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衛團長眼中的毛澤東:年過八十仍像青年不服輸,回憶一事常流淚

1953年5月上旬,中央警衛團成立。曾擔任毛澤東警衛員、警衛隊隊長的張耀祠,此時被任命為中央警衛局副局長兼中央警衛團團長。

從參加紅軍時站的第一班崗就在毛澤東辦公室門口,到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光都是在偉人毛澤東身邊度過,並有機會近距離見證了一代偉人的風采……

按編制序列,中央警衛團代號為8341部隊,建制歸中央軍委總參謀部領導,警衛任務歸中央公安部九局領導。

“‘8341’只是我們這支部隊的一個代號,名義上叫團,實際上的編制是師的編制,待遇也是按照師的級別給的。”坊間曾有各種對“8341”來由的說法,張耀祠都否了:“有人說什麼開國大典後,毛主席派人訪老道,老道寫了‘8341’這幾個數字,毛主席就把它作為自己警衛部隊的番號。有人說,這個代號前兩個數字預示毛主席活到83歲,後兩個數字預示他自遵義會議起在位41年。還有人說,毛主席在早年鬧革命時,得到的第一支槍的編號是8341。這些都是謠傳,不應與8341對號入座,那純粹是一個巧合,我澄清一下。”

警衛團長眼中的毛澤東:年過八十仍像青年不服輸,回憶一事常流淚


據張耀祠介紹:中央警衛團成立之初,是近千人的建制。不到兩年,擔負的任務加大,人員有所增加。特別是有很長一段時間,人民大會堂、天安門、釣魚臺國賓館、毛家灣、北戴河和中央領導人及外賓行車路線的安全,都由中央警衛團負責。隨著警衛任務的增加,到1968年,這支部隊便增加到了數千人。

作為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大部分時間都在毛澤東主席身邊。他說:“內衛是8341部隊一中隊,無論是毛主席在中南海,還是外出到各省市巡視工作都緊跟不離。”

1955年初,毛澤東迫切需要了解農村的實際情況,提出要中央警衛團一中隊戰士輪流回鄉探親搞農村調查工作。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前院接見警衛團一中隊全體成員時說:“今後你們就是三項工作,一個是保衛工作;一個是學習,學文化;再加一個調查工作,以看家為名回去調查工作……你們回到家鄉,要尊重父母,尊重老百姓,尊重區鄉幹部,不要擺架子……你們要儘量參加生產勞動,同群眾打成一片……要向農民宣傳黨的政策……”

警衛團長眼中的毛澤東:年過八十仍像青年不服輸,回憶一事常流淚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警衛團一中隊分期分批安排隊員回各省探親搞調查工作,將瞭解到的第一手材料綜合起來,向毛澤東彙報。

1953年12月底至1954年3月初,毛澤東帶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起草小組來到杭州。他自己住在劉莊,起草小組住在北山,張耀祠帶領一支警衛部隊分駐兩地擔任安全保衛工作。

起草首部憲法,一切工作都要從頭開始,工作量很大,非常緊張和勞累。在此期間,毛澤東仍然風雨無阻地堅持爬山鍛鍊。

毛澤東工作之餘的一大樂事便是爬山。張耀祠隨同毛澤東一起爬山,安排警衛保障他的安全。毛澤東外出爬山,全憑興之所至,事先並沒有計劃——這給警衛工作帶來困難,無法事先偵察道路、沿途警戒。這讓包括張耀祠在內的警衛人員都非常頭疼。

要爬哪座山,什麼時候去,他首先就定好了,直到臨走的時候才告訴警衛人員。他反感興師動眾,提前清場警衛。警衛人員只好跟著他走,一說好了方向,警衛人員馬上就趕過去,在前面搜索。保障安全的各方面都要想到,責任重大,絲毫不能馬虎。

警衛團長眼中的毛澤東:年過八十仍像青年不服輸,回憶一事常流淚


毛澤東通常是下午4時左右外出爬山,大約到晚9時“打道回府”。他爬山不緊不慢,走一陣,坐下來略歇歇。為了毛澤東的安全,張耀祠最初曾給毛澤東戴墨鏡、戴大口罩,毛澤東很不高興。

除了爬山之外,毛澤東喜愛游泳。張耀祠記得,毛澤東遊過北戴河、長江、珠江、贛江、錢塘江等等。

隨毛澤東到地方巡視,8341部隊與地方警衛部隊打籃球一直贏,毛澤東不高興了,“到了地方,人家熱情接待你,不要老想贏人家,要講友誼、講團結嘛”!

毛澤東年過八十,仍像個不服輸的青年,曾找張耀祠掰手腕,比手勁。張耀祠擺出一副較量的架勢,但沒有用勁,有意讓他贏,他一開始就使勁壓住我的右手,張耀祠說:“主席!你的手勁真大,我比不過你。”他哈哈大笑,興致很高。

張耀祠回憶說,直到晚年,毛澤東還十分留戀井岡山和長征的歲月。經常同他談起紅軍過雪山草地的日子,教育他們不能忘本。每每講到動情處,他的淚就不由自主地流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