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中國義烏:從進口商品集散中心到雙向開放前沿陣地

亞太日報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 王鵬

中國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在上海召開,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小商品之都”義烏,以其發達的工業產能和物流系統,已經奠定了在中國經濟版圖中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而在中國當前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義烏更是成為雙向流通、深度開放的前沿陣地。

如今的義烏,已經在過去商品生產的基礎上摘取新的桂冠,即通過多年舉辦進口商品博覽會,將國外最新、最潮的產品在第一時間推介給中國的老百姓。

從日韓的化妝品到西班牙的火腿,從法國的葡萄酒到俄羅斯的非轉基因農產品,再到東南亞的手工藝品,悉數在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上一一亮相,然後通過實體店和網絡購物等多種途徑走進千家萬戶,滿足了老百姓不出家門就能“全球掃貨”,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需求。

義烏市政府和當地的公司很早就對中國城鎮居民出境購物這塊大蛋糕做了細分和深入研究。在過去的幾年中,隨著中國老百姓收入的穩步提升,越來越多的中等家庭對境外高質量、高品位的日用品消費需求旺盛。每年從中國出境的遊客都在億人次以上,在海外僅直接購物的消費都逼近2萬億元大關。

頗有戰略遠見的義烏市政府和富有進取心的當地企業家早已不滿足於義烏頭上那頂“小商品之都”的桂冠,而矢志將義烏市打造成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前沿,即,策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大轉型,積極發展自身的進口貿易,並充分利用本市所擁有的得天獨厚的物流-渠道優勢和無形品牌,重新整合自身在對外貿易、對內貿易、網絡資源媒體等方面的既有資源,不斷增強市場輻射力,傾力打造中國進口日用消費品集散中心的城市新功能、新產業、新品牌。

義烏的成功,不僅向國外廠商和他們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質產品打開了通往巨大中國市場的大門,積極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論壇上向全世界所許下的“擴大開放、加大進口”的莊嚴承諾,而且在發展進口貿易的過程中,也打造出一大批日漸成熟的中國企業和品牌。

這些企業分佈在不同的行業領域,從會展公司到進口商,從新媒體到高端諮詢產業。他們以更專業的水準和更加國際化的標準服務當地和中國消費者的同時,也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更強的中國企業,從而實現了國際-國內統籌規劃,進口-出口同步發展,產業-民生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