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宜居这道考题大连交出靓丽答卷

美丽宜居这道考题大连交出靓丽答卷

11月初的一天清晨,市民李先生再次来到马栏河运动公园慢跑,河道水流清澈,沿岸不时可见绿植景观,下游临近入海口处,几名市民正在惬意垂钓。

将时间闪回到七八年前,同样是马栏河沿岸,“臭味昭著”让市民避之不及,河道内污水四溢,黑泥堆积,个别地段垃圾遍布。

40年,时光流转,城市在变,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转化为铿锵行动,一座重工业城市实现向美丽宜居城市的华美转身。曾经污水直排“三龙”入海,如今水清沙白岸绿景美;曾经频频遭遇雾霾笼罩,如今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在其背后,凝聚的是大连这座城市40年愚公移山一样追求美好生态环境锲而不舍的努力。

难闻的气味将许多树木都熏死了

日前,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凤喜向记者回顾起自己的工作经历,娓娓道来大连的环境保护史,表情时而急迫,更多的还是欣喜。

198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刘凤喜进入大连市化工局环保监测站工作,从此33年的职业履历全部扎根在环境保护一线,对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有着非常切身的体会。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连的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印染等行业飞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增多,且呈无序状态。全市每年排放的工业废气达数十亿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量达1亿多立方米。市内多处海滨浴场的沙滩上油迹斑斑;市内马栏河、春柳河、自由河被污染,变成臭水沟。大连钢厂、大连化工厂、大连染料厂、大连油脂化学厂、红星化工厂等是造成污染的主要企业,甘井子工业区成为污染物重点排放区。八九十年代,寺儿沟、甘井子、解放广场一带异味频发。比如寺儿沟地区,由于大连染料厂、大连油脂化学厂两个污染大户的存在,“难闻的气味将周边的许多树木都熏死了”。对于工业污水直排入海,那时候在化工系统有“三龙”入海的说法:位于工人村的红星化工厂是“黑龙”,大染是“黄龙”,大化是“白龙”。这些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或者仅经过简单处理,含有催化剂、碱渣、油性物等有毒有害成分,给海域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破坏。刘凤喜所在的化工局环保监测站,就设在红星化工厂院内。“监测站以及整个厂区味道刺鼻,令人无法忍受。”

当时国家及地方也投入了巨资进行环境治理,先后实施了“524工程”和“一控双达标工程”,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由于局限在污染源末端处理,始终难尽人意。

两次决定性战役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连环境的整治历程,刘凤喜认为决定性的大战役有两次:第一次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到2010年前后,遍及全市的大规模企业搬迁改造;第二次是近几年来大连实施的大规模拆炉并网、城市污水厂建设及中央环保督察案件整改。

“其中,治理力度最大、效果最好最明显的是第二次。第一次战役中,大量污染企业搬离让市区摆脱了工业污染的困扰。第二次战役将目标锁定在燃煤锅炉、生活污水、黑臭水体等非工业污染源,让大连实现了向美丽宜居城市的华美转身。”刘凤喜说。资料显示,在刘凤喜所说的第一次战役中,先后有数百家企业关闭、搬离。

“当然,对城市环境带来最深刻变革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刘凤喜说,“这几年,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为例,从2013~2015年,全市监测数据呈逐年恶化趋势,而到2016年,实现强势触底反弹。”

大连“气质”北方第一

“现在在朋友圈晒大连的天空,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让外地的同学朋友非常羡慕。”刘凤喜说,“这一成绩的取得均来自近三年来,大连展开的一系列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

2015年,大连空气质量省内排名在朝阳、丹东之后。2016年,大连奋起发力,深入实施“四控一调”蓝天工程,共拆除燃煤小锅炉1416台,提标改造1377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42663台,报废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这两项工作使大连采暖期二氧化硫排放同比下降21.4%,PM2.5排放下降27.5%,二氧化氮下降9.1%。主要污染物的大幅减少,使2016年大连收获299个蓝天,比2015年整整增加了一个月的好天。同时这还是2013年以来,大连空气质量连年下降后的首次反弹,也是四年来首次在全省排名第一。

2017年大连再接再厉继续攻关。市委、市政府将“蓝天保卫战”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强力推进,继续拆除燃煤小锅炉,淘汰黄标及老旧车辆,完成电力、石化等重点行业污染源达标改造工作,对全市所有裸露地面进行防尘管控,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7年大连收获300个蓝天,在北方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2018年前9个月,大连成为全国169个重点城市大气环境排名榜中,唯一进入前20名的北方城市。

与上世纪80年代比较,对比大连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刘凤喜认为有两个指标不得不提。一个是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80年代前期是60微克/立方米,2017年均值只有17微克/立方米;另一个是自然降尘,80年代中期是28.99吨/(平方公里·30天),“走在外面不到两小时,鞋面上肯定全是灰土”,而2017年均值只有6.5吨。“从这两个数据看,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具体可感,而且有数据支撑。”

跻身首批

“美丽山水城市”

2017年,大连接受中央环保督察,解决了1600多个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对整体环境质量改善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截至2017年底,中央督察组交办1685个信访案件已完成整改1625个,整改完成率达到96.4%,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60%左右的平均水平。

2017年12月,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举行,首次发布“2017美丽山水城市”名单,大连、杭州等12个城市同获此殊荣。“具有山、海、岛、城和谐共生的城市风貌,2016年以来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大幅改善,在东北亚地区具有很高的认可度”,这是与会专家对大连的一致认可。

跻身国家首批“美丽山水城市”,是全社会对大连市城市环境治理成效的极大认可。在城市水环境治理方面,大连市按照“水十条”要求标本兼治,新建16座污水处理厂,城镇日污水处理能力从2016年的124.3万吨增加到198.9万吨,提高60%;完成13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市建成区6条8段黑臭水体得到彻底整治,2018年通过生态环境部、住建部黑臭水体专项督查,是辽宁省第一个全部通过两部委专项检查的城市。41个超标入海排污口中,40个完成整治,剩余1个已基本完成整治,为黄渤海水质改善提供了保障。2017年,全市6条主要河流7个国家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全市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占比达87.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