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價值是什麼?

語文到底是什麼,可能很多人都沒有仔細考慮過這個天天接觸到的名詞吧

語文的價值是什麼?

要談語文的價值,首先要知道語文的含義是什麼?大體而言,語文分為四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漢語言文字,二是漢語言文章(實用性文章),三是漢語言文學,四是漢語言文化。這四個層面負責的職責不同,共同構成了語文的實質內容。因為這四個內容,語文就有了它本身的特性和價值。

語文的價值是什麼?
語文的價值是什麼?

一 實用性

實用性的第一個表現在於現代漢語的規範性。人們用於交流的語言可分為口語和書面語(肢體語言屬於輔助語言)。人生下來,除了個別情況,大部分人在一歲左右即可學會了說話。這種母語的學習是一種天然的環境,是無法選擇的。但因為地域的不同,導致了方言的產生,也導致了各個地域之間人們在交流的時候無法聽懂的情況。於是就有了國家強制推行的普通話。從發音部位、發音方法等較為科學的方法來糾正交流不暢的情況。對主謂賓定狀補句子成分、主幹的劃分也防止了病句、歧義的出現,繼而在演講、播音、主持方面延伸。

實用性的第二個表現是漢字的書寫的規範性。漢字是世界歷史上能夠一直保存並使用的文字,這一點是中國歷史值得驕傲的一點。中國的漢字書寫,也就是書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也是與世界上其它文化相比具有獨特性的。漢字的書寫並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書法家,但基本要求沒有錯別字,寫字清晰的水平還是要達到的。我們經常從街頭廣告中看到錯別字、甚至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畢業生論文中也有字寫錯,這種現象,應該可以避免的。最近幾年的漢字聽寫大賽如火如荼,實際上就是對漢字書寫的重視。由此實用性延伸出了報紙和雜誌的編輯、校對等方面。

實用性的第三個表現是古代漢語的工具性。中國的歷史文化悠久且綿綿不絕,而古代典籍因為文言一直在使用,幾乎沒有大的變化,所以掌握了古代漢語、對理解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甚至於科學、醫藥等諸多方面都有工具性意義。所有和歷史文獻相關的專業領域都需要具備相當的古漢語知識才能讀懂元典。

實用性的第四個表現是各類實用文章應用廣泛性。從個人事務的各類啟事、書信到公司的簡報、計劃、總結再到政府的命令、公報、彙報、批示、通知,甚至於祭文、墓誌銘等,這些都是一些應用性文章。古人把文章分為兩類,一類為文,一類為筆。筆就指的是這一類文章。這一類文章,因為上下級關係的不同、適應的場合不同,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格式和特定的詞語。是辦公室人員、秘書人員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語文的價值是什麼?

二 審美性

所謂審美性,就是讓讀者感覺到愉悅、輕鬆。具體而言,可以分為語言駕馭之美;修辭之美;韻律之美;敘事情節之美和意境之美等多方面。

我們往往驚歎於某些人口若懸河、驚歎於作者用詞的豐富和準確。這些對事物描述或描摹時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事物或人物躍然紙上,將自己已見的世界再重新帶給聽眾或讀者的能力是一種美。能在表達情感的時候,一瀉千里、痛快淋漓也是一種美。這種美在說書人那裡體現得特別明顯。在電視、電影尚未普及的年代,說書人給聽眾帶來的美感和想象力是巨大的。當然因為每人的脾氣秉性不同、地域文化不同,語言風格也不同。一般而言,北方偏豪邁雄渾,南方偏清秀婉約,男性多陽剛闊達,女性多陰柔細膩。

修辭之美有很多。比如誇張帶來的想象,比喻和擬人帶來的同情,排比帶來的張力,對比帶來的思考,反語帶來的諷刺,對偶帶來的平衡感等等,對語言的效果有極大的增加。

韻律之美體現在詩歌方面比較明顯。中國的詩詞曲賦都是講究押韻的。並且在詩歌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總結出了一整套讓詩歌“帶著鐐銬跳舞”的規則。各個韻部的分類和使用,平仄的相間,出句、對句、粘句、對句的規則讓中國的律詩變得如此工整而完美,讀起來抑揚頓挫,充滿聲律之美。現代詩歌和當代詩歌,乃至於流行歌壇的歌詞也在不同程度地借鑑這些韻律之美。

敘事情節之美主要體現在小說之中,小說中的主人公或高蹈出世,或情海風波、或狀元及第,或貧寒交迫,讓人情不自禁,掩卷而思,合卷而嘆。以武俠小說為例,往往經歷黑夜仇殺、遺孤得存、秘境得寶、潛心修煉、闖蕩江湖、情感糾葛、中途挫折、再行修煉、大仇得報、歸隱田園等情節,其中穿插著武林秘籍、經脈穴位、名山大川、風味小吃、民族風情等。情節的跌宕起伏,人物的身世沉浮往往吸引這讀者。又如《白鹿原》、《活著》等優秀長篇小說,從民國寫起,一直寫到建國後,其中社會環境天翻地覆,人物命運也因此改變,這種宏大的眼光和敘事結構,給人波瀾壯闊的歷史體驗,絕不是看那時候的歷史記載可以達到的效果。

意境之美,多屬於一流文學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描寫,在優雅的寫景和描述過程中,其意境或許可以讀出禪意,或許悟出道理,讓人沉吟沉思,多有感慨。很多一流的詩詞和小說都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不再贅述。

三 傳承性

文化沒了傳承,就沒了文明,就沒了民族特性。

南美的印第安人不懂得瑪雅文明的數學和天文學是一種悲哀,印度人不懂得他們自己的梵文和佛經也讓人扼腕。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全世界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要改革、要發展,但也不能忘記了繼承。中國人如果把孔孟老莊韓非等聖人和思想家都遺忘,就失去了中華民族的之所以能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幾千年文化積澱下來的儒家經典、佛道經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將思想性和文學性融為一體的文化遺產,是民族的寶貴遺產,也是全世界的寶貴遺產。還有許多能從歷史中提煉出來的精神。比如正心誠意的精神、天人合一的精神、修齊治平的理想、追求自由、反抗壓迫、反對侵略戰爭、精忠報國、維護國家和民族統一等許多精神是當代我們需要的,不能放棄的,也是應該保留下去的精神。屈原的《離騷》、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正氣歌》、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都可以體會一種愛國精神的迴腸蕩氣。

四 思想性

語文的價值是什麼?

從思想性而言,可以大體再分為人文性、批判性和理想性三個部分。所謂的人文性,就是對人類自身境遇、每個人個體的一種關懷。比如對韶華易逝的哀嘆、對愛情的渴望與忠貞、對家鄉親人知己好友的思念、對仕途偃蹇的惆悵、對建功立業的渴望等。這類文學作品因為其所述主題的永恆性,無論哪個時代讀來,每個獨立的個體都能有所感受。其批判性就是對現實的批判,古代有很多揭露現實黑暗的小說,近代五四運動以來,以魯迅等人為代表的作家展開了對現實的批判,他們用犀利的筆鋒揭露社會的種種弊端,以期能拯救國民。這些文章,以其深邃的思想、洞悉的觀察、可感的形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比如《金瓶梅》是對官商勾結的批判;《儒林外史》是對八股文的批判;魯迅的《狂人日記》是對明清以來程朱理學的日益僵化的禮教的批判;《阿Q精神》是對國民自私與麻木的批判;《孔乙己》是對科舉制的批判。與之相對應的是那些追求真善美理想、追去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追求大同社會的理想的文學作品。嚴復的《天演論》讓那個時代的人從渾渾噩噩中警醒;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浩浩蕩蕩、奔騰不息,鼓舞著那個時代的人去奮鬥;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以詩歌般的激情和語言描述了未來的美好社會。這些作品在它們所屬的那個時代發生了巨大的影響,有些甚至可以穿越百年,即使後人讀來仍然深有啟迪。

所以,在今天這樣的市場化、信息化的時代,我們每個人仍然需要去認真學習我們的母語,閱讀優秀的母語作品,以其能對個人能有所裨益,對社會能有所貢獻。

所以,在今天這樣的市場化、信息化的時代,我們每個人仍然需要去認真學習我們的母語,閱讀優秀的母語作品,以其能對個人能有所裨益,對社會能有所貢獻。

語文的價值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