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烏蒙行記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烏蒙山

烏蒙,即現今雲南省昭通市的前稱。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秦國派常頜將李冰開鑿的“僰道”延伸至建寧(今天的曲靖地市),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尺道”。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改變漢初“閉蜀故徼”的封閉政策,在西南夷(雲貴等地)地區設置郡縣。西漢王朝在今天的昭通地區設“朱提”(shū shí)縣,昭通首次被納入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烏蒙這一稱謂大約源自唐朝時期,當時這一區域屬南詔國勢力範圍,南詔國稱這一地區為“烏蒙”。蒙古人“元跨革囊”滅大理後,在今天的昭通地區設置“烏蒙路”。明代改稱為“烏蒙府”。清雍正九年“改土歸流”後,當時的雲貴總督鄂爾泰望文生義,將烏蒙曲解為“烏暗矇蔽”之意,故改烏蒙為昭通並一直沿用至今。因此昭通又被稱為“朱提”、“烏蒙”,都是泛指今天的昭通市這一區域。

昭通曆史上是雲南省通向四川、貴州兩省的重要門戶,是中原文化進入雲南的重要通道,素有“鎖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烏蒙山風光

烏蒙山,是中國西南部雲貴高原上主要的山脈之一。烏蒙地區包括貴州省的六盤水市、畢節市以及雲南省的昭通和曲靖兩市。主峰韭菜坪山位於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境內,海拔2900米,是南盤江和北盤江的分水嶺,也是珠江的源頭。毛澤東主席於1935年長征即將結束時,寫下了關於烏蒙山的著名詩篇《長征.七律》:“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由此,烏蒙更加名聲大振,甚至超過了“朱提”和“昭通”這些稱謂。

2018年10月16日至22日,在維西嘉祥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嘉祥公司)及昭通漢朔農產品有限公司(以下稱漢朔公司)的多方努力下。嘉祥公司組織各鄉鎮水果種植代表32名,在吳仲三總經理的帶隊下前去烏蒙地區考察學習蘋果種植的生產技術等。以期達到提高維西縣水果(蘋果)種植產業的良好發展。很榮幸能夠成為其中一員。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烏蒙風光

根據預先制定的行程。16日,參加考察學習人員彙集維西。17日早8時,全體36名成員(各鄉鎮32人,嘉祥公司3人,駕駛員1人)一路向東直奔昭通,大家有說有笑,對此次考察學習活動都充滿了期待。導航顯示:從維西到昭通,大約1100公里。一個滇西北,一個滇東北,是雲南的兩個極點。

在這裡順便吐槽一下維西縣的交通狀況。出維西有5條路:一是從縣城出發,過拖枝翻越慄地平到達麗江市巨甸鎮,這條線路,曾經是維西最為重要的交通線路,在上世紀更是維西唯一的交通動脈,對維西縣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現如今年久失修,幾乎處於棄用的狀態;第二條是香維線,是出維西縣目前為止最好的公路;第三條是德維線,沿此線一直北上可達雪域高原西藏地區,也可到達德欽後轉道214線回香格里拉再到下關昆明;第四條線是維通線,目前此線路正進行二級公路改造工程,是維西距離下關最近的一條線路;第五條是碧白線,由維西出發至河江橋,順瀾滄江而下到達蘭坪,然後出蘭坪至下關,此線路由於路途較遠,出維西幾乎不往這條線路走。可以說到目前為止,維西縣還沒有一條像樣的出縣公路。如果長此以往,將會對維西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旅遊、各種產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制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是維西能不能發展起來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維西小鎮

由於道路問題,考察團一行只能經香維線至其宗,轉金江線至松源橋,從國道214線上大麗高速。簡直就是長路漫漫。考察團一行到達昆明市時已經是晚上21時。第二天一早又啟程直奔昭通。

約中午時分,考察團一行到達昭通市昭陽區,剛下高速,漢朔公司趙聲棣總經理、技術總監馬小飛老師等一干人員早已等候多時,併為考察團安排了午飯、住宿以及具體行程。更為貼心的是,漢朔公司總經理還邀請了考察團住宿提供方的張經理為考察團對昭通市的風土人文、風景、特產等進行了講解。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烏蒙風光

還是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漢朔公司。漢朔公司全稱為:昭通市漢朔農產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10月。位於昭通市昭陽區蘇家院鎮迤那村,公司目前流轉土地1116畝(接待工作手冊中數據,另在基地宣傳欄的數據為1161畝),種植蘋果面積800餘畝,形成了“早、中、晚”熟蘋果品種搭配的格局,其中“響富”、“漢朔一、二號”、“漢朔高抗紫外線”等紅富士蘋果七萬餘株。漢朔苗圃科技示範園育有2年大廟10萬餘株。公司與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王紅葉博士和山東煙臺高級農藝師馬小飛共同合作組建了漢朔農業技術保障平臺。可以說規模大、實力強,是昭通蘋果產業種植和發展的中堅力量。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漢朔公司包裝車間

下午,在漢朔公司的帶領下,考察團一行前往公司包裝車間進行參觀考察。具體瞭解蘋果包裝的一些規格、標準、流程等。進入包裝車間,只見堆得像山一樣的蘋果在工人熟練的操作下,打包成一箱一箱。據公司領導介紹:公司蘋果主要銷往省外市場,部分在省內市場和電商平臺同步銷售,所有產品在品質方面都是一致的。同時公司在基地建有冷藏車間,可存儲大量蘋果以調節和適應市場需求。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包裝車間

隨後考察團一行前往灑漁鎮蘋果交易市場進行參觀。實地感受蘋果交易情況。在灑漁鎮蘋果交易市場,筆者看到在大約1公里長的市場內,人頭攢動,全都是從事蘋果批發、銷售、收購和與蘋果交易有關的果商和果農等蘋果從業者。據介紹,這個規模較大的蘋果交易市場,是由群眾自發形成的交易市場。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白鶴村實驗基地

白鶴村,昭通最先開始種植蘋果的地方。大約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昭通的第一株蘋果就是在該村種植下去的。當年種植的蘋果樹,現今已全部死亡,如今在原址處也已經種植了蘋果。在白鶴村,考察團一行還參觀了昭通市水果技術推廣試驗站及基地(原址和現址),實驗基地內蘋果,很多樹齡都已經超過40年。這麼多年過去了,在昭通人民的精心栽培管理下依舊碩果累累。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基地內的大樹蘋果

筆者向在基地打工的村民詢問產值和收入情況:種植一畝蘋果收入在6千元上下,在基地內工作每年也有將近4萬的收入。他指著不遠處一座新建的房屋驕傲地告訴我:“這都是種植蘋果以後蓋起來的,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蘋果房。”看著他幸福的樣子,我不禁替他高興,也在想什麼時候我們維西的果農也能夠蓋上漂亮的房子,也可以驕傲地告訴別人這是我的蘋果房呢?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舊址

據當地村黨委楊書記介紹:該村蘋果種植面積約9萬餘畝,年產值達1億。擬今後三到五年時間再推廣種植到15萬畝的目標。確實,無論從民間還是當地政府層面,都特別重視蘋果產業的發展,力度也非常之大。可以說,昭通蘋果產業走到今天是離不開當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的。這也許是維西發展產業可以借鑑的經驗之一。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碩果累累的蘋果樹

第二天(19日)一早,在我們還在吃早餐的時候,漢朔公司的各位領導早已等候多時,這讓我感受到了一種溫暖。可惜當天天公不作美,昭陽地區烏雲低垂,秋風橫行。可無論天氣如何,都絲毫沒有影響我們學習的熱情。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漢朔企業文化牆

到達漢朔公司種植基地後,漢朔公司嚴總給考察團一行介紹了公司的一些基本情況、企業理念、文化價值和產業佈局、今後發展等等。漢朔農業基地的運營管理工作由昭通市響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面負責。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黨支部+農戶”的發展模式。目前流轉土地1161餘畝流轉土地涉及11個村民小組691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4戶)。不難看出,漢朔公司在發展自身的同時,在當地黨委的領導下積極與合作社、村民進行深度合作。進一步強化黨的領導,規範公司運營,提高村民收入。可以說是一種共謀、共享、共贏的發展模式。這也是維西發展水果種植等產業可以借鑑的模式。可以非常肯定的說:漢朔農業在發展昭通蘋果產業的道路上是十分堅韌和明確的。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漢朔公司基地(熱烈歡迎考察團一行)

漢朔農業的總經理趙聲棣,軍人出身,說話鏗鏘有力,和我們滇西北山地民族一樣,具有豪放、質樸、堅韌的性格,對昭通蘋果產業的發展壯大滿懷激情。從公司的結構、模式、文化理念可以看出,趙總將這種良好的品格與漢朔農業血脈相連,進而形成了具有特色鮮明的漢朔企業文化理念的基本架構。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漢朔公司總經理介紹公司情況

隨後由公司技術總監馬小飛老師現場教學。馬小飛老師是在田間地頭成長起來的中國第二代蘋果人,實戰經驗豐富、技術高超。馬老師有一句話我奉為經典:我的課堂永遠在田間地頭。也正是由於有像馬老師這樣兢兢業業奉獻、勤勤懇懇鑽研的蘋果人,昭通乃至我國的蘋果產業才會走到今天如此良好的局面。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馬老師現場教學

在基地種植園區,馬老師分別從蘋果一年苗、二年苗、三年苗的種植、揉枝、拉枝、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現場教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認為現在也適用。馬老師的教學簡單明瞭、通俗易懂。之後大家都進行了實際操作。最後參觀了公司苗圃基地,都驚歎於基地的規模和成熟的育苗體系。我也相信通過馬老師的教學,考察學習團的絕大部分都已經掌握了馬老師所教的內容。這也是此行的關鍵目的之一。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漢朔公司種植基地

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中午,很多學員還沉浸在馬老師精彩的實踐教學中,還想多學習一些,多掌握一些,以便回去後能夠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好所種植的蘋果。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海升公司種植基地一角

下午,一行人前往海升公司種植基地參觀。海升公司是昭通蘋果種植的龍頭企業,規模大、投資大。集約化、標準化是海升公司的主要特點。所有蘋果品種均矮化密植,水肥一體化滴管系統、防冰雹設施。據介紹,此類型種植模式畝產可高達12000斤,經濟效益顯著。弊端在於投資較大,技術要求高。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昭通博物館

要想了解一個地方,最方便快捷的地方就是博物館。此行,漢朔公司另一個非常貼心的安排就是帶領考察學習團參觀昭通博物館。在現場導遊的解說下,考察團進一步瞭解了昭通的歷史、人文、風俗等。昭通給我的印象之一就是人傑地靈,著名的羅炳輝將軍,龍雲、盧漢兩位雲南王等等,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留下了璀璨而濃厚的一筆。

隨後,由王紅葉博士對考察團進行授課。和馬老師一樣,王博士也是從田間地頭經過大量實踐一路走來的,具有深厚的理論和實戰功底的專家。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漢朔公司的“”糖心 蘋果

王博士授課的內容豐富精彩,從蘋果在全世界的發展現狀到昭通的蘋果產業,從蘋果種植到科學的水肥管理,從花芽的分化到營養成分的分析……。內容專業、精準,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性。所幸的是,筆者所學的專業也是農學類,所以對王博士授課的專業知識能夠基本上理解。能夠親耳聆聽王博士的授課,真的十分榮幸和高興,也算是不虛此行了吧!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矮化密植(海升公司)

培訓結束後,在漢朔公司的組織安排下舉行了簡單的聯誼晚會。主客雙方都表達了各自的熱情,維西代表團向昭通代表表演了具有傈僳族、藏族特殊的文藝節目。昭通大慈集團的總經理陳女士(彝族)為代表團獻上了優美動聽的彝族歌曲。整個晚會都沉浸在輕鬆愉悅的氛圍裡。

第二天一早,考察團一行即將離開昭通,漢朔公司總經理、馬老師等公司高層領導一直將考察團一行送至高速公路入口方才離去。真真切切地再一次感受到了烏蒙人民的情懷。

考察團於21日晚順利到達維西,結束行程。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烏蒙風光

此次民間交流活動,得到了昭通方面的高度重視,漢朔公司總經理等公司高層領導,昭通昭陽電視臺全程陪同,考察地鄉鎮鎮長、村黨委書記等領導幹部在百忙中抽出寶貴的時間對考察團進行講解。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後王紅葉對考察團進行了專業的授課。同時昭通當地龍頭企業大慈集團對此次考察團行程安排方面給予了多方照顧。由是一併感激!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雪後維西小鎮

關於昭通,其實我是不陌生的。以前上學的時候就有同學來自昭通,工作以後也有很多昭通的朋友。總的來說,昭通人民在烏蒙大山的薰陶下,和生活在三江並流橫斷山脈中的迪慶人一樣,具有山地民族特有的那種豪爽、質樸、豁達、善良的品性。

也曾多次路過昭通,只不過那時候關注的是“在路上”的心情以及這邊或者那邊的風景。從未如此直觀、近距離感受和了解昭通的蘋果產業,確實令我非常震驚。也由此看到了維西和昭通在蘋果產業上的巨大差距。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維西風光(南姐洛)

和昭通的蘋果產業相比,維西的蘋果產業還剛剛起步。維西蘋果產業的發展就好比原始的“刀耕火種”階段;而昭通則是“精細化、技術化、半機械化”的半現代農業水準。但維西也有自身的優勢,如趙總所說的那樣,維西的主要優勢在於原生態的環境。確實,維西因為遠離後現代工業文明,因此也得以保留了相對較好的氣候資源、森林植被和水土資源。這也是維西發展蘋果產業的關鍵突破點所在。

當我在滇西北故土維西,回望遙遠的滇東北大地,磅礴烏蒙再一次顯現在腦海裡,烏蒙500萬人民的情誼將永遠留在維西這片土地上,並將開出絢爛的花朵、結出豐盛的果實。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維西

謹以此文感謝並獻給漢朔公司,願漢朔公司在今後的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種出中國最好的蘋果,讓昭通蘋果走向世界。也以此文獻給所有關心、支持維西水果(蘋果)產業發展的所有朋友。

願如趙聲棣總經理所言:維西和昭通是雲南蘋果產業的一雙翅膀,只待這雙翅膀展翅高飛。

是為記!

烏蒙行記——維西第一期果農種植代表赴昭通考察學習側記

考察團一行

備註:由於時間緊迫、素材少,部分數據和詞語存在錯誤、歧義的地方,敬請諒解!另所發圖片中人物未經本人允許發佈,一併諒解為謝!


2018年10月23日於維西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