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虛榮

靜篤君按:“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聖經·傳道書》)

根據基督教神學,人的罪惡源自七大惡德:傲慢(Superbia)、貪婪(Avaritia)、淫慾(Luxuria)、憤怒(Ira)、暴食(Gula)、嫉妒(Invidia)和懶惰(Acedia)。在天主教教義中它們也被稱為“七宗罪”。對於“七宗罪”的最著名描繪是荷蘭文藝復興畫家博施(Hieronymus Bosch,1450-1516)創作於十六世紀初的木板油畫《七宗罪與最終四事》:

傲慢與虛榮

▲ 木板油畫《七宗罪與最終四事》(約1505-1510)

博施 作

現藏於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在博施的油畫《七宗罪與最終四事》中,畫面中心是“上帝之眼”。圍繞著上帝之眼的,是人的七宗罪,從底部中央順時針排列分別為:憤怒、嫉妒、貪婪、暴食、懶惰、淫慾和傲慢。博施在他的畫中用普通人的生活場景來表現人的諸般惡德,比如其中的“傲慢圖”(位於右下):

傲慢與虛榮

天主教七宗罪中的“傲慢/虛榮”

▲ 木板油畫《七宗罪與最終四事》(約1505-1510,局部)

博施 作

現藏於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博施在畫中描繪了一位婦人,背對著觀眾,正在“對鏡貼花黃”,鏡子由櫃後冒出來的一個魔鬼為她舉著。“傲慢”在“七宗罪”這個語境多指“愛慕虛榮”,因此常常由對鏡梳妝的女子來表現:

傲慢與虛榮

▲ 銅版畫《七宗罪之“傲慢/虛榮”》(約1600年)

荷蘭版畫家馬塔姆(J. Matham,1571 – 1631) 作

現藏於薩爾茨堡大學圖書館

佛拉芒卡拉瓦喬主義畫家德·朗傑(J. de l'Ange)也在其代表作“七宗罪”系列中創作過一幅《傲慢/虛榮》。作為卡拉瓦喬的追隨者,德·朗傑也善用光線,他往往通過單一光源——將燭光從下往上打到女主角身上——為畫面製造出強烈的戲劇效果:

傲慢與虛榮

▲ 油畫《七宗罪之“傲慢/虛榮”》(1630-1650)

德·朗傑 作

現藏於意大利艾米里亞Parmeggiani畫廊

在歐洲中世紀,動物也可用來象徵人的惡德,其中,孔雀代表傲慢與虛榮:

傲慢與虛榮

孔雀代表“傲慢/虛榮”

▲ 馬賽克裝飾畫《七宗罪之“傲慢/虛榮”》

法國里昂富維耶聖母聖殿

除此之外,神話中的美人魚有時候也會“躺槍”,成為傲慢與虛榮的代表:

傲慢與虛榮

美人魚代表天主教七宗罪中的“傲慢/虛榮”

▲ 哥特式壁畫《七宗罪之傲慢/虛榮》(1511年)

丹麥Dalbyneder教堂

意大利巴洛克畫家卡羅塞利(A. Caroselli, 1585-1653)創作的《戴珍珠項鍊的少女》也常被解讀為——“表現了少女對虛榮之愛慕”:

傲慢與虛榮

▲ 油畫《戴珍珠項鍊的少女》(十七世紀)

卡羅塞利 作

私人收藏

而這幅畫又讓我們聯想起前文介紹過的維米爾作品:

傲慢與虛榮

▲ 油畫《戴珍珠項鍊的女子》(約1662)

揚·維米爾 作

現藏於柏林畫廊

女子對鏡梳妝打扮和佩戴首飾常被解讀為“愛慕虛榮”的表現,因此被用來暗示七宗罪之“傲慢與虛榮”,由虛榮進而又引申出虛空(Vanitas)。

傲慢與虛榮

▲ 油畫《虛空之喻》(十七世紀)

卡羅塞利 作

私人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