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价值是什么?

语文到底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天天接触到的名词吧

语文的价值是什么?

要谈语文的价值,首先要知道语文的含义是什么?大体而言,语文分为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汉语言文字,二是汉语言文章(实用性文章),三是汉语言文学,四是汉语言文化。这四个层面负责的职责不同,共同构成了语文的实质内容。因为这四个内容,语文就有了它本身的特性和价值。

语文的价值是什么?
语文的价值是什么?

一 实用性

实用性的第一个表现在于现代汉语的规范性。人们用于交流的语言可分为口语和书面语(肢体语言属于辅助语言)。人生下来,除了个别情况,大部分人在一岁左右即可学会了说话。这种母语的学习是一种天然的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但因为地域的不同,导致了方言的产生,也导致了各个地域之间人们在交流的时候无法听懂的情况。于是就有了国家强制推行的普通话。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较为科学的方法来纠正交流不畅的情况。对主谓宾定状补句子成分、主干的划分也防止了病句、歧义的出现,继而在演讲、播音、主持方面延伸。

实用性的第二个表现是汉字的书写的规范性。汉字是世界历史上能够一直保存并使用的文字,这一点是中国历史值得骄傲的一点。中国的汉字书写,也就是书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也是与世界上其它文化相比具有独特性的。汉字的书写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但基本要求没有错别字,写字清晰的水平还是要达到的。我们经常从街头广告中看到错别字、甚至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毕业生论文中也有字写错,这种现象,应该可以避免的。最近几年的汉字听写大赛如火如荼,实际上就是对汉字书写的重视。由此实用性延伸出了报纸和杂志的编辑、校对等方面。

实用性的第三个表现是古代汉语的工具性。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且绵绵不绝,而古代典籍因为文言一直在使用,几乎没有大的变化,所以掌握了古代汉语、对理解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于科学、医药等诸多方面都有工具性意义。所有和历史文献相关的专业领域都需要具备相当的古汉语知识才能读懂元典。

实用性的第四个表现是各类实用文章应用广泛性。从个人事务的各类启事、书信到公司的简报、计划、总结再到政府的命令、公报、汇报、批示、通知,甚至于祭文、墓志铭等,这些都是一些应用性文章。古人把文章分为两类,一类为文,一类为笔。笔就指的是这一类文章。这一类文章,因为上下级关系的不同、适应的场合不同,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格式和特定的词语。是办公室人员、秘书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语文的价值是什么?

二 审美性

所谓审美性,就是让读者感觉到愉悦、轻松。具体而言,可以分为语言驾驭之美;修辞之美;韵律之美;叙事情节之美和意境之美等多方面。

我们往往惊叹于某些人口若悬河、惊叹于作者用词的丰富和准确。这些对事物描述或描摹时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事物或人物跃然纸上,将自己已见的世界再重新带给听众或读者的能力是一种美。能在表达情感的时候,一泻千里、痛快淋漓也是一种美。这种美在说书人那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在电视、电影尚未普及的年代,说书人给听众带来的美感和想象力是巨大的。当然因为每人的脾气秉性不同、地域文化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一般而言,北方偏豪迈雄浑,南方偏清秀婉约,男性多阳刚阔达,女性多阴柔细腻。

修辞之美有很多。比如夸张带来的想象,比喻和拟人带来的同情,排比带来的张力,对比带来的思考,反语带来的讽刺,对偶带来的平衡感等等,对语言的效果有极大的增加。

韵律之美体现在诗歌方面比较明显。中国的诗词曲赋都是讲究押韵的。并且在诗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整套让诗歌“带着镣铐跳舞”的规则。各个韵部的分类和使用,平仄的相间,出句、对句、粘句、对句的规则让中国的律诗变得如此工整而完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充满声律之美。现代诗歌和当代诗歌,乃至于流行歌坛的歌词也在不同程度地借鉴这些韵律之美。

叙事情节之美主要体现在小说之中,小说中的主人公或高蹈出世,或情海风波、或状元及第,或贫寒交迫,让人情不自禁,掩卷而思,合卷而叹。以武侠小说为例,往往经历黑夜仇杀、遗孤得存、秘境得宝、潜心修炼、闯荡江湖、情感纠葛、中途挫折、再行修炼、大仇得报、归隐田园等情节,其中穿插着武林秘籍、经脉穴位、名山大川、风味小吃、民族风情等。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身世沉浮往往吸引这读者。又如《白鹿原》、《活着》等优秀长篇小说,从民国写起,一直写到建国后,其中社会环境天翻地覆,人物命运也因此改变,这种宏大的眼光和叙事结构,给人波澜壮阔的历史体验,绝不是看那时候的历史记载可以达到的效果。

意境之美,多属于一流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描写,在优雅的写景和描述过程中,其意境或许可以读出禅意,或许悟出道理,让人沉吟沉思,多有感慨。很多一流的诗词和小说都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再赘述。

三 传承性

文化没了传承,就没了文明,就没了民族特性。

南美的印第安人不懂得玛雅文明的数学和天文学是一种悲哀,印度人不懂得他们自己的梵文和佛经也让人扼腕。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全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改革、要发展,但也不能忘记了继承。中国人如果把孔孟老庄韩非等圣人和思想家都遗忘,就失去了中华民族的之所以能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儒家经典、佛道经典、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将思想性和文学性融为一体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世界的宝贵遗产。还有许多能从历史中提炼出来的精神。比如正心诚意的精神、天人合一的精神、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自由、反抗压迫、反对侵略战争、精忠报国、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等许多精神是当代我们需要的,不能放弃的,也是应该保留下去的精神。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可以体会一种爱国精神的回肠荡气。

四 思想性

语文的价值是什么?

从思想性而言,可以大体再分为人文性、批判性和理想性三个部分。所谓的人文性,就是对人类自身境遇、每个人个体的一种关怀。比如对韶华易逝的哀叹、对爱情的渴望与忠贞、对家乡亲人知己好友的思念、对仕途偃蹇的惆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等。这类文学作品因为其所述主题的永恒性,无论哪个时代读来,每个独立的个体都能有所感受。其批判性就是对现实的批判,古代有很多揭露现实黑暗的小说,近代五四运动以来,以鲁迅等人为代表的作家展开了对现实的批判,他们用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的种种弊端,以期能拯救国民。这些文章,以其深邃的思想、洞悉的观察、可感的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比如《金瓶梅》是对官商勾结的批判;《儒林外史》是对八股文的批判;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对明清以来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的礼教的批判;《阿Q精神》是对国民自私与麻木的批判;《孔乙己》是对科举制的批判。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追求真善美理想、追去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的文学作品。严复的《天演论》让那个时代的人从浑浑噩噩中警醒;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鼓舞着那个时代的人去奋斗;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以诗歌般的激情和语言描述了未来的美好社会。这些作品在它们所属的那个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些甚至可以穿越百年,即使后人读来仍然深有启迪。

所以,在今天这样的市场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仍然需要去认真学习我们的母语,阅读优秀的母语作品,以其能对个人能有所裨益,对社会能有所贡献。

所以,在今天这样的市场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仍然需要去认真学习我们的母语,阅读优秀的母语作品,以其能对个人能有所裨益,对社会能有所贡献。

语文的价值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