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之為大 無私之謂公”
百年大公報,記錄跌宕國運
中國報業史上唯一跨世紀的“金字招牌”
新聞人“文章報國”,“文人論政”風靡天下
毛澤東、蔣介石刮目相看的全國輿論重鎮
譭譽參半的評價,棒殺、捧殺的偏頗
鮮為人知的史實,民國生活的素描
是非成敗說往事
有依據的“閒話”,可讀、可信!
《大公報》創刊號
大公報創刊於1902年,是迄今仍在出版的最悠久的中文報章,也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在全球華人地區備受尊重。
大公報定位於愛國愛港的“精英報”,面向政商界、專業界、文化界、教育界等精英人群,發行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廣泛的、長期固定訂閱的高端讀者,成為中國各級政府、企業面向海外傳播的強力平臺、展示發展風采、招商融資引才的重要窗口,被香港特首梁振英稱之為“內地和香港的超級聯繫人”。
大公報國共報道的基本脈絡
大公報對共產黨的報道,在國際,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派記者曹谷冰到蘇聯採訪,歷時四個月,回來發表《蘇俄視察記》,向讀者介紹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
在國內,1935年,範長江以大公報特約記者名義赴西北採訪,發表系列通訊,其中第一次客觀地報道了中共領導的紅軍長征蹤跡。這些通訊後來彙編成冊《中國的西北角》,名動一時;1936年,範長江又獨闖延安,在胡政之的支持下,公開報道了中共抗日根據地的情況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幾乎與此同時,大公報記者徐盈、子岡在江西的採訪、報道,亦涉及有關中共、蘇區的話題,子岡採寫的通訊《鉅變中的江西農村婦女》中,甚至有一節標題就是“兒子當紅軍去了”。由於內容新鮮、獨特,頗受讀者歡迎。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徐盈又奔波于山西戰場,採寫了《朱德將軍在前線》、《在八路軍五臺總部》等長篇通訊,向全國讀者介紹了朱德、任弼時、徐向前、彭雪楓等中共高級將領,以及八路軍的抗戰功績。可以說,大公報對於有關共產黨的報道,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
抗戰八年,大公報與中共的新華日報同時在重慶出版,周恩來等許多共產黨人與大公報人多有往來,有的還是很好的朋友,大公報對中共的態度和報道,可想而知。即使偶有齟齬,也會彼此溝通、諒解,消除誤會。
如1941年5月21日大公報發表王芸生所寫社評《為晉南戰事做一種呼籲》,錯誤地批評了八路軍,周恩來當晚即寫了一封長信給張季鸞、王芸生,予以澄清。大公報不僅全文發表了周恩來的信,並且由張季鸞抱病執筆,再發社評《讀周恩來先生的信》,坦誠地交換了抗日救國的意見。
抗戰勝利後,毛澤東到重慶參加國共和談,大公報不遺餘力地詳細報道,較之國民黨的中央日報濃墨重彩得多。1946-1947年國共和談及軍調期間,大公報幾乎每天都有國共美三方的動態,周恩來、葉劍英、林彪、李立三等許多中共領導人頻頻在大公報上“亮相”、“發言”。即使在國共內戰全面爆發以後,大公報仍持續報道國共談判進程,公開發表共產黨的主張,直至談判破裂,中共代表團撤離南京,大公報失去有關新聞來源,對中共的報道才日漸稀疏。
公允地說,比較其他國統區報紙,大公報對當時還在野的共產黨是“幫忙”多於批評的,否則,也就不會有流傳甚廣的毛澤東所說“只有大公報拿我們共產黨當人”(指大公報沒有追隨國民黨稱共產黨為“匪”)那句話了。
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共產黨的許多主張、政策、動態,正是通過大公報這個當時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傳播出去的,(抗戰期間,陪都重慶有60萬人口,大公報發行10萬份,超過包括新華日報在內的其他各報發行量的總和)使得廣大國統區的人們瞭解了共產黨,並且在與國民黨的比較中認識了共產黨。
(筆者注:關於大公報抗拒國民黨要求報紙“對共黨、共軍一律稱‘匪’”的指令,有人誇大為“大公報從來不用‘匪’字”。這個說法並非事實。查閱當年的大公報,“匪”字同樣出現在版面上。實際情況是,大公報記者寫稿子不用“匪”字,編輯照發,不做改動。而大公報使用國民黨中央社的稿子時,編輯同樣不做改動而照發,因此出現了“並存”的樣式。這個區別雖然微小,卻恰恰是大公報“尊重客觀事實”的體現——包括稿件的寫法這個事實。改動了中央社稿子中的“匪”字,也就不是國民黨的表述了。)
至於國民黨政府,抗戰時期,大公報在外敵入侵,民族危亡的歷史條件下,積極鼓吹“國家中心論”,對這個當時領導全國抗戰、中共也承認並將紅軍改編納入其國軍系列的合法政權,確實是極力維護的,有關國民黨的宣傳也多,但同時保持著批評的立場,甚至與之發生矛盾、衝突。
國共內戰爆發以後,大公報從反對分裂、反對內戰的立場出發,以“中立”的姿態,對國共雙方都曾有過批評。如果說,內戰初期,大公報基於渴望和平、統一的願望,書生氣十足,對在野的共產黨批評較多是事實,(指責大公報“罵”共產黨的那幾篇社評,都發表在全面內戰爆發之前)那麼,內戰後期,面對當局貪腐、無能,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的現實,大公報對執政的國民黨越來越失望,批評也更多,不僅“小罵”,而且“大罵”,以致招來國民黨的“反罵”,直至公開迫害,也同樣是事實。
以上內容選自《閒話大公報》
您想知道1942年河南大災報道的前前後後麼?
您想知道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的舉止言談麼?
您想知道日本人戰敗後的心態和蘇軍在東北的所作所為麼?
您想知道國共和談即美國參與軍調時期的鬥爭和東北內戰的殘酷麼?
您想知道國民黨獨裁的“國大”怎麼開的麼?
您想知道“新記”大公報的成功之道麼?
您想知道大公報是怎樣由“民營報紙”轉型為“官方媒體”的麼?
您想知道一代民國報人的情懷麼?
……
百年大公報曾經的歷史,值得我們重新翻檢,反思,反省……
《大公報》是中國新聞史上極具影響的報紙之一,本書以知情者的視角,用大公報原始資料,對大公報的許多人和事,進行了別開生面的解讀,提出一些新的見解。本書所講述的內容,主要為作者之父張高峰經歷和講述過的張季鸞年代(1926-1949)的新記大公報,引用資料也多出自張高峰及那一代報人的回憶、日記、信札,許多都從未刊行面世過。因為本書的作者具有的獨特身份,他所掌握的資料和信息,遠非一般研究者或者創作者能夠企及,使本書具有了極高有史料價值和閱讀價值。
閱讀更多 人民出版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