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追了《悲傷逆流成河》,其實那個被欺凌的易遙已經死了

很少關注到校園暴利事件,雖然沒看過校園暴利事件,但是有幸看到了《悲傷逆流成何》,突然看哭了。


熬夜追了《悲傷逆流成河》,其實那個被欺凌的易遙已經死了

正如電影名字“悲傷逆流成河”,從開頭女主角易遙貧寒的生活環境,母親的時常打罵,到在學校的種種遭遇,生活上,感情上無處不透出一種陰霾。

苦的太久了,不知道甜是什麼味道

校園中,周圍同學欺軟怕硬、落井下石,時常給易遙帶來尊嚴上的打擊。然而,真正給女主演帶來的災難還在後面。

莫名傳染的性病讓主角易遙再次陷入了陰霾中,對於這種難以啟齒的病,易遙隱瞞了同學,隱瞞了青梅竹馬的齊鳴同學,也隱瞞了她的媽媽。

易遙的媽媽,一個常年單身的女性,主要的生活來源是“服務”,而她對於易遙的打罵管教方式,卻也是出於一種保護。


熬夜追了《悲傷逆流成河》,其實那個被欺凌的易遙已經死了

後來,在那個最想置易遙於死地的女同學散佈中,易遙的病情在全校沸沸揚揚的。

不過好在,男二顧森西的出現真的像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別人都疏遠易遙,卻拼命的想對她好,但她是拒絕的,“苦的太久了,不知道甜是什麼味道”。


熬夜追了《悲傷逆流成河》,其實那個被欺凌的易遙已經死了

不過長期的來往中,陰霾之中的易遙也有了嘴角不翹起的時候。他教會易遙去反抗那些不公,他帶著她一起度過磨難。

即使是旁觀者,也不能算無辜

但是,命運就是這麼不公,易遙本來的生活似乎有了好轉,可是人的仇恨讓易遙成為了別人眼中的“殺人犯”。

最後,也是影片的高潮,森西姐姐三湘的死所有矛頭直指易遙,那種無助與無奈推使易遙走向了海邊。

熬夜追了《悲傷逆流成河》,其實那個被欺凌的易遙已經死了

易遙一個人站在河邊,她用力的哭喊著:我不是殺人犯,可是全校的同學們沒有人相信,他們一直起著哄說你跳啊,你去死啊。

就這樣,她毫不猶豫的跑到了河的盡頭,一躍而下。

故事中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當我看到易遙在說出了“人為什麼要活著”的時候,那一刻鼻子酸酸的,這樣一個關於生死的問題,出自一個上初中的花季少女口中,可想她的經歷對她來說是多麼不堪。

而那時候的我們,可能還在和父母撒嬌,還和一群小夥伴去捉迷藏,踢球。

欺凌的本質,是人言可畏

很多事情,真的不是過去就過去了,它在心底是會留下痕跡的。這世間的道理千萬種千萬句,終究抵不過當事人自己心底那句“過不過得去”。

熬夜追了《悲傷逆流成河》,其實那個被欺凌的易遙已經死了

被淋頭,被圍攻,被謾罵,被誹謗,被詆譭,被孤立,被侮辱,被毆打,被迫吃垃圾,被人扔掉自己的書包,被各種各樣所謂的“惡作劇”傷害... ...

這些或大或小的傷害,造成的後遺症就是不自信,哪怕現如今的他們看起來很好,可也只是看起來而已。

那些校園霸凌受害者的孩子們,長大後變成什麼樣了?是否勇敢快樂?還是怯懦悲傷?是否變成了理想中的自己?是否告白了那個受傷害的自己... ...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陰霾

在那些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裡,每個人也許都在默默承受著看不見的傷害。甚至於,你不說,我們都沒有意識到,那些全都是校園霸凌。

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也存在校霸,也有被欺凌的同學,但沒有電影所講述的那麼極端。雖是如此,如果十幾年前的他們,有看過這樣的電影,會不會就不這樣自卑怯懦,也不會這樣消極悲觀,會不會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享受學生時代呢?

可是,這只是個如果。我希望教育可以改變人類天性中的惡,哪怕我對此並不抱什麼期望,我也這樣希冀著。

熬夜追了《悲傷逆流成河》,其實那個被欺凌的易遙已經死了

正如易遙對顧森西說的,“你的西,如果是希望的希該多好。

電影裡我最喜歡顧森西,當你沒有被世界溫柔以待時,生命裡出現一個顧森西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他是陽光,他是溫暖,他是帶你走出黑暗的那個人,他是你的救贖。

我們國家的儒家文化和道德,總是教人以德報怨,施暴者來道歉,受害者就要原諒,要得饒人處且饒人,要寬容要大度。

因為,總是會過去的,熬過去就好了。你會有更好的生活,擁有更光亮的明天,那些傷痛也會被時間慢慢抹平。

熬夜追了《悲傷逆流成河》,其實那個被欺凌的易遙已經死了

沒有人跟你說過,你沒必要原諒所有人。他們也不明白,有些事情,你永遠不能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

那些傷痛,你可以選擇忽視,甚至選擇遺忘,但是傷疤還在,你就不能說無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正如《悲傷逆流成河》電影預告片裡說的:

“你沒有聽見吧?可我曾經吶喊過:那些命裡埋著的不公,能釋懷嗎?那些冷漠掠過的旁人,能忘記嗎?那些終結青春的兇手,能原諒嗎?不能,一輩子都不能!那些逆流成河的悲傷,我們要面對它,並勇敢的,逆流而上。”

親愛的,在這個並不美好的世界,願我們能看到夾縫中的那丁點希望,去勇敢地面對過去和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