年分離,骨肉親情從此寥落。

正如電影《失孤》一樣,劉德華飾演的父親因孩子被拐而踏上漫漫尋子路,其原型是郭剛堂。1997年9月21日,兩歲幼子郭振走失,郭剛堂騎摩托車找遍全國除新疆、西藏外的所有省份,行程逾40萬公里。但20年過去,至今仍未找到。

人海茫茫,時間飄逝,容顏變化帶來的認親困難,是失散家庭尋親過程中難以逾越的鴻溝,只有DNA鑑定比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這也正是譚笑丹尋找的意義,為失散多年的親人、被拐的孩子提供免費DNA鑑定,讓愛回家。

譚笑丹與郭剛堂是朋友,也與許多尋親者是好友,內心深處,她和他們一樣,等待著驚喜和奇蹟。

十五年以來,她已為百餘名尋親者免費做了近兩千例DNA鑑定,每一例背後是一個孩子走失,一個家庭分離。

DNA物證技術是尋親路上最後一關,是與不是,兩者只有一個結果。若不設身處地,難以體會到譚笑丹心中的矛盾感。

104期丨願失散孩子都能回家丨譚笑丹

(唯一擁有國內雙證、國外認證的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圖為實驗室中的部分成員)

每一次,她和團隊所有人心中迫切希望尋親家庭的數據吻合,但又要十分冷靜、理智、用科學的態度去分析,因為所出具的鑑定結果要得到包括美、英、德、法、日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在內的56個國家和地區的互認,而更多的是對事實的尊重。

這麼多年來,尋親成功二十一例,涉及隱私未向大眾透露的還有一部分,但總比例不足1%。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有痛苦、有掙扎、有激動、還有希望,譚笑丹一手推動公益DNA尋親,只想為這份痛苦的尋親之旅增添幾分亮色和人性之善。

百不足一,更覺團圓珍貴

堅定於譚笑丹而言,並不複雜,而對於尋親者來說,讓愛回家是生命之重。

104期丨願失散孩子都能回家丨譚笑丹

(為河北小夥董傳勝尋親鑑定)

2003年,譚笑丹剛把實驗室落戶長沙不久,這一年,第一例尋親者鄧正元女士上門,幾十年前她被遺棄在育嬰堂,長大後一直在尋找親生父母並希望得到社會幫助。瞭解後,譚笑丹她們施以援手為她和疑似生母提供DNA親子鑑定,但結果最後很遺憾,尋親路依然漫漫。

2005年,幫助白血病女孩任爽尋找親生父母,鑑定範圍遍及全國各地,一度為25對父母的DNA與任爽的DNA進行比對但無一吻合。

2017年3月,為河北小夥董傳勝尋親,在耒陽警方的幫助下為他和兩個家庭進行了DNA比對,結果均不匹配,尋親仍在繼續…

從取樣到鑑定,結果最快要六小時,這幾個小時,可能是一些父母十幾年,幾十年艱難尋找後的祈盼,但等來更多是夢斷。

104期丨願失散孩子都能回家丨譚笑丹

(但願天下失散孩子早日團圓,譚笑丹做得最多的是為他們提供這一展示場所)

像郭剛堂的尋子路拍成電影《失孤》那般,—輛摩托車,車後座上,插著一面由彩布製成的旗子,這面旗子耷拉褶皺,沒有一絲生氣,仔細辨認,上面是一張孩子的照片。

她見過更多類似的情況,散盡家財,失望藏身希望背後,尋親者傾注的是幾乎宿命般的悲愴,看得越多譚笑丹也越覺無力,因為可做的太少太少,唯有把這一件小事做到最好,做到最後。

2004年,她們為被拐15年的劉慧娟找親生父母,長沙媒體、熱心人士十一天找了三對父母。譚笑丹記得很清楚,前兩對父母其中有一位衣著十分樸素的叔叔把她喊到一邊,一邊詢問一邊從上衣的內口袋中摳出幾百元,往她手裡塞,動情地說,“你幫我找女兒,我謝謝你”。聽後,譚笑丹心中一酸,連忙拒絕。

104期丨願失散孩子都能回家丨譚笑丹

(15年後的全家團聚,圖為劉慧娟與親生父母)

只是,這前兩對的鑑定結果依然很遺憾,而他們的孩子在未知的遠方。這一現實也讓劉慧娟抱膝痛哭,直到第二週劉慧娟找到第三對父母來鑑定,當時,所有人已不抱任何希望,但結果一做就是,驚喜、激動、歡呼充斥著整個實驗室,唯有這時譚笑丹更深刻感受到她們所做的意義。

這樣的驚喜不多見,但每一次都彌足珍貴。譚笑丹抓拍過一次,那是2007年,她們成功幫助丹麥華僑李湘沙、漢森夫婦在長沙找到失散32載的親人,抓拍的照片中人雖模糊不清,但喜悅卻溢於言表。

104期丨願失散孩子都能回家丨譚笑丹

(丹麥華僑李湘沙長沙尋親記,鑑定結果一出,譚笑丹拍下這難得的一瞬間)

百不足一的背後,更顯團圓的珍貴。

保持真實,做善良的事

這一兩年,譚笑丹把實驗室搬到人口稍密集的銀盆南路附近,方便有需要的人好上門。見面前,她把原預定的採訪時間提前兩小時,要處理與官方的DNA數據對接問題。

她說,多年來,國家DNA數據庫和各省的已有所建樹,雖比不上歐美國家很早實行嬰兒一出生並錄入DNA數據,但也正往這方面努力,如上戶口就要錄入。而這樣通過數據錄入比對尋親,比茫茫人海中尋找概率更大,並正不時發生,她認識的一位父母正是通過國家庫比對找到了失散的孩子,而她,也正在積極推動這一步。

104期丨願失散孩子都能回家丨譚笑丹

(DNA公益尋親理念存在於實驗室每一人心中,譚笑丹,第二排右三)

回家,是飽含著愛與親情的詞彙,可以感動每一個人,她也總是在可想的點滴上幫助。譚笑丹還在專門數據庫外又單獨為尋親者留有小數據庫,一旦他們在其他地方找到疑似父母並做鑑定,可在譚笑丹的尋親數據庫中更快速比對。

她們也有一項不是公司規定的規定,尋親者的DNA鑑定永遠排在其他商業鑑定之前,她只希望快一點,再快一點,“他們等了幾十年,就這一刻,早一點做出來是最好的。”

譚笑丹說話帶著湘妹子的直爽,自己也喜歡自己,為自己做的事情很高興。談公益,只說是做一件善良的事,正如做一個善良的人是生而為人的天性。沒有浮誇,也不求鮮花,做人,她希望保持這一份真實,這一份善良。

104期丨願失散孩子都能回家丨譚笑丹

(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件善良的事)

正如看盡世間繁華,三千浮生若流水。從譚笑丹身上可以看到她的兩面性,工作上,先是中國、美國、澳大利亞三邊跑,後是中澳兩地跑,簡單和忙碌中度過一天。

二十七歲左右,她開始在世界各國奔走,這十幾年豐富的人生閱歷是她人生的自在,而很多地方看完後,她開始去找更真實的存在。一個人有很多角色,只想把每個做好。

她也說,出國後才更明白“愛國”這個詞,而學到東西也會很希望給國家做點事。引入DNA鑑定技術正是她想做一點事情,她也還在努力汲取國際上先進技術知識。

做好DNA鑑定本職工作,是她認為的最大願景,“真正幫助尋親的人找到回家的路”,這很不容易,但不容易才更有意義。

104期丨願失散孩子都能回家丨譚笑丹

(譚笑丹與星辰全媒體記者的合影)

總策劃:何旭

執行策劃:鄭文新、王重浪、林之樂

監製:何樂

文/邊潤鵬 圖/由受訪者提供 編/陳宇 校/羅羅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