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年輕一代“近視”勢在必行:中國或可向盧旺達學習

“近視”已成為影響中國年輕一代的“流行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學生近視呈現高發、低齡化的趨勢。

今年8月底,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其中明確,從明年起,將近視防控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上升為國家戰略。

這一健康問題也引起外媒的關注。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月15日報道,據上海眼科醫院徐迅博士表示,目前有近7.2億的中國公民視力不佳,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近視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在中國,超過一半的10歲兒童、80%的16歲兒童和90%以上的大學生都患有近視。

嚴重的近視除了給個人生活帶來不便,也會消耗巨大的社會財富。據2010年的一份報告顯示,近視每年會給全球經濟造成約3萬億美元的醫療成本的損失。美國眼科學會稱,預計到2050年,全球近50%的人口將患有近視。

CNN報道建議,在應對近視這一問題上,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或許能夠給中國有益的參考。

向盧旺達學習

多少令人意外的是,中非小國盧旺達已成為首個為全國1200萬公民提供價格合適的眼部護理的低收入國家。

據CNN報道,在盧旺達,衛生部為近1200萬人提供了眼鏡,這種眼鏡的價格僅為1.5美元。此外,社會中20%的貧困人口可以免費獲得眼鏡。

盧旺達健康中心的護士會定期為市民檢查視力並配相應度數的眼鏡。從2012年至2017年,近2800名護士參加了為期三天的培訓,旨在為全國人民進行眼科檢查,提供相應的眼部護理。這一舉措使盧旺達眼科疾病專家短缺的狀況得以緩解。此外,盧旺達取消了禁止其他科室醫護人員進行視力檢查的限制,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在盧旺達醫療中心工作的專業人士,已向有需求的人士提供了超過15萬副“價格親民”的眼鏡。

“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來進行眼部護理,你很可能會失明。”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Jennifer Yip博士對《衛報》解釋了眼部保健的重要性,“我們發現,在盧旺達,無論是那些輕微的症狀還是需要手術治療的問題,34%的人可以從眼部護理中受益。”

與許多國家情況相似的是,盧旺達農村地區的醫療保健設施遠不及城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盧旺達政府在境內15000個村莊設立了502個保健中心。每個衛生中心配有4名醫護人員,他們都具備基本的視力檢查及眼部護理技能,能夠為廣大的農村地區提供必要的衛生支援。

電子遊戲並非唯一誘因

大多數情況下,解決視力不佳的問題只需一副眼鏡。據歐睿信息諮詢(Euromonitor)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眼鏡製造國,因此與盧旺達不同,中國並不需要依賴進口。

CNN報道稱,眼鏡業存在十分可觀的經濟利益。據新華社2016年11月報道,中國眼鏡業2012年總產值比2011年多160億元,國內約有3億人需要視力矯正,眼鏡年零售額為230億元左右。

而眼鏡的普及,也有利於工作效率的提高。據《柳葉刀全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印度阿薩姆邦(Assam)一個種植園裡的茶農,只需佩戴一副老花鏡,就能提高20%的生產效率。對於那些年過50歲的員工,佩戴眼鏡可以使他們的產出增幅不低於31%。

有趣的是,儘管輿論普遍認為,孩子們終日沉迷於電子遊戲,不願出門是導致近視的罪魁禍首。然而,研究表明,在戶外接觸陽光的時間長短也是導致近視的因素之一。

對導致近視的潛在誘因進行早期篩查,是防治近視的重要一環。CNN報道稱,在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需要為所有人定期進行視力檢測,並讓所有有需要的人都能買得起眼鏡。

CNN對中國政府為防止近視所做的努力表示了肯定,認為中國對眼部保健進行的改革將為社會及國家帶來巨大的福利,有助於提高人們識字率、受教育水平及家庭經濟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