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單車又獲超10億美元融資,阿里拒絕再當“接盤俠”?

文丨李威

來源丨人民創投(renminct)

哈羅單車又獲超10億美元融資,阿里拒絕再當“接盤俠”?

哈羅單車融資的消息讓共享單車市場的未來變得更加撲朔迷離。1月22日,有媒體表示,哈羅單車將落地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螞蟻金服、復星以及部分老股東都繼續參與投資。這是哈羅單車兩個月內拿到的第三筆融資,其投資方已經涵蓋了GGV、復星、螞蟻金服、威馬汽車、富士達、成為資本等機構。

人民網創投頻道(ID:renminct)嘗試與哈羅單車取得聯繫,截至發稿,並未獲得回覆。若這輪融資成真,則意味著共享單車市場上的擊鼓傳花遊戲將出現新的變量,作為接盤候選人之一的阿里或將親自執掌鼓槌,敲出一個新的節奏,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口中“被鎖定的小玩家”群體也將進一步擴大。有人與虎謀皮,有人漁翁得利,也有人被架在火上炙烤。

邊界被打破,“黑天鵝”頻出

事實上,自2017年7月,阿里參與領投ofo的E輪融資開始,就不斷在為共享單車領域注入新的變量。2017年10月永安行低碳和哈羅單車宣佈合併開始,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持股32%,成為合併公司的最大股份持有者,隨後螞蟻金服參與了哈羅單車的D1輪融資。緊接著就有ofo正在策劃進行由阿里主導的新一輪融資計劃的消息傳出。

哈羅單車又獲超10億美元融資,阿里拒絕再當“接盤俠”?

每一次消息公佈,都刷新了人們對於共享單車戰爭能打多久的預判。這一次消息的公佈則為ofo的新一輪融資蒙上了一層陰影,既然阿里又重倉了哈羅單車,那還會不會繼續重倉ofo?有消息稱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的妹夫歐成效透露,朱嘯虎已經把所持有的ofo股份全部賣給了阿里。也有媒體人稱,這輪融資因一位股東遲遲不肯簽字而尚未完成。

儘管阿里在共享單車領域攪動起了新的風雲,也無法在共享單車或者出行領域形成一手遮天的局面。因為共享出行領域、甚至是整個生活服務領域的邊界在最近一段時間內不斷被打破,阿里、騰訊高高在上的秩序在這種跨界融合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經受著後來者的挑戰,原本已經趨於穩定的共享出行市場,被大家合力將水攪渾了。

在促成摩拜、ofo合併受阻之後,滴滴幾乎與ofo分道揚鑣,收編小藍單車,自己重新開拓共享單車市場。摩拜則在2017年12月在貴州開始共享試點運營共享汽車品牌「摩卡」,同時與首汽約車、嘀嗒出行、曹操專車展開合作。美團點評在2017年12月開放了北京上海等七大城市的打車用戶報名接口,不知未來是否會加大在共享單車領域的投資。嘀嗒拼車則改名嘀嗒出行,從專注順路拼車的出行平臺,升級為一個出租車、順風車兼具的移動出行平臺。

誰在講三四線城市的故事?

哈羅單車又獲超10億美元融資,阿里拒絕再當“接盤俠”?

不可否認的是,整個行業的大趨勢依然掌控在阿里、騰訊這樣的巨頭手中。按照常理,在行業前兩名產生之後,資本將基本不會在考慮行業裡的其它玩家,酷騎單車、小藍單車無一不是這一觀點的例證。而阿里選擇投資永安行低碳和哈羅單車兩家在一二線城市少有聲量,且在市場佔有率上遠低於摩拜、ofo的共享單車企業,正是看中了其在三四線城市的佈局。

極光大數據顯示,ofo、摩拜和哈羅單車是共享單車行業的市場佔有率前三名。11月份這三者的市場佔率分別為5.34%、5.33%和0.69%。但是,在哈羅單車進行投放的城市中,包括了綿陽、漳州、金華、衡陽、廣元、衢州、韶關、珠海、蕪湖、東營、淄博、洛陽、無錫等城市。而在三線城市及一下地區進行過有樁自行車服務的永安行則在處理當地關係時擁有更成熟的資源和關係。

紅杉資本合夥人鄭慶生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在紅杉投資摩拜單車的案例中,他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容易接觸的線下交互界面加上高頻的產品模式的爆發力是多麼的驚人,在完全沒有強推廣的情況下,共享單車讓中國幾乎一年重回了自行車大國。如果將這種爆發力延伸到三四線城市,對於尋求新的增長點的阿里而言,會比位於一二線城市的ofo更具吸引力。

阿里所倡導的新零售,也早已展現出了其對三四線市場的勃勃野心。在熊貓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論看來,新零售的出現,是互聯網時代的兩個巨頭——騰訊和阿里,意圖將自己在線上時代積累的用戶價值,在線下再次挖掘,並實現線上不能完成的變現。而中國巨頭們都面臨一個焦慮點,很容易發現和開發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但是對於中國三四線甚至再下沉的用戶獲取和轉化缺乏有效手段。共享單車恰好是彌補這種不足的答案之一。

精緻的故事擰不過資本的大腿

從年後在線答題的火爆就可以看出,互聯網行業內關於流量的爭奪已經變得更為赤裸與急迫,堪稱分秒必爭。當人民網創投頻道(ID:renminct)向一位投資人問及投資共享單車的意義時,他最先回答的原因是,以共享單車的使用頻次,至少可以保證一個重度用戶能夠在一天之中幾次打開App,而這不到一分鐘時間,就已經能夠讓很多投資者與互聯網企業興奮不已。

與在線答題一樣,共享出行也是一個用戶納新的更好的渠道。2014年1月,隨著騰訊1億美金融資到位,滴滴、快滴的補貼大戰一直打到了當年5月,雙方燒掉近20億元。就在當年10月,騰訊宣佈微信支付用戶破億。在阿里落子哈羅單車之後,馬化騰在朋友圈回覆中直言哈羅單車“被當做支付的推廣工具了,可憐了其餘小股東被鎖死”。

哈羅單車又獲超10億美元融資,阿里拒絕再當“接盤俠”?

從馬化騰與朱嘯虎關於“功能機”和“智能機”的爭論,到如今共享出行玩家們都在講得“四輪+兩輪”的智能立體化出行平臺的故事,共享出行行業更希望描繪一個從“既開(騎)車又擁有車——開(騎)車但不擁有車——不開(騎)車也不擁有車”的未來的無人駕駛出行場景。在這一場景之上,還可以延伸出無人外賣、無人快遞等眾多精緻的故事。這也是生活服務領域邊界不斷被打破的內在原因之一。

但是,可能正如馬化騰所言,在這一過程中,小股東和創業者會被巨頭鎖死,成為他們進軍無人智能時代的附庸和探路者。共享出行領域、甚至是生活服務領域在這一點上要尤其突出,過於依靠資本運作和燒錢投入來做大企業,自身缺乏積累,使得無論多麼精緻的故事,都要仰仗資本的鼻息生存,在向前探索的同時,還需要花費大量經歷來制衡背後的資本。

目前,共享單車行業的創業者亟待回答的問題可能是:當阿里、騰訊都不在投入資金的時候,自己還能堅持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