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深渊”,董小姐的投资残局

造车“深渊”,董小姐的投资残局

在中国知名企业家中,被造车梦“绊脚”的除了贾跃亭还有董明珠。有意思的是,两人的命运在近期突然有种诡异的结合。作为被投资者,贾跃亭与恒大之间的纠纷至今仍未消停;而作为银隆第一个人大股东的董明珠,今天却面临被银隆创始人魏银仓起诉的风险。

对银隆,董明珠是真的“all in”,不仅自掏腰包,逐步增持成第二大股东,甚至拉着王健林、刘强东一同为其输血30亿。尽管当下王健林已不再显山露水,(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但16年决定投资银隆时透露的数额“不大不大不大,5个亿不大”依然让人历历在目。

越是如此,董明珠越不可能言败,只是银隆看起来真像个无底洞的深渊,头顶新能源、中国制造光环,身后却负面不断。

放话要起诉董明珠的人是银隆新能源前董事长、创始人魏银仓。

起因来自一则银隆新能源的致股东函。在这份致银隆股东的函件上写道:新一任董事会、监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

随后,魏银仓通过接受腾讯《一线》采访时回应道:已经起诉她(董明珠)。此外,魏银仓在还在接受中国证券网记者采访时回复说:“ 我们已交律师处理!相信党中央相信法律公正!谢谢你关心支持。”

"对这则新闻,我表示一点都不惊讶。我还在职的时候,银隆的财务运转一直就乱糟糟,不仅拖欠供应商款项还拖欠工资,财务极其不健康,作为一个需要花钱的部门,处处需要我个人垫资。"一名银隆离职员工对小财女表示。

魏银仓,邯郸武安人,早年在武安创业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8年,魏银仓在珠海创立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新能源领域;2010年,珠海银隆耗资5750万美元(约4亿人民币)收购美国奥钛53.3%的股份,银隆掌握了钛酸锂电池生产技术,这也是银隆最核心的技术。

2016年8月,格力发布公告拟作价130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100%股权,收购完成后,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全资子公司。然而同年11月,格力电器收购银隆一案遭股东大会部分否决后被终止。

格力收购银隆的失败更激发了董明珠的“斗志”。她选择自掏10亿腰包,个人持股7.46%,而这10亿主要来源于董明珠占格力电器总股本0.74%的股份,价值11.12亿元,彼时恰逢大白马行情,格力电器股份飙涨,董明珠才得以逐步增持银隆。2017年5月,董明珠在银隆的持股已增至17.46%,成为第二大股东,也是银隆个人第一大股东。除了以个人名义入股银隆,董明珠甚至还拉上王健林和刘强东共同投资。

明星企业家轰轰烈烈的投资很快让银隆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一夜成名,甚至成为“明星企业”。然而,这样背水一战的投资很快迎来了高潮。

有了资金,银隆开始进入“大跃进”时代,管理层的大换血和业务的快速扩张随之而来。

董明珠入主后,格力管理班子也随后进入银隆。据《财经》杂志报道,早在去年7月银隆核心管理层已经完成了大换血:公司创始人魏银仓辞任董事长,核心业务分管副总裁多由原格力背景员工接手。2017年12月1日,董事长由魏银仓变更为孙国华,曾经银隆的二把手,也是魏银仓的追随者。

董明珠的强势入主一度让银隆投资者表示很放心,毕竟公司终于要从粗放式的管理进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财经》杂志援引银隆投资者表示,公司现在发展很快,原来的管理比较粗放,董明珠入股后,开始规范公司治理,整体来看,银隆的管理模式正在朝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符合先进制造业管理的方向转变。他强调,“格力能够走到今天,管理一定有好的方面,董明珠进来之后对银隆的管理做改进是必然的事情。”

管理层换血再加上资金的充足也让公司发展终于迈出更结实的一步:扩张!这种让外界瞠目结舌的扩张速度有多快,说出来可能吓你一跳。据钛媒体今年5月的报道,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银隆已经在珠海、邯郸、成都、兰州、石家庄等地建立了约11个生产基地,同时处于建设阶段的有8家。

“公开数据显示,董明珠进入珠海银隆仅8个月时间,就签下总计约800亿元的7个新能源产业园项目,遍布国内几大经济区的产业园基地布局已经初具雏形。按照规划,2020 年的产能目标是10万辆。”据钛媒体。

要知道,董明珠投资银隆时是按130亿来估的,这么多钱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全拿出来,那么钱哪里来?银行授信。2017年5月,中信银行对珠海银隆集团授信276亿元,它可用于及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款进行质押融资,对成都银隆、天津银隆两基地提供合计80亿元的建设贷款等。除了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对银隆进行了资金支持。

但这样风险也很高,银行贷款一旦收紧,对于尚未打开销路的新能源客车来说,很可能就是致命打击。事实上,新能源车企采取的这种各地圈地、快速扩张的战略从而引发债务危机的不在少数。前有乐视汽车资金断链、莫干山圈下4300亩地搁置开发,后有京威股份、利源精制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引发债务危机。

一手圈地扩张,一手筹备上市,作为资金密集型银隆的节奏必须这么走。然而,多次上市申请,银隆在今年1月再次中止上市辅导。

上市梦断,再加上遍布国内的产业园区,银隆开始爆发债务危机。

今年1月,银隆被曝出拖欠供应商珠海思齐电动汽车设备公司货款。因银隆拖欠货款过多,珠海思齐出于资金安全考虑,从2017年4月起终止了与银隆的合作。今年3月,银隆支付货款,思齐撤诉。但隆新能源多地产业园欠款、欠薪、裁员、停工风波此起彼伏。

据公开报道显示,今年5月,银隆新能源位于邯郸武安的汽车产业园出现大面积停工、员工离职的情况。随后,成都市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整车厂在最近三四个月内处于半停工状态;天津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潮自曝,因资金预算和充电站基建等不足,天津银隆目前有价值7亿元的500辆新能源汽车在厂区积压等。

盲目扩张的风险你都知道,董明珠更不可能不知道,依然选择大步跃进小财女猜测原因有二。(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第一个,来自《南方周末》援引的汽车业内人士观点,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有订单才能活下来,圈地很多时候保证了订单。第二,来自银行的授信。在处理思齐这一供应商纠纷时,时任银隆董事长兼总裁的孙国华透露过这样一组数据:目前获批银行授信额度为401.5亿元,实际用信82亿元,尚有可用授信额度超过300亿元。

只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坏事偏偏都是接连而来的。

随着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和门槛提高,今年已经有多家新能源车企利润受到影响,而银隆事实上也存在过分依赖政府补贴这一问题。有数据显示,银隆在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申报的国家补贴金额分别为5550万、10.15亿元和21.35亿元,三年累计超过30亿元。

怎么办?银隆未来在哪里?

尽管截止发稿,小财女仍未等到格力相关人员的回复,但这一次董明珠与银隆前高管的纠纷已经将这家企业的问题彻底暴露。

没有人愿意自扬家丑,除非迫不得已。

说起董明珠与银隆的这一桩投资,格力的投资者不看好,董明珠也没理由看不到这可能是一个“无底洞”。在2017年6月董明珠和魏银仓一同出镜的央视《对话》节目中,董明珠直言银隆此前靠借贷、甚至是高利贷来支撑,没有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银隆很可能早已难以为继。

所有人都愿意相信,投资银隆也是董明珠出于格力未来考虑:空调已经做到极致,占据市场 40% 的份额,增长空间也很难继续扩大,面临一个滞涨的空间,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成为企业的必经之路。家电增速面临放缓的一大问题,美的率先发起了收购机器人库卡的战略之旅,格力手机已经基本失败,无人提及,新能源是国家政策重点倾斜的对象,那么,凭借格力强大的技术研发优势,能否在新能源汽车再一次“独孤求败”?

事实证明,造车真的没那么简单,银隆的核心技术到底是不是闪闪发光的金子,也很难说。

钛酸锂电池被认为是银隆手中一大王牌。

这门技术优点确实很多,快充放高安全是它的标语。据猎云网报道:钛酸锂电池可实现6分钟快充放,耐宽温(-50℃~+60℃),30年循环使用寿命,具有不起火不爆炸的高安全性,以及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

作为执意投资银隆的人,董明珠毫不掩饰对银隆技术的偏爱。她曾公开表示:“我投资了银隆,不是因为格力收购不成功,我就妥协了。而是因为我看好了这个技术,我用特斯拉三年不到就换电池了。我今天在这里代表银隆说一句话,你用了银隆车,十年保证你不换。”

“然而钛酸锂电池的缺点也很明显:续航里程短,这对当下充满里程焦虑的消费者并不具有吸引力,其产品大多应用于公交车市场。”据猎云网。

公交车毕竟有着相对明显的天花板,银隆随后把目光转向专用车市场。

除了电池,董明珠多次公开表态看好银隆不仅是钛酸锂电池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储能优势。“珠海银隆是个未被发现的金子。从技术角度分析,珠海银隆的技术在中国是唯一的,这次收购对格力来说是如虎添翼。”

就连王健林投资的逻辑也有一部分因为其储能的想象空间。16年刚投资银隆时王健林曾表示,房地产用电大概占到用电量的50%左右,未来对于储能也有很大的需求,万达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但效果不好。(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希望珠海银隆能够做到稍微商业化一些。”王健林甚至认为,若储能市场进入爆发阶段,珠海银隆估值将会翻倍。

只是,不论从制造成本还是商用场景来看,钛酸锂做储能还是太贵了,没有大规模商业应用落地,董明珠还需忙着“收拾”银隆的管理漏洞。

桃花过处,寸草不生,对平日里杀伐果断的董明珠来说,更不会接受失败。只是银隆这一盘投资残局,何时才能拨开云雾完成中国制造的升级,恐怕没有人能给出具体时间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