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今天,大宝带大家来到到黄田镇天宝堂村探寻长寿,这次我们的目标是百岁老人吴国文。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老人的的侄孙吴兴德在村口迎接我们,吴兴德领我们到一栋两层高的民宅,楼房建在高处,进大门要走一段楼梯,楼梯两边有一幅对联:事业顺景长兴旺,家庭幸福永平安,横批:幸福家庭。走进楼房的大厅,里面有一个木制茶几,墙壁上横挂着字匾,字匾是贺州书法家莫自和的墨宝,这样的摆设,透露出主人的爱好和文雅。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老寿星和他的妻子正在饭厅吃早餐,看我们进门,忙热情招待我们。

吴国文,1919年5月18日出生,据说办身份证的时候,工作人员给报小了一岁。

吴国文的妻子李群英,今年96岁,夫妻生育了1子4女。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老寿星的精神状态很好,只见他穿着一件丝绸短袖衬衫,剃了光头,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上的老人斑很少,皱纹也少。老人家很健谈,思维灵敏,说起话来眉飞色舞,还常常露出狡黠的微笑。

他拿起餐桌上的一只小瓷碗,指着里面装着的酸梅对我们说:就这一小碗菜,能吃好几天。”那种乐观轻松满足的表情,令人很难与百岁这两个字联系起来。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这对长寿夫妻一直同儿子吴永康住在一起,吴永康的妻子,今年70岁的彭记英很了解老人家的饮食习惯,她对我们说:“公公对吃的要求不高,每餐吃两碗饭,菜只要有酸梅就行了。酸梅是已经腌制好的,吃的时候放点白糖。公公婆婆都不挑食,买什么吃什么,自己煮饭,除了吃酸梅外,平时煲猪脚和莲藕。因为牙齿不好,只能嚼动这两样菜了。

公公每年都要到市人民医院免费检查一下身体,各项指标都很好。”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提起吴国文的人生经历,老人家打开了话匣,他说:“我6岁的时候,读过私塾,那是解放前,请先生教。读了3个月的私塾,练了一手好毛笔字。7岁8岁在黄田读小学。8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境一落千丈,我只好缀学帮人家放牛,放牛放到13岁,去打工。15岁同哥哥一起被抓了壮丁,到八步桂柳师范军区当国民党兵。因为有点文化,被派到湖南东安步兵学校学习,湖南东安步兵学校的校长叫王佳。当时正处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攻打南宁,我所在的部队要上战场。因为我和哥哥都当兵,家里还有母亲没有人养,我就打报告退伍回到了黄田。

老家也是田地荒芜,生活无着落,无奈为了糊口,我到八步平乐府专署又一次当国民党兵,还提拔当了班长,手下有十几个兵。后来被部队派去湖南白马岩,拦截走私盐的,我不愿意干这项工作,又脱了军装返回黄田,做点小生意过活。解放以后,互助组,人民公社,生产队,我老老实实当农民,平平淡淡过着老百姓的生活。”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旁边的吴兴德介绍说:”叔公手很巧,会干木工活,家里的桌子椅子都是叔公亲手做的。他写的毛笔字写得漂亮,村里有红白喜事,父老乡亲都请他写对联。我们《吴氏族谱》和《跌打刀伤》这两本书,都是叔公一笔一划抄写整理出来的。叔公很喜欢活动,90岁之前每天早晨骑单车绕着黄田转,到八步去玩。现在岁数大了,家人不敢叫他骑单车了,他每天6点起床走路,到火车站附近散步,来回要1个小时。”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老人家不抽烟不喝酒,脾气很好,从来不与人争执。现如今虽然是百岁高龄,耳不聋,眼不花,还能提笔写毛笔字。为了证明这一点,老人家拿出纸和笔,当场写出了一幅对联,还念给我们听:平安二字值千金,和睦一家添百福。

老人家有2个孙子,3个孙女;4个玄孙,1个玄孙。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2018说干就干,干就干好!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本期至此 谢谢观看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即使百岁,日日两顿酸梅便已知足常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