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做笔芯赔做手机赔做电动汽车赔,除了接手早已做大做强的格力,她真的有战略眼光吗?

那天雨纷飞



董明珠没有战略眼光,有战略眼光的人制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董明珠有能力在这条道路,击败竞争对手。第一个到达目的地。

有战略眼光的是管仲、诸葛亮之类者。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诸葛亮有隆中对。董明珠显然不是此类人。共享单车的发明者戴威,就颇具战略眼光。但不务实。


马云的阿里巴巴和淘宝之所以能做大做强。是遇到了物联网井喷式发展的时期。错过了好的时机,即使你能力比马云更出色。也不可能有马云的成就。

董明珠一是没战略眼光,二是错失了最佳时机。

董明珠做笔芯赔,做手机赔,做电动汽车赔。这是必然的。

大多数成功的资本大佬并非有战略眼光。而是运气好,创业时恰好遇到最佳时机。如陈天桥。真正有战略眼光,又务实的企业家,是美的创始人何亨健。


首先,在大家电领域。美的只做空调。不做洗衣机、电视机、冰箱。最终稳坐空调行业的第二把交椅。

当格力、TCL、康佳、长虹等传统家电企业投资大红大紫的智能手机领域时。何亨健的美的,已经在小家电领域站稳脚跟。

当格力、TCL等传统家电企业在智能手机领域赔的一塌糊涂时。电磁炉、电饭煲、豆浆机等小家电已经帮美的赚的盆满钵满。

董明珠没有战略眼光。戴威有战略眼光,但不务实。何亨健即有战略眼光,又务实。他似乎早已经料到,智能手机这个蛋糕最大最好吃,也最能噎死人。


杨朱学派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董明珠真的没什么战略眼光那么接受了一个本就做大做强了的企业那企业是不是在她接手开始格力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董明珠是2001年接手的格力,我们我看看这些年格力的营收,

01年是56亿,现在是超百亿。15的营收是977亿,16年是1083亿,17年是1482亿

这些金额数值就像是硬指标,就单从硬指标上来看董明珠如果没有真材实料又怎么能让格力不断发展呢。要知道企业越大,责任越大,作为领军人物无疑是企业中责任最大的。

而作为网友和顾客则看到了更多是董明珠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和一些失败的投资。比如,

“我说雷军是小偷,他不敢告我。”
“小米和美的,两个骗子在一起,那就是小偷集团!”

可要知道一个人本来就是有擅长和不擅长的董明珠怎么会不知道,但她不断去探索投资新领域不但是为了自己呀。

董明珠在股东大会说过:“要站起来赞成。不收购,马上下面就遇到短板,智能家电怎么办?”

因为她看见了格力的天花板,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格力只有空调这唯一的王牌。等到所有生活电器连起来之后跟城市电网联通等一系列问题和弊端就出来了。海尔、美的他们都已经转型了,格力如果不创新那势必会被挤兑。

而对于员工问题,董明珠的眼界是每个人都有两房一厅的房子住,只要你做到退休房子就是你的。

这样的谋略一方面即可以让员工安心工作,提高工作激情。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员工的粘性,避免老员工流失,也能吸引新员工。

从上述来看,董明珠的眼光绝对不差。


镁客网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董岩:

董明珠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在格力以做销售起家,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的,最后做到了格力的头一把交椅。

笔者认为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可以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董明珠和格力共同发展和董明珠的强势领导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过于强势的性格也使得在管理过程中很难听进去别的意见,总是以自己的意见为中心。这样在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上难免出现误判。

什么是战略眼光?难道是一个领导人在任何时候偶能洞悉到未来的发展脉搏吗?笔者不这么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出现误判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关键的问题是要能听到身边人的声音。就比如国家战略,难道领导人就能完全的了解各个领域如何发展吗?这个肯定是不可能的,领导人也是听取了相关领域的专家的意见之后,经过专业的团队讨论才能很好的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同样一个公司也是这样,如果一把手过于强势就会听不到身边的声音。

近年来美的集团通过收购卡库机器人成功进入了机器人市场,通过和小天鹅的合并使得其获得小天鹅的洗衣机业务,不断的扩展业务领域,美的的营业收入总构成上空调也是只占到45%,而相反格力的主营业务空调占到了营业收入额85%左右。产品结构的单一在未来也会慢慢显现两家企业的差距。就最近几年格力的发展来说确实没有美的转型成功,这个也就体现了在战略转型上的不成功。




首席投资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董明珠并不是富二代,她也不是继承的家族企业。董明珠接的是朱洪江的班,而不是象富二代那样继承的企业。

我们并不否认,在格力问题上,存在着朱洪江与董明珠谁是创始人的问题。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格力成为了中国企业的骄傲之一。这其中,朱洪江是创办了格力,董明珠是做响了格力。没有朱洪江,没有格力。没有董明珠,同样没有今天的格力。

确实,除了格力电器之外,董明珠确实还没有拿出什么新的产品出来,汽车、手机、芯片等,都没有真正有实力的产品出来,也没有能够实现盈利。但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守城是守不住的,必须要创新,要能够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格力来说,选择新的产品就很重要。董明珠选择电动车、芯片、手机等,也是在探索。既然是探索,就难免会出现风险,就有可能会失败。特别象董明珠选择的这些项目,要么竞争性很强,要么投入会很大。所以,要想盈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是很多人对联想当年没有开发芯片耿耿于怀,大骂柳传志的“贸工技”吗?为什么董明珠研究芯片,又要挨骂呢?到底是真希望企业创新呢,还是叶公好龙啊。董明珠有闯劲,这是公认的,别人无权指手画脚,也没有资格指手画脚。要允许董明珠探索,也要允许她失败。至少,她在探索,她在坚守,她在为了成功而努力。


谭浩俊


董明珠自基层做起,后被伯乐朱洪江看中,一点点爬上了格力集团董事长的位置,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说明她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董明珠必竟是搞销售出身,她有一股子闯劲,如果别人有一个企业,已经做成功了,让她去管理,恐怕还能够搞得风声水起,但问题是关乎到企业的转型问题,这不是会不会闯的问题,而是企业领导人战略眼光问题,那董明珠就远远不行了。

董明珠是属于将才,但绝不是帅才,董明珠守一块基业还可以,但是要开辟新领域,那就不那么容易了。董明珠做格力的总经理可以,但做董事长是缺乏战略眼光的。她先是做了格力手机,结果搞出大笑话,各方面配置一般,没啥特色,但是价格要买得很高。


董明珠去搞绿色环保汽车,结果珠海银隆研发出来的高科技电池不给力,原来是海外成熟国家淘汰下来的。还有,董明珠去发展小家电,大松电器,结要小家电发展也不如空调那么好。总之,董明珠是做啥都不太成功,只有空调还说得过去。

平心而论,董明珠没啥战略眼光,她是看到市场上什么热门她就选择什么东西去做,前几天,中兴通讯事件,促使董明珠要投500个亿去研发芯片,业界大佬们都不看好董明珠搞芯片研发,就连董明珠的伯乐朱洪江都觉得不靠谱,但是董小姐是说干就干,人家国外研发芯片要几代人,投入大量资金,才逐步研究成功,绝不是一天二天或者一年二年才能研发成功的。


所以,董明珠不仅没有战略眼光,而且极容易冲动,一冲动就拉着其他朋友,如王健林等,一起投资,这样害人又害已,不足取也。


不执著财经


格力,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董明珠,一个作风强悍的女强人!

不过,近几年对于董明珠的争议越来越多,表面上看是董本人说话的方式以及行事风格很抓人眼球,让她成为当下中国企业界毫无争议的“网红”,但本质却可能是这家公司战略方面的缺失。

单说家电领域,提到格力就不得不说美的,两家公司是中国家电行业的老大、老二,按理说格力的利润强于美的,但资本市场给予格力的估值总是低于美的,市值曾经一度与美的差距近千亿。

这不得不说,资本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格力在家电领域产品太过单一化是两者差距的重要原因,这本质反映的是格力管理层前期对于产品拓展战略的迟缓。

老对手美的集团收购了世界知名的机器人制造商库卡,一下便占据了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领域高地;另一家电大头青岛海尔则先后收购了日本三洋和通用电气GE的家用电器部门,旨在死磕家电市场。而格力专攻的空调领域,发展短板显而易见,如果再不谋求出路,就面临被堵死的危险。

正是基于当下的现状和竞争格局,格力开始有了更明显的焦虑感,董明珠近年来在网络上持续高调宣布开启多元化之路,从格力智能手机到新能源,再到近期的500亿搞芯片,都给人雷声很大、先声夺人的感觉。

但格力手机从声称目标日销10万台、三年内灭掉小米,到实际只卖掉1万台,存货内部消化,都体现出格力手机遭遇的挫败。新能源方面让董明珠“爱的死去活来”的珠海银隆,丑闻层出不穷,IPO进程被迫终止

,紧接着,被董明珠看好的钛酸锂电池技术也被曝光已被美日淘汰。

而其实早在董明珠想借格力收购银隆之时,深交所就发函29问,将银隆的风险一一列出;明确指出钛酸锂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和成本方面的缺陷非常明显,难以进军乘用车市场。

连续受挫之后,董小姐又放话斥资500亿搞芯片,8月21日,格力电器注册了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公司,主业为空调使用的芯片设计。格力电器此次进军芯片设计行业,既是为了坐稳空调领域的头把交椅,也藏着抢占科技高地的志向。

董小姐的信心向来是爆棚的,从其说话方式的用力程度便可见一二,但现实并非如此,芯片设计对高端人才的强大需求,格力可能并不一定能够应对自如。就连董明珠的“伯乐”格力前董事长朱江洪都说:“格力做高端芯片,我没有太大信心。

鉴于近几年董明珠在各种行业试验的挫败,已经开始被媒体传出有蹭热点的嫌疑,这也别怪媒体说,

你一会手机、一会新能源、一会又高端芯片,啥热你干啥,谁知道你的战略是啥?战略眼光又如何体现呢?

(咨询加助理公号:LY_1898)



喜欢吗?别忘记点赞,留下脚印,常聊!


天檀


答案是否定的,她的每一个重大战略决定,都有蹭热点的嫌疑。

一,看小米做手机做的风生水起,她也讲要做手机,因为在小米工厂都没有,居然可以做手机,所以决定做手机;

二,当年圆珠笔芯成为热点,都抱怨这么大个国家,连小小的圆珠笔芯做不出来,她也蹭热点,但格力没做圆珠笔芯;

三,前几年,电动车补贴高,电动车成为大热门,酝酿一个收购银隆的方案,要做电动车,但因为金额巨大,需提交股东大会批准,股东考虑到同时风险也巨大,否决了收购方案;

四,这两年,芯片火热,报道称进口芯片的金额高于石油进口的金额,于是国人对国内公司做芯片期望极高,看华为有芯片的地位就知道,所以董小姐又决定做芯片,但这次她就不打算通过股东大会了,直接小额投资,10亿元起步,不需要股东大会批准,10亿元的项目,对于格力这么大的资产,是不需要通过股东大会的,而且,很快就开始启动。对于芯片项目,如果从格力股东的角度考虑,细想之下,还是值得尝试,因为供给格力自身使用,也算是完善产业链,同时也是对新的产品的摸索。格力有财力试探。但是如果说是卓越的战略,算不上,还是一个蹭热点的决策。至少比做手机、电动车靠谱。

真正的公司战略,是看的很远的,早早布局,早早做,马云的战略是厉害的,早早就看中了电商,早早就看准了云计算,早早做云计算。董小姐的战略,其实等同于热点新闻。


西格玛的化学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对于这个问题,小哥有一定的发言权!



董小姐做笔芯做手机,我们都知道,特别是做手机,格力手机最后居然沦落到需要董明珠下令,强制公司员工使用,但是公司员工依然大力吐槽,转手贱卖格力手机的地步,可见其是多么的失败!

为什么说小哥有发言权呢?因为小哥非常清楚新能源,也就是电池行业!

在2015年开始,世界新能源电池出现了一个新的格局,就是以

欧美为首的三元电池,以中国为首的磷酸铁锂电池(代表有比亚迪公司,沃特码有限公司),和以日韩为首,以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

而在随后的发展中,目前看来,三元电池发展最好,因为其密度高,能量大,密度高,重量轻,充放电次数多,安全性佳,价格较低!

董明珠强力收购的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

这家公司主要做钛酸铁锂电池,这个电池的特点就是安全性高,充电速度快!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密度低,寿命短,直接表现就是续航能力差(有多么差呢?同样体积的三元电池和钛酸铁锂电池,三元能跑200公里,钛酸铁锂不到100公里)!需要不停的充电!

而董明珠为什么要收购珠海银隆呢?因为她非常看好新能源,非常看好珠海银隆的技术,觉得珠海银隆新能源电池的技术世界第一!

看到如此自信的董小姐,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董小姐被忽悠了,但是作为一个超级企业的领导人,能不能目光看远点,看看珠海之外的深圳,昆山,看看国门外面的新能源市场和发展状况?

根据最新消息,在2018年7月20日,珠海银隆旗下的南京银隆新能源公司已经被江苏省高级法院查封!

不可否认,董小姐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领导,但是对于投资这件事,通过珠海银隆的这个收购活动,可以看出来,董明珠目光短浅,因为要是稍微有点常识,多考察一下新能源市场,怎么也不会去碰钛酸铁锂这样落后又没市场前景的技术了!

续航对于新能源多么重要?直接表现就是随着补贴标准的提升(要求续航能力大幅度提升),很多新能源企业倒闭,甚至很多大企业开始转型,加入三元电池的行列!

石墨烯电池确实好,密度高,寿命长,可是那个造价,要是按到汽车上面,是普通百姓承受不起的!(题外话,吐槽一下。)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深圳小哥带你看深圳


董明珠无疑是个能人,是个成功的人。但董明珠的行事风格也是够张狂的。如果董能兼有日本的稻盛和夫的修养和心境那就更好了。稻盛和夫无疑是世界级企业家,其言行举止恬淡如水,无急无躁,若愚而大智。

企业最大的风险有二:其一为因为成就而骄狂,自以为无所不能,这就为失误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二是投资风险。跟风投资、参与热点投资一不小心就会让你几十年的辛苦一夜打回解放前。日本中小企业扩展投资的思路是要么技术延伸,要么市场延伸。这些都是在企业熟悉或关联的领域发展,因而风险很少。今年中美贸易战,股市重跌,暴露了很多上市公司盲目投资、跨行投资的问题。日本中小企业投资的思路值得借鉴。

董明珠作为坚持制造业不动摇的企业家,其成就值得尊敬。但事业重要,健康更重要。心情好有利于健康但不能保障健康,能保障的还是合理的药、食调治。几乎所有的企业家,甚至所有的人都存在亚健康的问题,愿所有的人不自找借口和理由,均能抽出一份精力和时间善待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Lzp826


董小姐做笔芯、手机等等都失败了,还要做新能源汽车,在格力董事会反对情况下,拿出自己的身家砸进去办实业,这可是自己的真金白银呀。我是做新能源车的,知道新能源车的企业的艰难,她屡败屡战,去做新能源车这类实业,肯定没多少胜算,何必呢。但她还是去做了,不论她是什么动机,凭这一点,就值得尊敬👍。不服气你拿自己的钱出来试试,中国最缺少的就是这类企业家,最不缺的就是刷人气的砖家。失败了又如何,一个企业站起来了,有多少企业倒下去了你们知道吗?只是他们没她的名气而已,失败了也比把钱往美国转要强得多吧,只要钱在国内流转就行。董小姐办10个实业,万一有一个成功了呢。如果中国的有钱人都像董小姐这样去努力办实业,中国还会没有好的未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