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特種郵票賞析之《蒹葭》

和大家分享《蒹葭》,這首詩現在被大家認為是一首愛情詩。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特種郵票賞析之《蒹葭》

-詩詞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這首《蒹葭》全詩三章,重章疊唱,後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

很多人對它都耳熟能詳,尤其是前四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寥寥十六字就勾畫出了深秋時間一個形單影孤的女子獨站在江中小洲的畫面,但這首詩是否就是真如現在人們所想是一首愛情詩呢?

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科林伍德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意思是現在的人們總會以現在的目光去看待歷史,現在的人們看到“蒹葭”“白露”“伊人”等美好的詞,自然會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描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但是從前《蒹葭》被認為是一首政治詩,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作者不詳《毛詩序》、鄭玄《鄭箋》),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恆《詩經通論》、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詩並沒有具體的事件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也許這兩種解釋是正確的,但是由於沒有任何證據存留下來,所以無法證實《蒹葭》的真正意思了。

陳子展《詩三百解題》雲:“《蒹葭》一詩,無疑地是詩人想見一個人而竟不得見之作。這一個人是誰呢?他是知周禮的故都遺老呢,還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舊臣呢?是秦國的賢人隱士呢,還是詩人的一個朋友呢?或者詩人自己是賢人隱士一流、作詩明志呢?抑或是我們把它簡單化、庸俗化,硬指是愛情詩,說成詩人思念自己的愛人呢?解說紛歧,難以判定。”

戀愛中的年輕人可以將它看作一首愛情詩,不得志的中年人可以將它看作一首政治詩,這兩種看法沒有對錯,這就是《詩經》的魅力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