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是苏联飞行员刻意还是操作失误?

神奇手


肯定是刻意的,因为苏联飞行员不止一次对美国空军如此做过,双方在空中比拼的就是意志和水平。这其中苏联飞行员有过很多此类似的举动,有些举动还显得极为悲壮。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大战在即,黑海上空阴云密布,作为战争双方的各自幕后“老板”,美苏同样如箭在弦紧张对峙。

美国军机不断飞越黑海公共海域,抵近苏联进行窥探骚扰,苏联战机毫不示弱,每一次都以近乎白刃格斗一样,与美机“擦机”纠缠,最近只有3米,可以说用“尾气”几乎都能致敌方死地(喷气式飞机吸入尾气会停机),好在这样的事没有发生。

【伊朗起飞的幻影式飞机,后排做的都是美军情报军官】

到了10月中东战争爆发后,这种“克制”不必要了,美苏战机的较量达到了新“高度”。11月28日高潮降临,这一天一架从伊朗起飞(伊朗巴列维时代)的美国侦察机,又一次骚扰苏联黑海领空,苏联空军一架米格21战机随即升空拦截,与以往不同的是,苏军再不做任何警告、拦截动作,直接就朝美机发射导弹!美机急忙躲避,一枚导弹落空。

【苏联飞行员叶利谢耶夫】

米格战机随即发射了第二枚导弹,吓慌了的美机拼命摆脱导弹后,掉头企图逃脱。

没有了导弹了的苏联飞行员叶利谢耶夫试图用机炮开火,不料机炮卡住,便请示苏军基地指挥所接下来怎么办,苏军地面指挥所这时用明码发出了足以让每一个打开电台的美军飞行员魂飞魄散的命令:“追上去,撞毁它!!”

【撞机画面】

苏联飞行员叶利谢耶夫听到这个命令,毫不惊慌、诧异、犹疑,而是同样以坚定的语气用明码向这个世界留下他最后的话语:“明白,坚决执行命令!!”

随即叶利谢耶夫架机径直朝美机直追上去!在美军基地和苏联的地面指挥中心的雷达屏幕前,同样惊人的一幕出现,一个光点迅速逼近另一个光点,然后两个光点融为一团火花一闪既逝!

苏联飞行员以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震撼了所有美军飞行员。很长一段时间,美机再不敢飞近苏联领空半步!

参考文章:前苏联空军悲壮的“撞机”战术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争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完全是操作失误。

1987年9月13日,巴伦支海上空,挪威空军的P-3B型反潜巡逻机,在苏联沿岸执行侦察任务时,遭遇一架苏联的新式战机,这架苏军战机第3次逼近P-3B时,从P-3B的右翼下方高速掠过,用垂直尾翼在P-3B的右侧的一号发动机上,像手术刀一般划开了一个大口子,P-3B差点坠毁,而苏联战机则因垂尾损坏很快返航。这就是冷战时期著名的“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事件,那架神秘的苏联战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苏-27。

苏联飞行员辛巴尔上尉不是第一次这么高,他曾经多次近距离逼近别国军机,试图用大胆的行为将它们吓跑。

但辛巴尔上尉不可能主动去撞P3B,理由三点:

第一,小飞机撞大飞机,肯定吃亏

在空中碰撞,自然是飞机越大越稳定,越小越吃亏。

你用一架苏27去撞P3B这么大的飞机,肯定没有便宜占。

第二,任何碰撞在空中都极为危险。

空中不是地面撞车,哪怕最轻微的碰撞也可能导致坠机的严重后果。

而且撞击后的结果,任何人无法预计。

苏军飞行员就算再大胆,他也不可能去这么做。

实际上,苏军机尾也被对方螺旋桨打伤,差点坠毁。


第三,辛巴尔上尉其实是极为危险的

此次撞机,辛巴尔上尉的座舱是在P3B的螺旋桨下一点点的距离划过去的。

至少双方稍有偏差,辛巴尔上尉首先被螺旋桨打成肉泥。

苏军不是日军,辛巴尔上尉也不是神风敢死队,他不会傻到这种地步。


所以,这不过是玩帅玩大了。

辛巴尔上尉性格粗野狂热,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后来辛巴尔上尉没多久就死于一次飞机事故。


萨沙


我是军林纵横!我更愿意相信,那是一名战士的血性,被无端无理的挑衅点燃后,创造的经典动作。(话说回来,冷战时期的事也不好说谁对谁错。)此事也证明了苏27的优越性能,这为后来苏27大卖国际市场打下很好伏笔!

曾经的苏27

毕竟,当时(1987年9月13日),P-3B型反潜巡逻机是在巴伦支海上空,是在苏联沿岸执行侦察任务。当时的情形是:苏27战机第3次逼近P-3B,稍加调整位置和方向后,猛然加力(还用解释吗?有“预谋的”。)……

当时驾驶苏27的是飞行员瓦西里・辛巴尔大尉。这位上尉驾驶技术非常精湛,据说此前也是“劣迹斑斑”——有一次为了驱逐一艘挪威间谍船,辛巴尔和他的战友一边超低空飞行,一边把飞机内的废油全部洒在船上——免费给挪威船员洗了个航空煤油淋浴(当时可是零下好几十度)。而在这次事件冲突中,最近时两机相距仅有2米。

眼镜蛇动作

辛巴尔大尉使自己的座舱罩避开对方螺旋桨,其左垂尾如同裁纸刀在挪威侦察机右外侧发动机下面划过去,P-3B的发动机短舱顿时被切开一道口子,一片螺旋桨桨叶被打断310厘米,断桨插入了挪威侦察机的机身,右发动机很快停了车。而苏27 一个右滚飞……

P-3B飞行高度在一分钟内掉了3000多米,在坠海前的最后一刻侥幸改平,苏27因为垂尾损坏也很快返航。

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

惊心动魄的空中较量共三个回合,历时17分钟。这次冲突,被作为最著名的苏军空中撞击战例载入史册。

事后,挪威国防部声称:602号P-3B当时是在巴伦支海面做常规侦察飞行,为了更准确地观察一支在巴伦支海公海区域航行的苏联舰队,在苏联领海附近进行回声探测,“一时疏忽”,越过了国际海域。


军林纵横


"疯狂伊万"的经典"碰瓷"

根据毛熊一贯的作风,"巴伦之海手术刀事件"绝对是苏联战斗机飞行员有意"剐蹭",导致"招摇"的挪威P-3B反潜飞机"倒地不起"。



巴伦之海手术刀事件,发生在冷战末期的1987年9月13日。前苏联第10防空军941团大尉飞行员,瓦西里.塔西姆贝尔,驾驶着装备不久的新型苏27重型歼击机。奉命驱逐,抵近苏联近海侦查的挪威P-3B型反潜机。苏27两次高速靠近挪威反潜机,并特意将苏27腹部的导弹展示给挪威反潜机,明确了警告驱离的飞行意图。而挪威反潜机为了更好的近距离观测、了解苏27的飞行、战术性能。不顾苏联飞机的警告,先是假意返航,而后又继续低速向苏联近海逼近,而且利用反潜机优良的低速性能,摆脱了伴飞的苏27。(P-3B螺旋桨飞机,失速速度为200千米/小时,采用战术低速飞行时,速度一般保持在240-300千米/小时 ,而正常战斗机的巡航速度一般为900~1000千米/小时。P-3B经常用的战术摆脱动作,就是突然降低飞行速度,摆脱跟踪伴飞的高速战斗机。)

挪威反潜机继续向苏联近海逼近(当时苏联还没采用什么'防空识别圈"的概念)。挪威人的挑衅行为,彻底的激怒了苏联飞行员。苏27第三次接近挪威反潜机后,适当降低了高度,然后利用苏27飞机的垂直尾翼向"手术刀一样"从挪威反潜机机翼下划过,几乎切开了挪威反潜机翼下的螺旋桨发动机舱,当即造成一台发动机失效,受惊的挪威人,慌张的降低飞行高度,调转方向逃走。



事后飞行员的大胆行为,受到苏联军队调离的处罚,毕竟1987年的冷战大环境,已经缓和了许多,肇事飞机事后也经过了维修。



而类似的事件在苏联/俄罗斯军队同美国的"较量"中也是屡见不鲜,另两起知名事件的是:


1、1992年2月俄美核潜艇黑海撞击事件。

美国的洛杉矶级核潜艇巴吞鲁日号,在俄罗斯科拉半岛军港附近监视,俄罗斯赛拉-1级核潜艇K-276号。被细心的俄罗斯核潜艇发现后,俄罗斯潜艇毫不犹豫的调转潜艇,撞向巴吞鲁日号。结果两艘潜艇都受到不同的撞伤。

这看似鲁莽的撞击行动,也有深层次的原因:一在和平时期,威胁一艘核潜艇,几乎可以视为"宣战"。二俄罗斯的潜艇尤其是核潜艇,双层壳体居多,坚实程度要高于美军潜艇。




2、1988年2月苏联军舰奉命撞击美国军舰事件

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约克城号(排水量9000吨),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卡伦号(排水量7000吨),游曳至俄罗斯黑海范围(距苏联领海不足10千米),打着"无害通行"的幌子,实施抵近战术侦查。苏联当即派出了克里瓦克级护卫舰忘我号(排水量 3200吨),米卡尔级反潜护卫舰SKR-6(排水量1000吨),实行警戒、驱离任务。在驱逐美国军舰的过程中,向美军舰船发出了著名的"我舰奉命撞击你舰"信号,毫不顾忌舰艇吨位的悬殊差别,奋力撞向美国军舰。双方舰艇互有损伤。

军人自有军人的血性,训练有素、作风大胆、动作彪悍的前苏联/俄罗斯军人,被戏称为"疯狂伊万",不是没有道理的。




程砚777


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是刻意的,俄飞行员驾驶苏27战机从美军侦察机下方飞过,苏27尾翼向上的切开美军飞机机翼一条口子,迫使美机不得不逃离现场。当时的苏27算是相当的先进,美称其为侧卫。



清风冷月


个人觉得‘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不是故意故意的。

最直接的理由是这位上尉飞行员在完成这样一件惊世骇俗的表扬后,不但没有加官进爵,反而被调离了原部队,停飞了一段时间,最后这哥们在90年代的一次飞行事故中挂了。


本来编号是36的号码,在后来也改成了38,据说这架飞机现在还是半封存状态


花生日记手机app


应该是小失误,本想吓别人,尺度没掌握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