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鋒:中國科技創新應該在現有體制和方式上有何改進?

鄧鋒:中國科技創新應該在現有體制和方式上有何改進?

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鋒在《財經》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圖片: 主辦方《財經》提供)

在11月14日的“《財經》年會2019:預測與戰略”上,北極光基金的創始人鄧鋒就“中國自主技術研發的瓶頸與突破”主題,從業界實踐者、從業者的角度分享了他的看法。

自主創新有很大進步,但離世界水平仍有差距

過去十幾年來,中國的自主創新有了非常大的進步。鄧鋒回顧,2005年剛回國的時候想做科技投資,找好的企業都很難,大家都投到一些商業模式創新的地方。但今天,科技投資的機會很多,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芯片、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等領域,都出現了很多投資機會,甚至有些已經到了國際領先水平,跟美國、歐洲、日本都可以媲美,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更大的範圍來看,我們確實都是一些點,沒有連成線,沒有面,所以實際上在很多地方都是跟世界水平相差很遠的,而且這種相差的水平,可能不是以5年、10年來計,可能都是以20年、30年來計的。

鄧鋒指出。拿製造業來說,中國的製造業很強大,但就製造業裡稍微碰到一些精密製造的東西,比如製造芯片的設備,中國的差距就非常非常遠。不光是跟美國比,就是跟日本、歐洲比,在很多地方也相差很遠,這需要做投資和做創業多少年的努力。其實這也提供了一個機會,現在可以看到,到處都是可以創新的機會。今天中國的人才也非常多,回來的海歸、本土培養的人才是非常強大的,現在經濟、資金上的支持也比過去多,怎麼把這些資源用好,其實是有很多機會的。

自主技術創新的瓶頸和突破,最大問題在於人才引進

談到自主技術創新的瓶頸和突破,鄧鋒認為最大的問題可能還是人才問題。中國人才採用應試教育培養,不是作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中國有沒有可能吸引到全球人才?為什麼硅谷能強大?硅谷有大量的中國人、印度人,也有東歐的人才,還有像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很多國家的精英全在硅谷做創新,硅谷是全球人才聚集的地方,這是創新最基本的一個要素。那中國大陸,08年開始的"千人計劃"引進一些海歸,但是能不能吸引全球人才來參與中國的創新?吸引全球人才,需要一些基本的環境。把教育做好,把醫療做好,加上一些其他的稅收和更好的環境,包括空氣,如果能夠逐漸改善的話,就可以把全球人才吸引過來,這個是很重要的一點。

打通學術界和工業界中間的牆是產學研關鍵所在

談到產、學、研結合的問題,鄧鋒認為學術界和工業界中間有一道很厚的看不到的圍牆,各幹各的,兩邊的交流很少。硅谷就不是這樣的,硅谷的很多公司都是大學老師參與創立的,好多業界的人士去學校講課,講都是業界實際發生的事情。創新是在工業界是在企業,而不是在大學。現在的大學老師自己搞一個小課題,搞不了大項目,而且沒有資源。因為做計算機人工智能的研究項目,是需要大量數據的,需要上百臺、上千臺服務器同時工作才能做出研究,學校沒有這個。在數據上做一些創新,包括重視企業的創新、企業和大學的結合,鄧鋒認為這是硅谷成功的因素,也是今天中國碰到的一個問題。產學研結合的問題很關鍵的一點是,不打破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牆是不行的。

改善中小企業營商環境最重要

關於營商環境,鄧鋒特別強調的是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今天的問題可能根本是怎麼深化市場化和法治化的改革。鄧峰指出,中小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比如谷歌、微軟這樣的大公司,他們做創新開始的時候都是小公司。世界前500強的大企業,所有的科技企業基本上都是從小做起的,今天世界前10大公司有7家是科技企業,7家科技企業裡包括中國的騰訊和阿里巴巴等公司都是從小做起的。所以給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好的營商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國家自主創新,特別是科技企業所需要的。

鄧鋒就自己的公司從北京海淀區移到朝陽區舉例,不允許遷移,屬於非法異地經營。很多企業遇到非法異地經營的問題,因為地方的稅導致你違法了。這種營商環境不改善,根本沒法做好科技創新。硅谷大多是B2B的科技創新和B2C的科技創新,都是做的非常好的。中國的BAT、京東、頭條、滴滴、美團等,都是2C的。2B的有嗎?華為可能算是一個,其他的很難找出來特別好的2B的企業。其實科技創新大量是B2B的生意,2C是靠商業模式創新,2B是純科技方面的。為什麼中國就出現這個問題?因為是強關係性的生意,不是靠科技靠技術。這就是一個營商環境的問題。把整個商業環境改善是最重要的。

有些地方規則定得特高,比如臨床的實驗,對一些新的技術臨床的要求特別高,沒有企業能達到,實際執行當中變得很低,最後變成企業都不按著標準來,又變得很差。鄧鋒認為像這些問題是營商環境需要改善的,其實也是可以改善的。

投資上,國家通過投到市場化的基金,讓基金來投到科技創新企業,但科技創新時間拉的很長,鄧鋒指出。市場化的基金是政府給我20%,自己在市場上融80%,那80%要求的是短期的回報,結果導致整個基金的走向都投向短期回報,沒有人投早期。人民幣基金一般是是5年-7年,不會投10年的,所以現在早期科技創新沒有人投,或者說有一部分還可以的是美元基金在投。鄧峰提議,政府的這種做法一定要改,讓市場化參與,同時要讓出一些利益。

鄧鋒還提到了知識產權問題。他認為,知識產權的問題不僅是專利的問題,不是有沒有規則,是執行的問題。執行、操作層面的政策沒有設計好的話,就做不到,再好的規則也是擺設。

鄧鋒表示,提出來這些不是抱怨一下,是覺得都是可以一步步改進的,只要多聽取他們業界第一線實踐者的聲音,一步步改善,其實可以做到的。在制定政策規則的時候,如果能很早地和第一線的人結合瞭解情況,制定出一些可行的方法,都是可以做到的。

最後,鄧峰總結到,總的來說還是很保持樂觀的態度,雖然有這些問題,但實際上可以看到中國還是在前進的。過去的十幾年前,問題比現在多。未來,10年以後,進步會更大。所以從大的角度來說,他為什麼還持續地做高科技的早期的風險投資,就是看到了機會大於問題,也是可以突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