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眼雲煙嗎?這些“車”,不知道在哪裡了啊

這些日子,混得最不好的就是共享單車行業了。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在經歷了野蠻生長的共享單車終於迎來資本寒冬,頭部玩家ofo、摩拜單車也都陷入融資困難、虧損嚴重、賣身求存的不同窘境。

昨日,多家媒體報道,共享單車企業ofo已宣佈正在著手關停在澳大利亞的業務,ofo共享單車將逐步從街道上移除,放置在倉庫中。

而這距去年10月11日ofo小黃車官方宣佈正式進軍澳大利亞不到1年時間;想不到,當初想以規模取勝的ofo,卻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據悉,共享單車使用率較低或是ofo退出該市場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今年5月的一項研究發現,澳大利亞共享單車使用率為全球最低。在悉尼地區,共享單車每日均使用量只有0.3次,而其他國家的數字則為2到6次不等。

而在國內,雖然用戶眾多市場開闊,但也仍處於燒錢競爭、運營虧損的階段。

昨日,另一家共享單車企業小鳴單車也正式宣告破產。因無力償還用戶押金,共享單車品牌小鳴單車在今年3月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過眼雲煙嗎?這些“車”,不知道在哪裡了啊

經營管理方悅騎公司在聲明中表示:由於經營經驗有限,悅騎公司在經營管理、商業決策上出現了嚴重的失誤,致使公司目前無法解決廣大“小鳴單車APP”用戶申退押金的問題,導致廣大消費者利益受損,同時造成了嚴重不良的社會影響,對此,悅騎公司向廣大的消費者致以誠摯的道歉並盡最大努力減少消費者的損失!

據悉,悅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關斌、監事徐蓓已被限制出境。目前,仍有數萬名用戶押金未退。

無論是頭部還是尾部玩家,共享單車企業都在煎熬。業內人士分析,共享單車行業經歷了巨頭燒錢、資本收購等等後,如何實現商業變現、如何盈利是最大的難題,目前共享單車行業仍未探索出較好的盈利模式。

回顧此前,共享單車引爆了共享經濟的概念,隨後各種“共享XX”層出不窮,包括共享充電寶、雨傘、睡床、馬紮、女友……令人匪夷所思的共享項目賺足了公眾的眼球。

過眼雲煙嗎?這些“車”,不知道在哪裡了啊

事實上,共享經濟的本質是盤活閒置的資源,比如Airbnb將有償的將閒置房屋進行分享,Uber順路搭載其他乘客,從而提高產品的使用效率,而不是人為的製造一些新的資產,增加社會資源的負擔。那些偏離了共享經濟的本質,只為蹭“共享”熱點,不過是一種欺騙投資者和用戶的一種手段罷了。

而今,這些偽共享也基本都萎了,那些鬧哄哄的創客們也都好久沒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