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老期貨肺腑之言,期貨就像提款機,要麼你提或被提,經典好文

18年老期貨肺腑之言,期貨就像提款機,要麼你提或被提,經典好文

18年老期貨肺腑之言,期貨就像提款機,要麼你提或被提,經典好文

苗東,成都人,職業期貨交易18年,多策略,多品種、多週期,量化交易,2011開始實現無人值守全自動程序化交易,2003年至今15年中,有13年取得正收益。

精彩觀點:

我們打算在金融行業長久做下去,就一定要做正規的、國家認可的平臺。

一個人第一桶金是怎麼賺的,以後幾乎總效仿著這麼做,這個風格對他以後的交易影響非常大。

有些錢即使能賺,我也不會去賺,堅守自己的規則和底線,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

我一般都是追著大趨勢做,追著市場上走勢流暢的品種,一頭扎進去,做好防守後,要麼就被止損出局,要麼就大賺一筆。

期貨市場自帶槓桿,卻沒有任何成本和附加條件,吸引著一批批貪婪的投資者,很多人過度的交易和過度使用槓桿,虧得傾家蕩產,一無所有。期貨市場是人性的試金石。

要做一名合格的狙擊手,必須得有耐心,在目標沒有出現之前,你得耐心的趴著等待,當目標出現的時候,要敢於果斷的扣動扳機。打不中繼續等待,大不了浪費一顆子彈,打中了,收穫獵物。

我們既要高勝率又要高盈虧比,就可能需要犧牲一些交易機會。我們堅持在這個市場上交易,市場雖然很隨機,但也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實際上是人性使然。選擇最流暢的時段或品種做交易,勝率可能會比較很高。市場一旦形成單邊趨勢,這時候市場的走勢最簡單,不用什麼花拳繡腿,也不用什麼交易技巧,就是進去待著,做好防守,然後等待出場的信號。

要想賺大錢,就得拿得住單子,如果拿住了單子,就得面對資金的波動,當然也可能面對巨大的浮盈打了水漂。我覺得就該坦然的面對和接受這個事情,有些無解的事情,接受現實比尋求解決方案更好。

我們允許浮動利潤大幅波動,去博取更大的利潤,而不是用初始本金的大幅波動去博取高利潤。

槓桿是期貨市場的魅力所在,我們只在合適的時候才去使用槓桿,並且可能用到極致。

大家都說人性是會變的,我說人性是不變的,不變,指的是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共性——逐利和厭惡虧損。

所有的市場都包含著人性,因為逐利產生了趨勢。我們就是利用趨勢賺錢,因為趨勢很簡單明瞭,也很好識別,我們不需要其它的花哨的技巧,進去守著自己的底線,要麼賺夠出局,要麼被市場給打出來。

短線交易把人性的躁動不安展示得得淋漓盡致。為什麼人們對短線交易情有獨鍾,興趣高昂,可能確實因為人性使然。

如果想做高平均利潤,做高盈虧比,我們該怎麼做?最簡單的方案,就是把盈利的倉位儘量持長,把虧損的倉位限於小額,儘快止損。

趨勢交易重在勢,震盪交易重在點。趨勢交易可以很粗狂,贏在大格局,大胸懷,震盪交易,贏在進出市場的時機上,贏在細膩上。

該賺的始終會來,該還的坦然的還回去一些。對市場你得寬容和大度,你得歡喜的去面對回撤,去淡然的收穫利潤。做一個正收益的模型,或發現一套正收益的交易方式,不是很難。

我們往往是氣量太狹小,一點點虧損和回撤,都耿耿於懷,不斷的自我懷疑,懊悔,修改,彷徨,不知所措,甚至絕望。交易就變成了一件苦差事,生活也沒有了樂趣,期貨也可能就是這樣被抹黑了。

我們要遵守我們的內心去評估自己該承擔的風險,從而去擬定交易決策,承擔合適的風險。當你持續虧錢,狀態持續低迷,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收縮交易品種,降低交易頻率,降低交易倉位,去更加耐心的等待勝率和盈虧比很高的交易機會,去恢復交易資金和信心。有的人可能會去強行交易或重倉翻本。也許大多數時間都成功了,但只要一次壞運氣,就可以把自己逼到絕境。

人的思維方式和計算機思維方式不一樣,計算機是剛性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人是柔性的。

一個人第一桶金是怎麼賺取的,後面幾乎總效仿著這麼做,這個風格對他以後的交易影響非常大。

我做的品種非常多,策略也多,週期也多,表面上是大而全的東西,但實際上也有隱患,組合太多,出問題了不一定馬上能發現,組合邏輯也不一定清晰,弄得不好就是胡亂的堆砌。

其次,現在行情的同質性太強了,共振性太強了,我們往往為了對沖風險去做多品種交易,結果行情同漲同跌,一不小心還是可能掉進坑裡。

越是簡單粗獷的交易方式,生命力越是旺盛,普適性也是越好。

這個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變化無窮,過去跟未來是不一樣的,唯一不變的是貪婪的人心,大家都想賺錢。

在期貨市場上做交易賺錢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不需要太高文憑、不需要太多的算計、也不需要太聰明,反而笨一點可能更好。這個市場就是一個龐大的隨機場所,雖然有規律,但更多的是隨機,有點像拋硬幣一樣。

我堅信,人類在計算能力,速度和執行上一定幹不過計算機。

一個人情緒的變化對市場的影響是很小,但是很多人的情緒累積起來,所產生的動力就像浪潮一樣不可阻擋。我們利用人類群體性的情緒引發的浪潮,在有風的時候,把帆拉再起來,站到風口去就行了。有風使盡帆,無風潛海底。只要呆在風口,豬也會被吹上天。賺錢,不是因為我們有超凡的能力,是因為我們站對了方向,市場賜予我們的禮物。

這個市場永遠會交替發展,震盪—趨勢—震盪—趨勢。市場裡,大家都在逐利,它總要製造一些賺錢的機會和賺錢效應出來,它不會讓你永遠賺錢或永遠虧錢。

我們很多人,把步子邁的太大了,過度的透支信用和槓桿。我堅持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事情。

期貨交易的歷程,也是人性修煉的過程,我們得做自我解剖,去直麵人性的弱點。

有一點算是機緣巧合吧,也許我的潛意識就喜歡這樣的職業和生活吧。先矇頭進入了股市,隨後不久進入了期貨市場,就這樣作為職業到現在。2000年,那時20多歲,最不缺的就是膽量和激情。2000年以前,做過很多傳統意義上的生意,也算小有成就。在進入股市之前,我經營了一家餐館和一輛運營貨車,資金都在生意裡。所以最早進入股市的資金,是在銀行和親戚處借的8萬元。無懼無畏的青春歲月,現在回想起都有心驚膽顫。

1997年,郵票市場非常火爆,我抱了一萬元衝進郵市。結果套在最高點,現在還在櫃子裡放著,估計現在1000元都賣不了,當著紀念吧。

現貨倉單我是在2001年接觸到的,就是現在所謂的現貨市場。我感覺出金有點問題,2002年撤出了所有資金。不久後,平臺跑路了,老闆跑到美國去了,我是幸運躲過了一劫,但我的很多朋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外盤也是在期貨交易的過程中接觸到的,但畢竟還是處於灰色地帶,魚龍混雜,我也嘗試了一個多月就徹底退出了。

2005年,我所交易的期貨公司也倒閉了,取不出錢,國家出面接管殘局,兌付了我們的賬戶裡的餘額。

我們打算在金融行業長久做下去,就一定要做正規的、國家認可的平臺。

其實這個變化也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過程。首先,市場規模發展壯大了很多倍。最早的時候,期貨品種很少,交易量也很小,當時我們做銅和橡膠,有時候橡膠的成交量上20萬手,我們都會驚呼。當時整個期貨市場的資金量就二百多億,現在是4千多億的市場了。當然相對與股市來說,又顯得小眾了。

其次,以前商品走勢和外盤關聯性很強,銅、大豆、橡膠幾乎就跟著外盤走。現在中國期貨市場定價權增加了,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變大了。即使像黃金、白銀這些品種,我都感覺有時會帶著國際盤跑一陣。

第三,現在市場的聯動性很強,即使是不相關的品種,也可能會一起動。不僅僅股市有大盤,期貨也有大盤的。

如果非要分階段,我認為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沒有定型亂做,應該是2003年以前。

第二個階段是2003年以後,其實從2003年到現在我的風格大體不變,雖然後面有小變化,但總體沒變,因為一個人第一桶金是怎麼賺的,以後幾乎總效仿著這麼做,這個風格對他以後的交易影響非常大。在期貨市場,我的賺取的第一桶金對我的影響根深蒂固,所以我之後的交易方式都很相似。

2000年到2003年,在股市和期貨市場虧得山窮水盡,開始的8萬,只剩2萬了。以前的生意一扔掉就沒了,家鄉也回不去了。老婆和孩子跟著我在陌生的大城市無依無靠,只有看不見盡頭的虧錢,債臺高築,銀行貸款還不上,連利息都還不上,一家三口租住著80元一間的房子。現在回想起當年的日子,我都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老婆孩子跟著我受苦和擔驚受怕了,我一直心懷愧疚。我們家到現在一直都非常節儉,就是從那個時候養成的習慣。也因為這些經歷,從那以後,

我一直拒絕用借貸的方式做投資或消費,永遠做好防守和儲備,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當然也因此錯失了很多賺錢的機會,但我不後悔。有些錢即使能賺,我也不會去賺,堅守自己的規則和底線,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

2003年,時來運轉了。先是股市1300點漲到1600點那一波行情,3個月我2萬變成4萬。緊接著,期貨市場正巧趕上了大宗商品的起漲年。我基本一直維持半倉,緊緊的守著行情,一直到市場開始變臉的時候退出來。從4月份到年底,4萬最高衝到了20多萬。這是我投機市場上第一次爽快的賺錢,刻骨銘心的影響著我以後的交易。我馬上買了房,2000多塊錢一個平方,房子還不小,還在市區。後來慢慢還了親戚和銀行的錢,留下了4萬繼續做期貨。再靠這4萬元一直滾動到現在。這些年的家裡支出幾乎都是靠期貨交易,所以,我也沒有具體統計,到底有多高的收益,就是蒙著頭過。我一般都是追著大趨勢做,追著市場上走勢流暢的品種,一頭扎進去,做好防守後,要麼就被止損出局,要麼就大賺一筆。砍倉對於我來說,沒有任何心理障礙,感覺就是很自然和輕鬆的事情,可能時間久了,習慣了。

對於我來說,世界上風險最小的謀生也就是期貨交易了。人們往往“談期色變”,把期貨市場妖魔化了。期貨市場自帶槓桿,卻沒有任何成本和附加條件,吸引著一批批貪婪的投資者,很多人過度的交易和過度使用槓桿,虧得傾家蕩產,一無所有。期貨市場是人性的試金石。

第三個階段是程序化交易階段,這對於我來說又是一次大的跨越和挑戰。為了學習計算機編程,我自學c++,買了很多書,看了很多視頻,找了很多老師,吃了不少苦,白了很多頭髮。學了c++以後,發現那些以前看不懂的程序化交易平臺,變得很簡單了。現在我發現自己的計算機編程能力還不錯。幸好那時不到40歲,如果是現在,我還真擔心學不會了。

這些年,開發了很多交易模型,在回測和實盤驗證中逐步的淘汰和進步,交易手段比以前手工交易時要豐富了很多,不過有些思路和方法也很難完全實現計算機程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這些年,要說收益率,還真沒有2010年以前高,主要還是因為走了一些彎路。程序化交易完全把人解放出來了,我現在交易期間幾乎都是在打球或者看電視,或者種花養草。這就是我很滿意的生活方式,一邊玩著,一邊賺錢。但我也發現自己變得有點不通人情,說話做事過於直接和簡單,情商好像下降得很厲害。天天和計算機代碼打交道,不愛接觸人了,我得注意一下,做一下自我調整。

要做一名合格的狙擊手,必須得有耐心,在目標沒有出現之前,你得耐心的趴著等待,當目標出現的時候,要敢於果斷的扣動扳機。打不中繼續等待,大不了浪費一顆子彈,打中了,收穫獵物。

整體來說我的勝率並不是很高。勝率和盈虧比是個蹺蹺板,可以犧牲盈虧比去提高勝率,但這個的效果未必好。如果我們既要高勝率又要高盈虧比,就可能需要犧牲一些交易機會。我們堅持在這個市場上交易,市場雖然很隨機,但也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實際上是人性使然。選擇最流暢的時段或品種做交易,勝率可能會比較很高。市場一旦形成單邊趨勢,這時候市場的走勢最簡單,不用什麼花拳繡腿,也不用什麼交易技巧,就是進去待著,做好防守,然後等待出場的信號。

又想賺大錢,又要把利潤保住,這確實很難。要想賺大錢,就得拿得住單子,如果拿住了單子,就得面對資金的波動,當然也可能面對巨大的浮盈打了水漂。我覺得就該坦然的面對和接受這個事情,有些無解的事情,接受現實比尋求解決方案更好。

可以採取設置止盈點的方式來緩解一下,但盈虧比至少要滿足3倍,賺夠就走。

我再談談如何加倉,既能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又能有效保護本金。每一次加倉當然是要有交易信號為前提,同時我們要計算,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了,止損出局了,我們理論上只允許虧損最後一筆交易的倉位。你會發現,當我們倉位最重的時候,也是我們本金風險最小,利潤最大的時候。我們允許浮動利潤大幅波動,去博取更大的利潤,而不是用初始本金的大幅波動去博取高利潤。每一次交易結束,我們重新核定交易初始本金。這樣,我們不但可以有效的保護了資本和利潤,也有機會低風險的把槓桿用到極值,去博取高收益。槓桿是期貨市場的魅力所在,我們只在合適的時候才去使用槓桿,並且可能用到極致。

首先,我們怎麼看待趨勢?為什麼會有趨勢?大家都說人性是會變的,我說人性是不變的,不變,指的是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共性——逐利和厭惡虧損。在期貨市場,如果大家不是來追逐利益的,那我們現在所有的技術分析都作廢了。

趨勢一般是怎麼出來的?打個比方,當市場過了一些重要的高點之後,多頭都是賺錢的,大家都高興了,這些人意氣風發,可能會去擴大戰果,繼續增持倉位。空頭都是虧錢的,恐懼的力量可能讓他們做出砍倉的動作。市場情緒會處在極度恐慌和極度亢奮的兩個極端,波動也會加劇,市場的趨勢就是這樣被追逐出來的。所有的市場都包含著人性,因為逐利產生了趨勢。我們就是利用趨勢賺錢,因為趨勢很簡單明瞭,也很好識別,我們不需要其它的花哨的技巧,進去守著自己的底線,要麼賺夠出局,要麼被市場給打出來。

我現在基本不做短線,短線交易是體力活,年輕人可以玩,其實我也可以玩,但是我不想玩。實際上我做的是一種相對休閒的交易,做的頻率不是很高。即使到了70歲,我也能繼續這樣交易。把心保持平穩,該虧就虧,該賺就賺。做日內短線交易,平均利潤不容易做高,盈虧比也很難做高,這種交易模型的抗衝擊能力相對要弱一點。短線交易把人性的躁動不安展示得得淋漓盡致。為什麼人們對短線交易情有獨鍾,興趣高昂,可能確實因為人性使然。

如果想做高平均利潤,做高盈虧比,我們該怎麼做?最簡單的方案,就是把盈利的倉位儘量持長,把虧損的倉位限於小額,儘快止損。如果你持長了倉位,就自然不是短線交易了。如果你的盈虧比是10倍,10%的勝率就可以不虧錢了,想想看,這個真的那麼難實現嗎?短線交易賺錢的難度比做中長線交易要大,但人們很難堅持做中長線交易,躁動的人心會鼓譟著人們不斷的交易。

我不是太熱衷短線交易,那些年手工交易的時候會去做一些短線交易,但不是我主要的獲利方式。

以前我做交易,也是儘量過濾掉震盪,不交易,只做趨勢明顯的時段或品種,這種交易模型,設計方案也不是太複雜,比較簡單。

慢慢的我發現,震盪交易模型也是可以有利可圖的,以前我是極度排斥的。

趨勢交易重在勢,震盪交易重在點。趨勢交易可以很粗獷,贏在大格局,大胸懷,震盪交易,贏在進出市場的時機上,贏在細膩上。

震盪交易,需要儘量去抓市場的轉折點,儘早出入場。趨勢交易,就得等勢成熟了,才進場。震盪模型的普適性不一定很高,不是所有的震盪都可以賺錢。市場的趨勢都是相似的,我們可以去大體普適性的描述。非得要去描述震盪行情,就有點勉為其難了。所以,做震盪交易,不是一個模型就可以包打天下的,一定要認清這個理。可以有包打天下的趨勢模型。我們在大幅震盪的品種中去做震盪交易,可能效果比較好,畢竟有大幅波動,盈利空間充分,我們才有可能爽快的賺錢。蝸牛似的的窄幅震盪行情,我們還是儘量規避。這些市場選擇的規則一樣需要量化,只是不是量化在交易模型裡,而是用文字量化在文本里。

我發現這個市場無論如何至少有一個品種,大家對它的熱情一直很高,例如以前的股指,現在的螺紋。程序化交易,就是最適合大眾參與熱情持續高昂的品種,所以,我不擔心市場沒有交易機會和沒有適合交易的品種。機會和品種都擺在那兒,把相對成熟可靠的模型加上去,做好適當的資金管理,剩下的事情就是休息和等待收穫。不用給自己設定太多的目標,該賺的始終會來,該還的坦然的還回去一些。對市場你得寬容和大度,你得歡喜的去面對回撤,去淡然的收穫利潤。做一個正收益的模型,或發現一套正收益的交易方式,不是很難。我們往往是氣量太狹小,一點點虧損和回撤,都耿耿於懷,不斷的自我懷疑,懊悔,修改,彷徨,不知所措,甚至絕望。交易就變成了一件苦差事,生活也沒有了樂趣,期貨也可能就是這樣被抹黑了。

方法和方式其實是可以很多的。國際上經典的海龜交易法則,大家不妨去去體會一下,道理和方法很簡單,我們可以借鑑一點裡面的邏輯,再根據自己的需求做一些個性化的調整和取捨。假如你能做到嚴格遵守,相信你會輕易超過80%以上的交易者。

雖然我一直在做風控,但很不幸,賬戶就是慢慢的虧,連續虧幾個月。沒有一直賺錢的交易系統,也沒有一直賺錢的人,得坦然面對這些。

按理說我算是老期貨,技術水平可能還不錯,但我現在還是會可能連續幾個月虧錢。我很坦然,虧了就是虧了,這是很正常的。我的交易業績也有大小年,有些年份賺的錢會很少,有些年份可能收益就會偏高。

所有人都厭惡虧損,我也不例外。我也親身多次感受這種難熬的日子。對信心的打擊很大,我也有恐懼,覺得看不到盡頭。怎麼去面對和度過這段時光呢?我覺得可能比探究交易技術都重要。對於我來說,有一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每一次交易的時候,如果我覺得緊張,惴惴不安,就說明我現在所承擔的風險可能超越了我的心理底線。這個時候,我第一個動作就是減倉,一直到心理很舒服為止。我們的心理承受力是不斷的變化的,所以,

我們要遵守我們的內心去評估自己該承擔的風險,從而去擬定交易決策,承擔合適的風險。當你持續虧錢,狀態持續低迷,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收縮交易品種,降低交易頻率,降低交易倉位,去更加耐心的等待勝率和盈虧比很高的交易機會,去恢復交易資金和信心。有的人可能會去強行交易或重倉翻本。也許大多數時間都成功了,但只要一次壞運氣,就可以把自己逼到絕境。交易大作手利弗莫爾,最後的結局,就是這個樣子。

從年度收益的角度看,2003年到現在為止,雖然沒有具體統計過,確實也基本年年多少都有點收益。2014年11月以前都是正收益,後面兩個月虧了一點出去。不過隨後2015年和2016年收益還是比較高。

股市,我是2003年從股市撤出,一心一意做期貨,2007年,股市上3000點的時候,我才慌忙進場,在5500點出來,還沒到頂我就開溜了,指數翻了近一番,我連大盤都沒有跑過,想想還真丟人。後面幾年的熊市與我無關,我直接就沒有參與。

2015年股市上3800點,我又才急急忙忙入場,平時沒做功課,不知買什麼,一口氣買了30多隻票。很幸運,我在6月25日,市場暴跌的第一天上午,全部清倉走人,只留下一隻金亞科技停牌走不掉,整個熊市和暴跌都和我無關。金亞科技這隻票我58買的,最後18元多才跑出來,虧了幾萬塊錢。想想那波熊市的慘烈,從這隻票就可以看出來,

股市比期貨風險大得多,這是我的體會。3000點以下回升的過程中,我才開始零星買點股票,不過買股票不是我的強項,收益也不是很高。清倉股市以後,正好趕上螺紋鋼2200跌向1600的那一波慘烈的下跌,7月到9月,期貨資金翻了一番,2014年的晦氣被一掃而光。

2017年,和大部分做cta策略的一樣,經歷了2015和2016年cta策略的蜜月期,我的交易一樣出現長時間的回撤,我們得坦然去面對和接受。我逐步收縮了一些交易策略和交易品種。最極致的時候,我有近200個組合,運行了十幾個模型,監控和交易市場上所有活躍的品種,多週期監控。隨著市場的變化,以及資金的回撤,目前暫時收縮集中在黑色系裡。即使做程序化交易,也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應該根據市場的變化以及自己資金和心理的變化,做動態的調整。同樣的模型,不同的人使用,會有天壤之別。前半年的回撤,這段時間,基本賺回來了,所以,對下半年還是不必太悲觀。

有兩件事激發了我下定決心做程序化交易。應該是2010年11月,那波pta的行情,也許是一直做得太順了,也催發了人性的貪婪和自負,幾乎滿倉在跌停板上滿倉空了pta。第二天小幅高開後,我和一個朋友1000多手的市價止損單,把市場一瞬間推到了漲停價,一眨眼虧損了90萬(不包括那個朋友的虧損)。我朋友從不做空單,我建議他空,沒想到第一次跟著我做空,就虧了一大筆。當時我管理了500萬以上的資金。這是我第一次,單筆出現這麼大的虧損。可氣的是市場衝高回落到上一日跌停價以下去了。這應該是2010年11月18日。我馬上停掉了所有交易,休息。這次血淋淋的砍倉,動搖了我的手工交易的信念。

當時我聽說,有做高頻程序化交易很牛的團隊,50萬本金,一年下來賺上億了。開始我不相信,專門跑去了解,發現是真的,完全驚呆了。當時的文華財經,已經有程序化平臺了,我有幾個朋友也開始在研究這個了。我狠下心來,決定從零開始,學習程序化化交易。

華西期貨在西部地區是量化交易的先行者,裡面有很多海歸和程序化交易的專業人士。為了學習和取經,我毅然移戶到了華西期貨,要了一間辦公室,帶著3個徒弟,組建了一個交易團隊,正巧一個大老闆支持我。老闆的資金,加上我自己的資金,就這樣開始了程序化交易的實驗和實戰。很感謝老總這些年對我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我和投資方一年也許都不會見面,也不通電話,但那種信任是來自於內心的,我深有體會。

我慢慢發現程序化交易,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我一個人就能輕鬆管理上千萬的資金,連辦公室也覺得是多餘的。慢慢的,我的徒弟都一個個離開了。今年,我乾脆連辦公室都退掉了,在家裡不出去了。

剛開始做程序化交易的時候會干預,因為我做手工交易很自信,反到現在沒有以前自信了,因為我多年不做手工交易了。我覺得,

一旦你的模型成熟穩健了,就不要去做干預,要干預,也是收盤以後去調整和干預。人的思維方式和計算機思維方式不一樣,計算機是剛性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人是柔性的。

這確實有點道理。我很少打開帳戶看盈利或虧損,只是大體知道賺了還是虧了。

多品種,多週期,多策略,優勢我就不必說太細了,大家都很認可和嚮往。我主要談談可能出現的一些隱患。

我做的品種非常多,策略也多,週期也多,表面上是大而全的東西,但實際上也有隱患,組合太多,出問題了不一定馬上能發現,組合邏輯也不一定清晰,弄得不好就是胡亂的堆砌。

其次,現在行情的同質性太強了,共振性太強了,我們往往為了對沖風險去做多品種交易,結果行情同漲同跌,一不小心還是可能掉進坑裡。

如果是多品種交易,儘量做波動大、活躍的品種。還有倉位的配置、策略的配置、週期的配置,其實是一個難題。整體來說,還是要根據市場的表現做動態的調整。

在倉位的配置上,最簡單的方法可能是在每個組合上平均分配資金或平均分配風險承擔,但這樣未必合理。如何做到如何設定最佳的倉位去博取最佳的收益?大家不妨去參考一下神奇的賭場殺器—-凱利公式。

所謂“一招鮮”,就是簡單粗暴的一個招式,不加過多的參數和條件,我很認可這個。越是簡單粗獷的交易方式,生命力越是旺盛,普適性也是越好。

策略的調整和創新,我覺得也是有必要的。市場還有很多我們沒有發現的規律和以前我們考慮不周全的東西。所以,我們要打開自己的心扉,多與人交流,我們的思維的天花板會一點點拓展開。在這個過程中,會開發出新的策略,以前的老策略,也可能不斷的提升。我自己的策略雖然不會做大手術,但,我不拒絕做調整。

這個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變化無窮,過去跟未來是不一樣的,唯一不變的是貪婪的人心,大家都想賺錢。

在期貨市場上做交易賺錢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不需要太高文憑、不需要太多的算計、也不需要太聰明,反而笨一點可能更好。這個市場就是一個龐大的隨機場所,雖然有規律,但更多的是隨機,有點像拋硬幣一樣。假設我們隨機進場,設一個固定止損點和固定一個止盈點,不用考慮什麼條件,賺一百點走人,虧一百點走人,就這樣一個簡單的條件和邏輯。如果市場沒有滑點,沒有對手價,無時間限制用這種方式做下去,這個模型做出來會虧錢還是賺錢?這就像我們拋硬幣一樣,一直拋下去,正反面的比例大概接近50%左右。也就是說,我們能最簡單的交易方式做到不賺不虧。我們學了這麼多知識,每天都鑽研這個市場,市場本來還具備一些可以利用的規律。按理說,我們只需把條件稍微限制一點,盈利的天平就會向我們傾斜。

然而期貨市場的真相卻是90%以上的人虧錢,聰明的人類,為什麼會是這個結果?

我的交易方式其實很簡單,但是我能堅持,我敢堅持,但很多人卻不相信簡單的東西能賺錢。

剛開始做時策略比較粗獷,第一個策略是日內順勢加倉策略,當時很管用,投了60萬,三個月做到100萬以上。每一天我最多承受大概5000元的虧損,只要平倉了,不管輸贏,當天都停止交易。那段時間的行情,經常收大陽線或大陰線,一根大陰大陽線下來,多的時候賺7、8萬。一個月20多天,我大概有四五天大賺,其它的都是小虧或小賺。雖然看著我的勝率非常低,但是市場正好適合這個策略,大賺小虧。後來行情變了,市場波動加劇,大陰大陽線,倉位也會被震出局,也不一定能賺上錢。慢慢的,策略開始豐富了,這個模型也慢慢成為眾多模型之一了。我做過近半年的高頻套利,發現成本太高,不是我的強項和我喜歡的交易方式。我幾乎研究了國內外所有流行的策略和交易方式,看了很多交易策略,甚至把凱利公式做為資金管理手段寫到模型裡去了,確實很奇妙。不但每次交易的倉位都是動態的,不同的模型,不同的週期,不同的品種,模型會自動根據模型的盈虧比和勝率去計算最佳倉位。

現在國內量化交易已經很普遍和成熟了,大家也開始接受和認可這個現實,期貨市場保守來說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交易量是靠計算機交易來完成的。我堅信,人類在計算能力,速度和執行上一定幹不過計算機。

機構要做大做強,做穩定,一定要走程序化交易之路,否則,可能會步履維艱。

雙十一我並沒有出現大幅回撤,當時主要倉位沒有做上去,其次,行情過度發展,模型止盈了部分倉位。雖然有部分品種比如棉花和鎳,滑點都有上千點,因為權重有限,對我影響不大。

2016年12月開始到2017年6月,經歷了長達半年的回撤期,有些賬戶達到20%左右的回撤。我和很多做cta策略的都一樣。趨勢之後的大幅震盪,來回的假突破,我們被騙進去,砍出來,再被騙進去,再砍出來。我覺得這是正常的,做期貨交易,這點經歷算什麼。我即使做到70歲去,都成精了,可能還會遇到這種事情。期貨交易要捨得,沒有舍,那有得?怎麼可能一直賺錢,總有虧錢的時段。我並不會去試圖迴避這種情況的發生。當然前提條件是把風控做好,得把實力保持下來。

我們的情緒確實在變化,但基本人性是不變的,比如愛錢這個共性,大家都是想賺錢才來做投資,因為錢的變化,投資者會產生歡喜和恐懼。哪怕我再淡定,賺錢的時候就是比虧錢的時候高興,虧錢的時候就是比賺錢的時候沮喪,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只是有的人的情緒變化要大一點。一個人情緒的變化對市場的影響是很小,但是很多人的情緒累積起來,所產生的動力就像浪潮一樣不可阻擋。我們利用人類群體性的情緒引發的浪潮,在有風的時候,把帆拉再起來,站到風口去就行了。有風使盡帆,無風潛海底。只要呆在風口,豬也會被吹上天。賺錢,不是因為我們有超凡的能力,是因為我們站對了方向,市場賜予我們的禮物。

過去10多年的房產市場,很多人稀裡糊塗的就發財了,一不小就心踩上了一波大牛市。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如果過度的透支槓桿,不做風控,很多遲來的跟隨者,遲早會很被動的。

直到現在,我自以為在股票交易上,仍然是相對業餘的。我剛開始進入股票市場就一直虧損,做期貨交易賺錢後,就基本放棄了股票,平時只是關注而已。我做股票的時間很少,只做大牛市,2007年我做了一把,歇了7年,2015年又做了一把。今年有零星的買賣股票,也是因為我在嘗試如何實現股票的程序化交易。至少在選股方面,我寫了一些選股軟件,股票的選擇一下子變得輕鬆了。不過離完全的自動交易股票,可能還有一點距離,所以,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慢慢做。

我很樂觀,這個市場永遠會交替發展,震盪—趨勢—震盪—趨勢。市場裡,大家都在逐利,它總要製造一些賺錢的機會和賺錢效應出來,它不會讓你永遠賺錢或永遠虧錢。賺一點再還一點,交易才是正常。

我一般不輕易去預測市場的未來,第一可能說不準,第二可能會誤導大家。我們只需要做好應對方案,去跟隨當下市場的熱點就可以了。

機構也是良莠不齊的,有的所謂的投資公司、私募基金,表面上挺高大上,仔細接觸後,你會發現他們也就是大散戶而已。總而言之,我擅長的他們不一定擅長,他們擅長的我不一定擅長。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機構和散戶其實也是站在同一個平臺上的,我們機會是均等的。期貨市場的公平和公正性,我覺得比股市要好。

我的規劃其實也很模糊,我只是把期貨交易作為自己的職業。當然也夢想把資金規模做大。我們很多人,把步子邁的太大了,過度的透支信用和槓桿。我堅持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事情。

我比較反感做融資,我也不想做結構化產品。年輕時的衝動一度把自己逼到絕境,不能再重複這條路了。我現在就是先求穩,再圖發展。

期貨交易的歷程,也是人性修煉的過程,我們得做自我解剖,去直麵人性的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