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713亿建设锂电池及电动车项目,万向能否一飞冲天?

私信“锂电”二字,即可领取10.99G锂电行业精华版资料!

近日,万向集团官网披露,万向两个项目正在就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一是年产80Gwh锂电池项目计划投资685.74亿元;二是年产5万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计划投资27.45亿元,地点均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斥资713亿建设锂电池及电动车项目,万向能否一飞冲天?


斥资713亿建设锂电池及电动车项目,万向能否一飞冲天?


上述项目均处于环评公示阶段。

真锂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新增装机量33.55GWh,同比增长21%。此次万向拟建的电池项目,若满产运行,年产量将是去年全国增长装机量的2.38倍。

资料显示,万向80GWh锂电池项目预计占地2443亩,包含一座电池研发和国际创新中心、一座动力电池中试基地及新能源材料实验室群、一座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一个物流中心、17个标准化电池生产厂房、一座NMP提纯工厂和一座电解液配置工厂及配套生活附属设施。

上述锂电池和电动车项目,正是万向目前正在打造的万向创新聚能城的重要部分。

早在2016年9月,万向就宣布,在5-7年内投资2000亿元,推进8.42平方公里的万向创新聚能城建设,打造成一个可以容纳9万人的智能生态城市。重点发展新能源零部件、电池、客车和乘用车。如今斥资713亿元押注新

能源业务版块,万向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造车的决心。

万向创建于1969年,主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它在美国、德国、英国等10个国家拥有近30家公司、40多家工厂,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代表企业之一,与一汽、东风、上汽、广汽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65%以上。

自1999年开始,万向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自主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国际整合提升几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洛杉矶、底特律、慕尼黑、杭州等4个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

2013年,万向收购美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制造商A123 Systems。该公司曾以高功率、高性能和高价格的磷酸铁锂电池占据汽车、军事、政府项目大半市场份额。目前,万向A123已经完成230Wh/kg的动力电池开发工作,能量密度达到260Wh/kg和300Wh/kg的动力电池正在开发中。

万向A123工程副总裁陈旸曾在今年初召开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表示,按照规划,公司计划在2019年完成能量密度为280Wh/kg的产品量产,到2020年,产品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2022年达到350Wh/kg,2025年达到400Wh/kg。

截至今年上半年,万向A123的产能为3.5GWh,预计今年末产能将达到5GWh。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三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企业排名中,万向A123名列第六,全国占比为1.97%。

万向A123也在布局固态电池。2017年,该公司先后投资美国两家专注固态电解质的公司——美国固体动力公司(SolidPower)和美国离子材料公司。当年年底,Solid Power确认与宝马合作,共同研发新一代电动车固态电池技术。

2014年,收购美国菲斯科,并成立超豪华电动车Karma公司。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发布公告,万向年产5万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已通过在线审批。这意味着万向即将拿到新能源乘用车的“准生证”,这也是首个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

如果说此前万向一系列的研发、投资、并购是一种“潜龙在渊”的蛰伏,那近两年的万向其实展现出了一种蛟龙出海的姿态。

2017年2月,万向A123获上汽通用260万套48伏超级磷酸铁锂电池订单,订单金额超10亿美元。同年12月,万向集团官网发布消息称,万向A123被选为通用汽车/上汽通用BEV2项目动力电池供应商(随后删除消息,但并未否认)。今年9月,Karma汽车公司的首款豪华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Revero在南加州正式向全球亮相。据了解,这款售价13万美元的豪华车型是全球首款同时涵盖电力、汽油、太阳能三种能源的混动车型。

不论从技术、资本还是供应链来看,万向都做好了一飞冲天的准备。不过近日,万向的新能源步伐似乎遇到了一点点障碍。

11月7日,工信部出示了首批《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1批)》中,万向电动汽车赫然在列,将被暂停受理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理由是获得资质后长期不生产新能源汽车。

另一方面,今年9月,通用汽车宣布原计划10月生产混合动力汽车“别克Velite 6,将推迟生产,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原因正是万向集团旗下的A123 Systems生产的电池未能达到通用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标准。除此之外,已在汽车领域深耕19年的万向集团,至今还没有一款在市场上具备足够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较于以上两点,没有冲击市场的汽车产品对万向来说才是更致命的痛点。

尽管1999年进军汽车领域,2002年便成立汽车公司,但万向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始终还是一个新兴造车势力,而众所周知,2018年是新兴造车势力分水岭,有无量产车型是关键。从这个角度来看,供应链美如画的万向,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然落后不少。当然,后发也有后发的优势,至少避开了早期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选择上的摇摆不定,以及技术落后带来的品牌掉价。至于已谋划19年的万向汽车最终能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铸就新能源帝国,还是要看后续车型能不能契合各细分领域的消费心理了。


来源:综合整理自万向集团、盖世汽车、新京报、界面等媒体


私信“锂电”二字,即可领取10.99G锂电行业精华版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