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業、高利率,新能源汽車成為投資好渠道?——非法吸收存款1400餘萬,5名犯罪嫌疑人被提起公訴

註冊成立投資理財公司,宣稱投資新能源汽車等新興行業,以高額利息為誘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1400餘萬元……近日,在舟山開設多家理財公司的何某等5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檢察院提起公訴。

邀請市民到酒店吃“免費”大餐

42歲的舟山市民王女士經營著一家小店,手頭較為寬裕,時常琢磨投資理財的事兒。去年5月的一天,一名自稱闊譽新能源汽車公司經理的金姓男子來到店裡,向王女士推薦起公司理財產品:“我們公司是做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非常有前景。公司即將推出理財產品,利息很高……”

過了幾天,該公司在岱山一家高檔酒店大宴賓客,請王女士等前來了解理財產品的市民們吃了一頓大餐。宴會上,該公司宣稱,公司理財產品的投資年收益率高達15%,其中7.2%在客戶投資後立馬以現金形式返還。

王女士現場見證了該公司的“實力”,當場簽下了7萬元的單(購買理財產品)。作為當天簽單的額外獎勵,她還領到了一袋米和兩瓶食用油。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王女士感覺找對了理財方式,又陸續投入了74萬元。

岱山的這家公司,只是闊譽公司在舟山的一家分店。2016年至2017年間,闊譽公司先後註冊成立了舟山闊譽投資(定海店)、闊譽乾景新能源汽車銷售服務公司(普陀店)、闊譽乾景新能源汽車銷售服務公司(岱山店)3家線下實體店。

這3家店以發傳單、口口相傳等方式,向公眾宣傳闊譽公司投資新能源汽車銷售、租賃等行業的“雄厚實力”。事實上,3家分店門口各擺著幾輛新能源汽車,但它們從未對外銷售、租賃過,只是闊譽公司向公眾宣傳理財產品的幌子。

線下、線上齊開工,被害人遍佈10餘省市

闊譽公司不僅在舟山開設線下實體店,還註冊成立舟山闊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線上平臺吸金。

台州的張女士就是通過闊譽公司的線上平臺進行投資的。2016年8月的一天,有人通過QQ將張女士拉入一個投資理財交流群,群裡成員都說闊譽理財產品可靠,很多人還曬出了惹眼的盈利數額。

“利息比銀行高不少,而且也有實體店,本金也可以隨時提現。”經過一番考察後,張女士在闊譽公司線上平臺註冊成為會員,第一次充值了幾萬元,購買了一款短期理財產品。後來,她發現收益確實不錯,又陸續充值了150餘萬元。

“最初只要點擊平臺裡的‘提現’欄,就可以提現的。”張女士說,直到去年10月,她發現不僅利息沒有準時到賬,而且本金也無法提現。當時,她在平臺裡尚有56萬餘元未提現。

跟張女士一樣通過闊譽公司線上平臺進行投資理財的客戶還有幾十人,他們遍佈浙江、江蘇、山西、上海等十餘個省市,各自的投資額從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

非法吸收存款1400餘萬,5人被公訴

實際上,闊譽公司實為寧波某投資集團的下屬公司,該集團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農場等領域的業務,因經營不善,去年年底資金鍊斷裂。集團負責人被寧波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作為該集團的下屬公司,闊譽公司的資金鍊也隨之出了問題,無法向投資者兌付本金。去年12月12日,闊譽公司負責人何某向我市警方投案自首。

經查,2016年以來,何某在舟山先後註冊成立了3家實體店及一家線上投資平臺,僱傭劉某作為三家門店的總負責人,金某、張某、金某傑等人分別作為各個分店的負責人,以支付高額利息、給付紅包、發放禮品等為誘餌,通過網絡、散發傳單等方式大肆宣傳,在未經銀監部門批准的情況下,向民眾非法吸收存款1400餘萬元。

犯罪嫌疑人何某、劉某、金某、張某、金某傑共同或者夥同他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數額巨大,其行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近日,定海區檢察院對該5人提起公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