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全招生渠道模式,让生源更多、更广

打通全招生渠道,需要一个“导流”的过程。除了线上与线下招生渠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多了一个移动平台与新电商招生渠道。

线上、线下与移动平台的落地

如今,传统招生渠道的弊端日益显现。

打通全招生渠道模式,让生源更多、更广

步骤1 :整合线上流量

对于线上招生渠道的调整应以教培机构自身掌控的平台为基础,对各种合作的线上平台做出全面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引流。

这一引流体系的搭建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线上引流体系的调整

搭建起来:搭建一个线上引流平台,通常是一个或几个教培机构官网,或是宣传平台,或是招生平台,例如独立运营的招生平台。这是线上引流的核心所在,后续的几个步骤都是围绕这个平台展开。

打通全招生渠道模式,让生源更多、更广

引导回来:利用搜索引擎等推广方式,将流量从线上引到教培机构所在的具体平台上来。

再发出去:进一步扩大教培机构线上平台的影响力,以教培机构网络平台为中心,打造网络招生广告、社会化招生营销、电子杂志等内容,当然,发出去不是最终目的,而提要通过发出去的信息将流量在引回来。

步骤2:整合线下流量

对线下资源的整合,是保证其他招生渠道流量入口的关键。主要包括教培机构形象的优化、代理招生渠道的运营、招生办公室或者分校引流的整合、线下活动与事件营销的推进。

打通全招生渠道模式,让生源更多、更广

整合线下资源的具体方案

优化教培机构形象:这涉及到教培机构形象识别系统,简称CIS,指的是为了更好地向学生和家长展示教培机构品牌、传播品牌价值,使其对教培机构产生一个符合教培机构设定的价值导向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和家长对教培机构产生基于现实认知的好感,并接受教培机构的文化和品牌价值,引导购买课程。

整合终端招生办公室、分校引流体系: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线下终端招生办公室、分校招生运营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发简章、礼品。这种运营方式的缺陷是,教培机构单方面的行为难以引导学习者进行互动。例如,从发简章和礼品到录入资料、发送课程信息都是教培机构一方面在操作,而学习者在被动接受。现在我们可以发放简章,而是使用移动端的电子会员卡,学习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主动录入自己的信息,形成互动机制.这样更易实现引流。

打通全招生渠道模式,让生源更多、更广

推进线下活动与事件营销:线下活动除了可以在终端招生办公室、分校里搞,也可以到终端招生办公室、分校外进行。不少大型教培机构更是通过一系列的招生事件营销、话题炒作等方式,一方面增加学校品牌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实现向教培机构线上平台、移动平台的引流。

步骤3:搭建移动平台

当线上与线下流量来到时,用什么来接受这些流量,并在哪里将这些流量进行深度维护,最终转化成招生人数量?这就要搭建好移动平台,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

打通全招生渠道模式,让生源更多、更广

搭建移动平台的方式:

App:层出不穷的AP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风潮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的学习方式、获得教育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也看到了移动平台所蘊含的巨大商机,变成广吿的主要投人载体,这种智能化的移动平台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教培机构招生渠道未来走向的重要手段。

Wap:网站推广与传统网站的推广引流大同小异。例如:传统手机网站推广,包括群发短信、手机邮件推广等;社群化招生营销推广,包括微信、微博等各种社群化招生平台的推广;网站流量导入,通常是教培机构的Wap网站, 在醒目位置添加二维码,或者利用专门的推广频道和专题来引流。

打通全招生渠道模式,让生源更多、更广

步骤4:确定O2M落地动力机制

O2M在教培行业指的是一种招生、咨询、学习体验新模式,即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目前以offine to mobile的招生渠道营销为主,线下终端招生办公室、分校负责学生和家长体验,移动手机端做好学生学习服务。而动力机制则是指推动O2M落地的运转机制。它包括引流转化、传播三个方面的内容,只有将流量引到移动端,才有可能实现最终转化,而在转化的过程中,只有做好服务,学习者才会参与到传播中。因此 三者缺一不可。

O2M落地动力机制

引流:

就是将流量引导到平台上来。具体步骤是:

第一,找流量。通常情况下,流量是分散开来的,要想引流就要知道流量在哪里,找到属于教培机构的精准流进。

打通全招生渠道模式,让生源更多、更广

第二,要搭建一个线下招生渠道,将流量引导到自己的平台上来。

第三,当平台有了流量后,就要进一步进行深度维护,以留住来之不易的流量。

转化:

是指使原本与教培机构没有任何关系的流量,变成教培机构的忠实学习者的过程。要实现有效转化,就要满足学习者各个方而的需求,例如,学习需求、成就需求、精神追求等。

传播:

(教培机构本身和学习者都是传播者),即通过某一招生渠道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并引起一定反响的过程。学习者是否愿意参与其中,主要取决于你是否为学习者制造了感动、意外及认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