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創始人盛發強,在戶外用品上發現商機,如今做到公司上市

盛發強,1992年畢業後被分配到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在蘭州上班,經常上山搞大地測量、地形測量,對戶外用品在嚴格環境下的特殊功能有了很深的瞭解,這為盛發強後來創業埋下伏筆。

第二年,他選擇來到廣西北海創業。他先在一家小型的印刷廠當推銷員,隨即開始了自主創業:開了一家小的印刷公司。這個時候,他遇到了未來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人生伴侶的王靜,擁有共同理想的兩人走到了一起。

探路者创始人盛发强,在户外用品上发现商机,如今做到公司上市

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盛發強夫婦的命運,1994年底,盛發強在“全國專利新產品博覽會”上發現了一個專利創業項目——摺疊式休閒帳篷。看到這個帳篷產品,喜歡戶外運動的盛發強夫婦眼前一亮,立刻與專利的擁有者談判。

對方開始出價20萬元,這對於當時的盛發強來說是個天文數字。最終對方被他們夫妻創業的熱情和執著打動,以1萬元的價格出讓。

當時國內同類產品很多,如何實現差異化,在市場上打出自己的特色,是探路者董事長盛發強心中一直考慮的問題。最終他決定按照“U”形微笑曲線來打造探路者的業務模式,一頭是品牌建設和研發能力,另一頭則是市場營銷。

探路者创始人盛发强,在户外用品上发现商机,如今做到公司上市

這兩頭是整個產業鏈附加值比較高的部分,中間的生產環節附加值則相對較低,公司已經實現了生產環節完全外包。因而公司形成了以產業鏈分工為橫軸、以附加價值為縱軸,表現為“U”形微笑曲線的業務模式。從1999年開始,探路者開始開發生產帳篷、睡袋、防潮墊等戶外裝備,初期由於規模小,生產和銷售都集於一體。

從2002年開始,公司開始逐漸把生產外包,到2008年,公司的產品已實現了完全外包。從2003年探路者成立國內第一家戶外用品專賣店開始,如何樹立國內第一的戶外運動品牌成為探路者管理層面臨的新問題。

探路者创始人盛发强,在户外用品上发现商机,如今做到公司上市

卓奧友峰海拔8201米,是世界排名第六的高峰。2007年王靜登頂卓奧友峰,正是在這及其體現勇氣的運動中,王靜認識了一起同行的同伴王石。當王靜提出和他合影時,王石被這位團隊中惟一的女性震驚了,並欣然答應做探路者的代言人。

之後,他們的公司奇蹟般地成了中國戶外用品市場2008年度銷售量和市場佔有率的龍頭,並在創業板上市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