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土耳其為什麼在中東上躥下跳


一文看懂:土耳其為什麼在中東上躥下跳


1

土耳其與中國,剪不斷理還亂。

“土耳其”一詞由“突厥”演變而來。在韃靼語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即“勇敢人的國家”。

古代中國,北方有四個彪悍的遊牧民族:匈奴、柔然、鮮卑、突厥。他們動輒南下,把中原王朝捶打一番。

故而,地緣政治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地緣大錘”。

在亞歐大陸,臨海地區通常孕育出發達的文明,比如中華文明、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等。而在中亞、天山、蒙古草原等腹地,常有遊牧民族節奏性崛起,文明程度低,但武力強盛,一旦出現天災,食物短缺,就會騷擾周邊民族,像大錘一樣,向外敲打文明國家,甚至將其毀滅。

匈奴之強悍,非本文重點,今次不表。

突厥大約6世紀興起於阿爾泰山一帶,起初臣服於柔然,後獨立強大,鼎盛期控制了東至遼海,西到裡海的廣袤地區。隋時,分裂為東西兩部。唐初,東突厥犯邊,李世民派人給收拾了,設立都護府,從此,東突厥消亡,逐漸漢化。李唐王朝一鼓作氣,追打西突厥,其中一部分被滅,一部分西逃。

西逃的突厥人在裡海和鹹海以北落腳,建立了塞爾柱王朝,休養生息,10世紀又蠢蠢欲動,往西征伐,佔領了波斯,以此為基,建立了大塞爾柱帝國。突厥人逐漸接受波斯文化,改信伊斯蘭教。

一個多世紀後,突厥人繼續西伐,攻佔了安納托利亞。

11世紀的安納托利亞是東羅馬帝國的地盤,東羅馬帝國以拜占庭(後改名君士坦丁堡)為首都,也被稱作拜占庭帝國。

接下來一個節點需要特別關注,因為N多年後,它將影響一個叫土耳其的國家的國運。

公元1071年,塞爾柱帝國與東羅馬帝國開打,突厥人勝。

200年後,史上最牛逼的“地緣大錘”橫空出世,那就是蒙古人。在蒙古鐵騎的捶打下,塞爾柱帝國灰飛煙滅。突厥人分化為多支。

大約50年後,有一個部落恢復元氣,他們的首領叫奧斯曼一世,請記住此人名字,後世將出現一個以他命名的超級帝國。

公元1299年,奧斯曼一世建立了奧斯曼國,國君皆稱“蘇丹”,這是一個伊斯蘭教頭銜,擁有“無與倫比的權力”之意。公元1453年,奧斯曼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

奧斯曼國蘇丹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定都於此。

接下來的一個世紀,奧斯曼國四處出擊,為馴服基督教文明,還先後從海陸兩路對歐洲發起攻擊,皆遇挫。

奧斯曼帝國橫跨亞歐非,歷代蘇丹都自詡是天下之主,坐在伊斯坦布爾金碧輝煌的宮殿中,遙控著500多萬平方公里的帝國。


一文看懂:土耳其為什麼在中東上躥下跳

拿破崙說:“如果世界是一個國家,他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橫跨歐亞,一邊是小亞細亞,一邊是巴爾幹半島,博斯普魯斯海峽橫穿其間。英法對之垂涎三尺,俄國亦是虎視眈眈。

當歷史的鐘擺指向19世紀後,奧斯曼帝國呈加速度衰落。

2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歐洲和俄國崛起,奧斯曼帝國被東西夾擊,逐漸分崩離析。

當時,大清帝國稱為“東亞病夫”,奧斯曼帝國被稱為“西亞病夫”,同病相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清朝改革派們還拿奧斯曼帝國作為反例,敦促皇帝決心變法。

1898年,康有為上呈光緒的《突厥削弱記》,其中寫道:“橫覽萬國,與中國至近形似,比擬同類,鑑戒最切者莫如突厥矣。”

奧斯曼帝國也搞了一個立憲運動,跟清末立憲鬧劇一般,統治者皆不甘心王權旁落,無疾而終。

外面的世界已經天翻地覆,垂死的帝國抱殘守缺,當然只剩下窮途末路。

1912年,巴爾幹戰爭爆發,英法支持巴爾幹同盟,打敗奧斯曼帝國,奪走了除伊斯坦布爾之外的全部歐洲領土。

一戰開始後,為抵抗英法,奧斯曼帝國加入德國及奧匈帝國組成的同盟國陣營,沒曾想站錯隊,戰敗。

眼瞅就要亡國滅種,強人凱末爾登上歷史舞臺。


一文看懂:土耳其為什麼在中東上躥下跳

1922年,凱末爾與西方列強達成《洛桑條約》,奧斯曼帝國解體,新建土耳其共和國,放棄在中東的統治,只保留原帝國八分之一的領土:伊斯坦布爾及安納托利亞。

凱末爾被稱為土耳其國父,在他的帶領下,土耳其開始了現代化改革,全盤學習西方,“消滅蘇丹制、廢除哈里發、建立共和國”。

世俗化運動,從一開始就遭到傳統力量的抵制。

“哈里發”是伊斯蘭教最高宗教領袖的名稱,“蘇丹”則是國家世俗政權的最高統治者。對於土耳其人來說,蘇丹統治國家天經地義,沒有哈里發,就沒有土耳其。

更有激烈者警告凱末爾:“廢除哈里發,你就要永遠被埋葬,這將是穆斯林世界的災難”。

但是凱末爾的個人威望實在太高了,他還牢牢掌控了軍隊,依靠強力,短時期內,將保守勢力壓制的不敢冒頭。他還把首都遷到安卡拉,表示與奧斯曼帝國的決裂。

土耳其得以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實力最強的伊斯蘭國家。

1938年,凱末爾去世。他曾說過,我終歸於塵土,而共和國卻將永存。

共和國依舊存在,但變味了。

3


鐵腕的凱末爾可以把保守勢力按在地上摩擦,但他的繼任者們就沒這麼大能耐。

凱末爾統治土耳其15年,還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傳統習俗根本沒有剷除乾淨,壓抑有多狠,反彈就有多狠。

1940年,土耳其實行第二波民主化,採用民選制,但1952年後,凱末爾創建的共和人民黨就沒獲勝過,保守力量抬頭並攫取了國家政權。

從建國開始,土耳其發展就不平衡,伊斯坦布爾和沿海地區經濟最發達,世俗化程度高,人數少。東南部則因為地理條件惡劣,經濟落後,世俗化程度很低,但人數多。

保守派及中間派人數佔優,當然把保守黨派推上前臺。

埃爾多安就是這樣走上政壇。1954年,他出生於伊斯坦布爾一個貧窮的穆斯林家庭,祖上是格魯吉亞移民。

埃爾多安少年時代在街上賣糕點,要是有人想騙他,會遭到一頓揍。

當地老人說:“埃爾多安小時候是個憤怒少年,打架從來不會逃。”

起初,他的人生夢想是做一個穆斯林祈禱主持人。為了攢學費,他還去踢球。因為表現出眾,18歲時,土超豪門俱樂部費內巴切,希望他轉會過去。


一文看懂:土耳其為什麼在中東上躥下跳


要是不從政,沒準是另一個厄齊爾

但埃爾多安的父親覺得踢球沒有前途,於是他上了一所野雞學院,學習工商管理,成績不夠好,畢業後去一家香腸工廠做記賬員。

埃爾多安讀書不靈光,但“很社會”,15歲時就加入土耳其繁榮黨青年預備隊。大學時,他又追隨土耳其前總理埃爾巴坎,參加了土耳其的伊斯蘭運動。26歲加入土耳其福利黨,併成為該黨的一名領導人。

1994年,40歲的埃爾多安當選為伊斯坦布爾市長,任內積極改善民生,獲得良好的聲譽。

1998年,埃爾多安在公開演講時朗誦了一首宗教激進主義禁詩,被秘密警察拖走,最後被判4個月監禁,所在的政黨被取締,但他和同僚又創建了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

1999年和2001年,土耳其連續經歷經濟危機,執政黨被轟下臺。在2002年的議會選舉中,正義與發展黨獲勝,埃爾多安被任命為總理。

他邁上了政治生涯的高峰,但還不是頂峰。繼連任兩屆總理後,2014年,土耳其舉行首次總統直選,他當選總統。

3年後,埃爾多安修·憲,議會制改為總統制,總統可以連任且權力無限擴大。

他終於成為最接近凱末爾的人,但凱末爾拒絕的“蘇丹”頭銜,他要親自加冕。

4


2015年1月,埃爾多安迎接到訪的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安排16個人扮成古代戰士,站在宮殿的樓梯上,代表土耳其歷史上16個帝國,彰顯泛·突厥·主義情愫。


一文看懂:土耳其為什麼在中東上躥下跳



他說:“奧斯曼帝國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那麼好的地方。利用奧斯曼帝國好的一面對我們來說是很自然的權利。”

中東媒體冠之為土耳其新“蘇丹”。2011年,美國《時代》週刊將其選為“年度人物”,稱作“中東之王”。

埃爾多安推出了一系列保守政策,政府要員全是他的親信。國內世俗派視為“思潮的迴歸”,背離了“凱末爾主義”。

他年薪高達4320萬英鎊,總資產超過一億三千九百萬英鎊,財富來源成謎。

饒是如此,正義與發展黨一直牢牢把持土耳其的政權。對此,卡內基基金會的土耳其專家巴爾基評價說:“大多數人看自己的錢包投票。”

埃爾多安能穩坐釣魚臺,歸根結底靠兩招:虛火的經濟,以及迎合民眾的“新奧斯曼夢”。

他執政期間,一方面大搞基建,墊資乃至舉債,四處延攬工程;另一方面房地產業如火如荼,國民財富看似蹭蹭蹭。土耳其成為世界上第17大經濟體,在國際社會中享有“新鑽”國家的美譽,人均GDP還差400美元就邁入發達國家之列。

經濟狂飆突進,社會矛盾就被掩蓋,埃爾多安的支持率自然居高不下。他的政治對手德米爾塔什也不得不承認,埃爾多安“改變了這個國家。”

當大國崛起與民族夢相結合,埃爾多安就更是無人能敵。

昔日的“西亞病夫”是一個愛做夢的國度,是為“新奧斯曼夢”。

建國90週年時,埃爾多安提出,等建國100週年時,土耳其要成為全球十大經濟體之一,伊斯坦布爾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

土耳其人的雄心被燃爆了,舉國瘋癲。埃爾多安覺得“百年土耳其夢”還只是一個小目標,對夢想做出修正,提出要在2071年實現“千年土耳其夢”。因為公元1071年,突厥人在曼茲科特戰役中擊敗了東羅馬帝國。

在所有非西方民族中,土耳其人擁有對西方世界的最大心理優越感,從來不甘心只做一個區域性國家,“常在大國夢中醒來,枕邊都被淚水打溼。”

土耳其想恢復昔日榮耀,採取了兩項戰略:脫亞入歐和泛·突厥·主義。

早在“歐盟”的前身“歐共體”成立時,土耳其就申請加入,但一直被拒門外,歐洲不可能接納一個伊斯蘭大國。

卑躬屈膝半個多世紀,還是不得歐洲之門而入,土耳其決定單幹,自己做大哥。起初想把伊斯蘭國家都拉到一起,但中東局勢錯綜複雜,根本搞不定,不得已又想把突厥語族攏成一團。

達烏特奧盧,被稱為“土耳其的基辛格”,在他看來,土耳其已經全球大國成型的前夜。

5


孰料,“新奧斯曼”美夢就在成型的前夜破滅了。

特朗普一條推特,把土耳其經濟打回原型。

土耳其經濟瘋漲緣於“高通脹、高外債、高財政赤字”。人有“三高”,身體就埋下了定時炸彈;國家有“三高”,經濟則有崩盤之虞。

這個世界,到底還是遵從叢林法則,不是喊喊口號,投機取巧,就能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作為政客,埃爾多安就是過於投機取巧,他太明白土耳其人最想要的是什麼?那就是迴歸奧斯曼帝國的榮光。

土耳其今日的困境是埃爾多安個人野心與土耳其民眾“帝國夢”合謀的惡果。

於埃爾多安而言,在文化上主張泛伊斯蘭主義和保守主義,在經濟上推行自由化,在內政上以反·腐為名打壓軍·方,在外交上提出泛·突厥·主義,希冀成為穆斯林世界的領導者。

於土耳其人而言,這十多年,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翻了兩倍,伊斯蘭傳統得以恢復,似乎看到了一個“新奧斯曼”的影子,歷史屈辱感被洗刷,集體心理得以撫慰。

接近100年的現代化進程並沒有使土耳其完全變成一個西式社會,傳統底色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果進一步深入,就會發現土耳其是一個撕裂的社會。

電影《伊斯坦布爾的幸福》真實展現了這種掙扎。故事的主線是一場榮譽謀殺,所謂“榮譽謀殺”就是指男性成員以捍衛家庭榮譽為由,殺害被他們認為與男子有不正當關係的女性家庭成員。

瑪麗是一名十五歲的土耳其鄉村少女,遭到身為族長的大伯的強暴。年輕的士兵西瑪爾退役返鄉後,他的父親,即族長,把殺死瑪麗的任務交給她,為了躲避世俗法律,西瑪爾帶瑪麗去伊斯坦布爾完成這個任務。昔日的勇士發現自己在大都市裡猶如白痴。

中年教授伊凡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卻時時忍受著精神上的極度空虛與孤獨。終於,他毅然拋下一切,隻身出發前往大海,尋找自己的救贖。

三個人的命運相互交接重疊了。


一文看懂:土耳其為什麼在中東上躥下跳



全片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是,在教授的遊艇上,西瑪爾告誡瑪麗不要與其他男人接觸,會被城市人腐蝕。話音未落,一名身著比基尼的女大學生上船,他目不轉睛,口水都要掉下來。

這就是真實的土耳其:現代與保守、城市與鄉村、精英與農民、世俗與宗教……截然對立,糾纏難分。

影片最後,西瑪爾獲知真相,瀕臨崩潰,信仰在空中飄蕩。

宛如土耳其的隱喻。美夢不一定都能成真,是夢終究會醒,夢醒時分,就該“用腳投票”,能把土耳其帶出困境的只有土耳其人。

這就是土耳其的故事,惟願聞之者足戒。

參考文獻:

1.《挑戰土耳其世俗化的不是宗教,而是利用了宗教的政治》,昝濤

2.《土耳其的“復·興·夢”》,王文


6


於2018年8月份,時值土耳其經濟處崩潰邊緣,埃爾多安不得不“認慫”。

作為野心家,他豈能甘心。千年等一回,終於等來一個機會——卡舒吉走進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然後沒有出來。

很顯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埃爾多安“談崩了”。

埃爾多安說到做到,2018年10月23日公佈沙特記者卡舒吉被秘密處死的證據。

全球媒體都在直播。

綜合埃爾多安及土耳其媒體信息,主要有:

1.之前,沙特王室承認,卡舒吉死在領事館內,但只是因雙方吵架引發肢體衝突而死。但埃爾多安稱,卡舒吉的死亡是“有預謀的”,是一場“可怕的謀殺”。

2.卡舒吉被殺的前一天,“暗殺小組”15人分三組從沙特飛往土耳其。第一組3人乘坐普通航班,落地後直接去領事館;第二組3人乘坐私人飛機,抵達土耳其後,搜尋了伊斯坦布爾附近森林,在找適合拋屍的地方;第三組9人,其中包括高級軍官,從沙特乘私人飛機飛往土耳其。這15人住在不同酒店,但卡舒吉遇難當天,他們都進入了領事館。

沙特目前宣佈逮捕18人,另外3人身份不詳。

3.沙特王儲小薩勒曼在卡舒吉被謀殺之前曾與之通話,勸他回國,卡舒吉拒絕,隨後被處決。

4.卡舒吉被處決時,王儲身邊的一位資深顧問卡塔尼用Skype電話對“暗殺小組”進行遠程操控。

卡塔尼掌管小薩勒曼的通訊和對外聯絡,深受器重,實權派。去年,沙特王子們大規模被監禁,他就有參與,被指為“壞警察”。對他更大的指控是涉嫌策劃去年“沙特扣留黎巴嫩總理”。

一文看懂:土耳其為什麼在中東上躥下跳

卡塔尼

當卡舒吉還有意識時,卡塔尼通過電話對其進行“辱罵”。當“暗殺小組”決定對卡舒吉肢解、拋屍後,卡塔尼說:“把他狗頭給我帶回來(Bring me the head of the dog)。”

5.卡舒吉遇害後,有一個“和他長得很像”的人離開了領事館。他身穿卡舒吉的外衣,有“同款鬍鬚和眼鏡”,但並不是卡舒吉本人,是“暗殺小組”找的替身。

一文看懂:土耳其為什麼在中東上躥下跳


6.卡舒吉遇害後,沙特領事館工作人員在領事館花園內焚燒“與卡舒吉之死有關的證據”。

一文看懂:土耳其為什麼在中東上躥下跳


7.土耳其在位於沙特駐伊斯坦布爾總領事館官邸的一口井內找到卡舒吉的部分屍體。

8.埃爾多安隔空喊話,要求沙特給個說法。


7

這邊廂,土耳其在公佈沙特王儲的“罪行”,那邊廂沙特正在召開“沙漠達沃斯”。

“沙漠達沃斯”的官方名稱是“未來投資倡議”,由沙特一手主導。

沙特是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但石油是會枯竭的,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於是2016年提出“沙特2030願景”,發展科技、旅遊、工業、服務業等非石油產業。

實現願景需要錢。沙特想到兩個辦法:

1. 促成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上市,然後出售5%股份,籌集1000億美元用於開發非石油產業;

2. 吸引外資投資。

阿美石油公司上市一拖再拖,沙特王室顯然等不及。吸引外資便早日提上議程,遂有“未來投資倡議”大會。

2017年10月,首屆“未來投資倡議”大會在利雅得舉辦,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800餘人參會。

今年是第二屆,本萬事俱備,孰知卡舒吉事件爆發,沙特王室形象一落千丈,諸多重量級嘉賓宣佈取消參會,其中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美英法荷等國財長、福特總裁、優步CEO、摩根CEO、匯豐CEO、黑石CEO、《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等。

外資正紛紛撤離沙特,畢竟誰也不想跟一個流氓國家打交道。

8


中東多難。

近代以前,曾有三個超級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對應的,近代以來,伊朗、沙特、土耳其,都想恢復昔日榮光,稱霸中東。

伊朗,最能打,一直跟美國死磕,還順便把伊拉克給揍了一頓;

沙特,最不能打,但最有錢,通過撒幣,拉攏阿拉伯小兄弟,儼然是阿拉伯世界老大;

土耳其,一般能打,一般有錢,但綜合實力最強。


一文看懂:土耳其為什麼在中東上躥下跳

中東向來就是“炸藥桶”,以前,導火索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現在則是敘利亞內戰。這三家又在背後鼓搗,和平遙不可及。

發佈會上,埃爾多安沒有提及音視頻,說這些資料可能對沙特領導人帶來極大傷害。真是老奸巨猾呀,現在全世界的媒體都等他喂料,他就像擠牙膏一樣,把國際輿論、外交和政鬥結合的天衣無縫。

無論小薩勒曼是否“下臺”,名譽掃地的沙特肯定無法繼承自居“伊斯蘭中心”,中東格局將會被改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