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虛擬現實VR

是計算機科學裡面

一個歷史悠久的非常重要的分支

2014年臉書用了20億美金

收購了一家VR的初創公司

導致很多人開始注意VR

三年以來VR的技術突飛猛進

但是市場上對VR的觀點

還存在非常多的分歧

硅谷虛擬現實與人工智能科學家

周昌印做客《世紀大講堂》

帶我們一探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主持人:田桐 主講人:周昌印

周昌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虛擬現實與人工智能科學家。在哥大讀博士期間,應邀加入了谷歌X實驗室,是谷歌眼鏡相機軟件的主要設計者,超人視覺項目負責人。如今他也成為了硅谷創業大軍中的一員,帶領團隊不斷攻克VR領域的技術難題。

VR與AI:共生共長

關於VR的電影非常多,如果你小心,仔細的去看這些電影,會發現,當VR發生的時候,經常也會伴隨著人工智能AI的事情。比如說在虛擬世界裡,會看到很多故事是關於人造人跟自然人之間的一些故事。VR跟AI,非常緊密關聯的兩個概念。基本上所有的科幻片,裡面都會有VR的場景,VR的元素。這個題材為什麼長盛不衰呢?中間其實很大的一個原因是,VR跟AI涉及了人類兩個非常深刻的問題。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在哪裡,我們是什麼樣一個世界,這是什麼樣一個世界。在之前,我們有兩個工具,一個是物理學,一個是哲學,或者宗教,來研究這個世界。在計算機誕生之後,我們有第三個工具,用計算的方式,來研究這個問題,VR就是從計算的角度思考“世界本源”。

在有人工智能之前,我們基本上通過生物學,通過哲學,通過宗教的方式,來研究人的精神,研究什麼是人類智慧,而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人工智能其實就是我們通過一種計算、仿真的方式,來思考“智慧”,讓我們反思人和機器的差別是什麼。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VR跟AI兩個都有非常長久的歷史,經過了好幾次的,非常高峰,低谷,起起伏伏,有很多的進展。1950年到1960年這個階段,相當於是VR跟AI的早期階段。在VR這邊,出現了很多非常簡陋的機械的,或者電子的一些模擬器。在AI這邊,出現了最早的感知算法。那到了1980年左右,那VR開始應用在很多的飛行模擬器,幫助訓練飛行員,包括產生一些新的遊戲機,讓人去玩這個VR的遊戲。而在AI那邊,我們出現了多層的感知網絡。一直到2010年,VR跟AI都有非常非常大的一個突破。在VR這邊,出現了很多普通消費者可以承受的,小型的VR頭盔,可以讓很多人去嘗試,什麼是VR。在AI這邊,因為深度學習的突破,使AI在很多領域開枝散葉。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所以會發現VR跟AI像是兩個相互交織的一個波浪線,在過去的60年裡起起伏伏。因為這兩個話題有共生共長的土壤,第一它需要強的計算力,第二它們都需要海量的數據,第三它們需要很好的連接性。因此無論什麼時候,計算力,數據量,跟連通性有提高的話,這兩個領域,VR跟AI就會迅猛地發展。

VR到底是什麼?又能幹什麼用?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VR到底是什麼?從某個角度來說,它是一個新的媒體。從最早用文字,到用圖像,用視頻,再到VR,人們對事情表達的表達力上越來越強。比如說用文字去描述北京很漂亮,就說“哇!北京好漂亮”,感覺就比較單薄。如果有圖片,你可以拍一個非常漂亮的北京的圖片,去講北京好漂亮,然後如果可以拍視頻的話,就能更加動態地描述更多的信息。那VR就相當於是直接把用戶放到北京,讓他自己去看。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如果從這個角度考慮,VR其實有很多的應用,比如說可以拍一個VR的電影,讓人可以設身處地的,去看一下故事,會有一個新的,用VR講故事的方式。也可以在手術室裡面,把整個手術的內容拍下來,對沒有進手術室的人來說,他可以去嘗試,去學習手術室裡面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對新聞來說,不再是讓觀眾去看簡單的畫面,而是可以讓用戶真正到事件的現場,去看發生了什麼事情。最後,有很多公司,會用它來做一些營銷,來做一些品牌的建設。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其實也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去理解什麼是VR,VR是一個新的人機界面,最早計算機發明的時候有打孔機,用來做輸入輸出。後面有了鍵盤,有了鼠標,有了顯示器,到2010年左右出現了觸摸屏,因此iPhone變得非常非常成功。而現在很多人相信VR,會是下一個人機界面。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很多人認為VR是終極的人機界面,因為在VR裡面,人是通過最自然的頭部的轉動,手勢,前後走動,跟計算機做交流。它可以把人在不同的地方,連接在一起,甚至把不同時空的人連接一起,甚至可以把一個人,連接到一個虛擬的世界裡面去。雖然現在在市場上,並沒有很多人在做這件事情,但是這是很多做VR人的願景。

VR是怎麼工作的?難題在哪裡?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但對於一個新的事物,很多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期望,不同的判斷。要做好更好的判斷,首先要理解,VR是怎麼工作的?VR的難題在什麼地方,解法在哪裡?VR的工作原理,其實相當簡單,人跟這個世界交流,是通過感官,人們經常會說五感,觸覺、視覺、味覺、嗅覺、聽覺,但其實人的感官,遠遠超出這五個,特別在VR裡面,有另外的感官,叫做運動感知,它在人的內耳裡面,內耳前庭,它可以感知身體的體位,運動的加速度。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所以如果圍繞這六個感官來講VR的話,其實是人接受這六個接口的信息,大腦處理了這個信息之後,產生了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所以如果改變這六個接口的輸入,那就可以在人的腦子裡,形成另外一個虛擬的世界。有些人聽了,可能會覺得不舒服,這是在欺騙人的感官?但其實人們一直在做這件事情。比如聽覺,當戴耳機的時候,其實耳機給了一個虛擬的信號,它不是周圍真正發生的,而是一個電子的信號傳過來變成聲音,傳到耳朵裡面。這跟現在的VR,其實是一模一樣,只不過它對付的不是你的視覺,而是你的聽覺。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但是為什麼我們不把耳機當作虛擬現實呢?因為對人來說,人的大腦大部分信息,80%到90%都通過視覺來傳入的。只有把視覺欺騙了之後,才能真正地做到虛擬現實的效果。所以說眼見為實,必須欺騙到人的眼睛。但欺騙人的眼睛非常難,人的眼睛非常精密、挑剔。

首先,人眼非常高清,正常的人的眼睛在視網膜的中心,每一度可以看到60個象素,就是說360度的話,大約是20K的分辨率。現在市場上可能買到的VR,分辨率大約是1080P,如果轉換成視力表的話,大概就是0.1的視力,但正常人眼睛的視力是2.0,這中間的差距,何止十倍。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不僅如此,人眼睛有很多其他挑剔的地方,比如說人眼睛會有對焦,對焦有兩種方式,一種通過晶狀體來對焦,還有一種是兩隻眼睛的聚焦。那這兩種對焦方式要一致,否則眼睛會覺得不舒服。另外人的眼睛,對圖片的失真非常敏感,配過近視眼鏡的人都知道,就是第一次配完眼鏡,會發現很不舒服,世界好像變形了,特別是眼角的地方,然後多戴一會兒可能就會頭暈,這其實也是VR裡面,頭暈的來源之一,因為人的眼睛對圖像的變形非常敏感。人的眼睛對圖像的刷新率,也非常敏感。如果刷新率不夠高,轉頭後,發現圖像會抖動,圖像一旦抖動就會暈。所以暈眩,從一個非常直觀的理解,就是人的大腦,覺得你給我東西太假了,它就有一個反應。

人腦其實是非常精密的一個儀器。隨便改變它的輸入的話,它會覺得輸入不夠真,會有些異常的反應出來。所以暈眩其實是現在VR發展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那這個問題最終的解決是需要非常大的數據量,非常大的計算量,現在的很多平臺,CPU,或者網絡沒法支撐這麼大的計算量跟數據量,當然可以等這個CPU變得越來越快,摩爾定律說,基本上互聯網的網速每年60%的速度增長,還有尼爾森定律是說,互聯網的速度每年增長50%,聽上去非常快,但是遠遠跟不上VR對數據跟計算量的要求。

所以答案只能在算法的設計上。做過算法優化的人可能會知道,一個優化好的算法,跟一個沒有優化好,普通的算法,它之間的效率會差非常多。可以有一百倍,甚至一千倍的差別。在過去的三年裡面,有很多新的算法被設計出來,讓VR的系統,變得更高效。

不斷推動VR從想象變為現實的黑科技

VR內容的產生,需要有兩類工具,一類是通過3D建模的方式來做。還有一類是通過VR相機直接拍攝。VR相機一般來說,是由很多個相機構成,每個相機覆蓋一個小的視場,然後再通過算法,把所有的相機拼接一起。比如說這個相機是谷歌的JUMP相機,它由16個相機組成,每個相機是2K乘2K的分辨率,差不多一秒鐘,會有480幀的數據進來,每一幀是2K乘2K。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在算法優化之前,一小時的視頻,它需要75天去處理。今天拍了一個節目,要過兩個半月以後,才能看這個視頻,但是經過算法的優化之後,它可以在十個小時裡面,把一個小時的視頻處理好,提高了將近150倍。但這個速度其實還是不夠的,因為只有真正做到,一個小時的視頻用一個小時處理完,才能真正做直播。所以在這個方面,技術還要進一步的提高。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VR的視頻非常大,那就會導致,對互聯網的傳輸,對客戶端的播放,產生非常大的壓力。這裡就出現第二個非常重要的技術:視域選擇性傳輸與渲染技術。就是說對人的眼睛來說,在同一個時刻,雖然這個世界可能很精彩,有很多很多內容,但是你的眼睛在同一個時刻,你只能看到很小的一個區域,所以你只要把這一塊區域處理好,把這一塊區域傳下來,渲染出來。如果這麼做的話就可以省掉最多80%的數據,省掉可能有50%或更高的CPU的用量,可以把一個原來最多隻能畫4K的一個手機,變成可以畫12K的手機。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術。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VR內容的產生,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做3D的建模。做過3D建模的人都知道,是非常花時間,非常費力的。在VR的一個世界裡,可能一個場景就有好幾百個物體在裡面。怎麼樣可以非常高效的,把3D模型建出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所以最近有一些新技術,比如說智能的圖形設計,對一個物體,比如說花瓶,拍張照片,在這張照片之上可以做一些手描把它的輪廓畫出來,在輪廓的基礎上再畫一些輔助線,然後把這個手描完的圖片傳給算法,算法可以按照畫的線生成一個3D的模型。就這是一種新的智能的方式,來幫助人們更高效地建立3D模型。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另外,其實很多人已經在嘗試,真正的去建一個虛擬的VR社交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跟其他的客戶做一些交流。這麼一個平臺,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工智能練習的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有很多用戶的輸入,也可以加入人工智能的一些機器人在裡面。所以人工智能可以讓VR的世界變得非常豐富多彩,那豐富多彩的這個VR的世界,可以提供大量的數據給AI。所以在科技史上,很多人會預測,就是強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其實最先會在VR的世界裡出現。

對VR的未來,很多人有不同的想象,那到底這些美好的一些未來,離我們現在生活有多遠?我們只是在非常非常早期的一個階段,VR只是剛剛起步。如果考慮可能VR的應用的話,這個冰山,才剛剛露出一個小的角,甚至在這些非常有限的應用裡面,很多用戶體驗還不是非常好。大部分的美好的應用,都還在水底下,沒有浮現出來。

VR只是一個剛剛起步的非常複雜的工程,跟人工智能不一樣,人工智能是一類很特殊的特定的技術。VR不是一個技術,VR是一個整個工程,它由很多技術組成,有硬件的,有軟件的,有網絡的,有光學的,有算法的,有很多疊在一起。它更像是在造一架宇宙飛船,當把所有這個軟件都做好之前,它起飛都很難。借用了《星際迷航》中的一個圖片,如果我們把VR,想象成在造這麼一個宇宙飛船,我們是剛剛起步,我們需要很多很多的時間,很多的精力,很多的耐性,很多的人才跟資源進來,但是這個事情非常值得做。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本期《世紀大講堂》!

周昌印:VR虛擬現實的虛與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