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新华社之后,又一官方媒体做出“另类”表态,透露了哪些信号?

从2016年930新政算起,经历了两年多的楼市调控之后,对房地产市场而言,房价逐步趋稳的效果明显。不过,处在调控转型的阵痛期,房地产市场依难免存在着一些杂音。针对近期楼市出现的各种杂音,继新华社等官方媒体表态之后,经济日报再次发声。除此之外,针对下一步的楼市走向,住建部、央行等部门也纷纷表态给购房者传递出了清晰的信号。那么,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哪些杂音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杂音的出现呢?

继新华社之后,又一官方媒体做出“另类”表态,透露了哪些信号?

针对房地产调控是否放松的疑问,新华社评论称市场应丢掉调控会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放松的幻想;针对房价是否持续降温的问题,经济参考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表示,房地产平稳调整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针对房地产是否已经步入寒冬的问题,《经济日报》的表态则显得较为“特殊”。《经济日报》评论称房地产步入寒冬的声音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站不住脚的。从这句话来看,不少购房者可能又迷糊了,甚至读出一丝调控放松的味道。不过,那只能是你的一厢情愿了。在笔者看来,两者的表态并不冲突。新华社表态更着眼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意在抑制投机和稳定预期,而《经济日报》的表态则更倾向于传达房地产的长期发展趋势。正如《经济日报》文中的另一句话,我们既不愿看到房价过快上涨,也不希望房地产市场过于冷清。

继新华社之后,又一官方媒体做出“另类”表态,透露了哪些信号?

配图:楼市

除了官方背景媒体密集发声以外,住建部则延续以往的表态称继续坚持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针对近期市场出现的一些唱衰论调,央行则在最新报告中明确表示,当前宏观经济感到“阵痛”是可以预期、也应当接受的情景。笔者认为,言外之意很清楚了,转型是必然趋势,阵痛也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官方权威媒体以及相关部门为什么在2018年最后两个月再次密集发声和表态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为了继续打击投机性因素抬头的可能,彻底粉碎那些期待房价报复性反弹的幻想。第二,为了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消除各种杂音给市场带来的负面效应,给购房者吃下定心丸。第三,为今年最后两个月和明年的房地产走向定调,谨防市场各方错判形势。那么,对于购房者而言,近期的表态透露了哪些信号呢?

继新华社之后,又一官方媒体做出“另类”表态,透露了哪些信号?

现代高层住宅

首先,楼市调控不可能放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调控的终点是让楼市走向寒冬。当前出现的所谓寒冬迹象,只是剥离掉投机属性等助涨因素之后的正常现象。换言之,笔者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去房地产依赖化并非是去房地产化,这两者区别很大,不能混淆。

当然,调控政策诉求之下的房地产就是稳定二字,而对购房者来说要做的就是理性二字。所以,此轮楼市调控或许只是进行平稳调整,房价并非会发生太大的波动。至于认为经济下行就要依靠松绑房地产的观点恐怕就要终结了。此前,经济参考报评论称,房地产调控不会走回头路,经济发展更要破除路径依赖。何为路径依赖?答案很简单了。

继新华社之后,又一官方媒体做出“另类”表态,透露了哪些信号?

其次,房地产从金融属性向居住属性过渡或是本轮调控最大的特点,这也是根本性的转变,而住房租赁或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市场新的增长点。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其实,房地产还会继续发挥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将来也是。但是,目前房地产行业的转型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根据近期出台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意见报告来看,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促进作用,而引导住房消费特别是长期租赁是重点方向之一。

继新华社之后,又一官方媒体做出“另类”表态,透露了哪些信号?

​最后,笔者认为,不管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看待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最关键和最根本的就是认清核心政策导向。看准了政策导向,就不要对赌政策,否则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被高位套牢的炒房客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当然,对于房地产本身来说,此次调控也是正式告别野蛮生长回到稳定健康的阶段。

此外,房地产降温是事实,而且继续降温的可能性依然很大,但这对于购房这来说并非不是利好消息。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剥离房产的投机炒作属性,让房价进一步回落到更加合理的水平,另一方面,购房者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挑选合适的房子。在笔者看来,经历转型“阵痛”之后的房地产行业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