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宣講|“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專題:生命驛站裡的溫情守護

市南宣讲|“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专题:生命驿站里的温情守护

王雅夢 區衛計局宣講員

如今,生活好了,每個人都想有質量的活著,甚至,有尊嚴的離開。然而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的繁重,空巢老人多、照顧老人難,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是一個人人皆有的願望,也是我們白衣天使們為之奮鬥的夢想。

市南宣讲|“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专题:生命驿站里的温情守护

2011年7月,市南區人民醫院醫療專護病房開創了“醫養結合新模式”。對於每一個有失能老人的家庭來說,住在這裡可以享受醫保政策,簡單的說,就是用最少的錢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醫療資源。科室創立之初,這項工作剛剛處於起步階段,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靠著不斷摸索和學習,醫院建立起了醫養結合工作特有的工作流程和護理模式。在這裡不僅僅是簡單的打針發藥等基礎性護理操作,更多的是生活上的護理和心理上的支持。幾年來,在一個個不大的病房裡,一群風華正茂的年輕姑娘們,和一群即將走向終點的耄耋老人,演繹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市南宣讲|“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专题:生命驿站里的温情守护

李奶奶是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患者,她的獨生女兒很優秀,從小到大都是老人的驕傲,名牌大學畢業後就留在了上海工作。老伴去世以後,女兒便把媽媽接到了上海生活,可是不久,老人生了一場大病後就不能生活自理了。故土難離,而且工作繁忙生活繁重讓女兒也很難忠孝兩全、盡心照料。李奶奶堅決要回家,女兒把媽媽送進了我們的醫療專護病房,臨回上海前女兒哭了,她怎能捨得把不能自理的媽媽獨自留下,病房裡,年輕的姑娘們笑著安慰她:“回去吧,你的無奈媽媽一定能理解,你在異鄉奮鬥、成功,這也是實現媽媽的夢想啊”!她千般無奈、萬般掛念的把媽媽交給了這些大多數比自己年齡還小的姑娘們,而這群姑娘們沒有讓她失望,她們用比她更專業更細心的心照顧著李奶奶。老人不愛吃飯,日漸消瘦,護士長帶頭,全科的護士們每天輪流變著花樣從家裡給老人帶飯,她們用攪拌機打碎一勺一勺的喂,還一邊餵飯一邊陪她聊天,為的是能讓老人能開心了多吃兩口;每到夏天,因為擔心李奶奶受涼感冒,不能開空調的姑娘們就在桑拿房一般的屋子裡給她一點點的擦洗著身體,可自己身上的衣服卻從內到外像被水泡過一般。為了讓老人聽清她們的聲音,姑娘們就用嘴巴貼著耳朵和她說話,從不嫌棄她嘴裡因身體不好而散發出的濃烈異味。雖然無法表達,可姑娘們感受的到,李奶奶每次看到這些“女兒”們,眼裡總是充滿著欣喜和感激。李奶奶的女兒每次從上海回來,看到雖然已不可能康復但卻總是乾淨利落、滿眼笑意的媽媽,那種激動、欣慰、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市南宣讲|“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专题:生命驿站里的温情守护

80多歲的老人入院時全身壓瘡12處,在姑娘們的照料下傷口漸漸好轉,兒女們笑了;腦出血的兒子躺在床上8年不能動彈,在姑娘們的護理下能眨眼點頭了,老母親哭了……就是這群姑娘們,用最甜美的笑容和最周到的行動讓數以百計的患者能夠有尊嚴的生活和離開,也讓他們的家人心裡更加踏實和安慰。她們徒手觸摸每一寸皮膚,與植物人患者做接觸交流;她們不顧腐肉的強烈刺激,堅持每天給壓瘡患者做清創換藥;她們不知成全了多少人,人生當中的最後一個夢想……

在大家的努力下,多項行業規範和原創的42萬字《醫療專護病房工作手冊》撰寫制定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內專業領域裡的空白。從一無所有到建成行業規範,只用了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目前,獨具特色的“醫養結合模式”已經逐漸形成。而對每一個失能患者來說,這裡可能是她們生命最後的驛站,但是卻有著永遠守護的溫情。

對生命的尊重與守護,是這群年輕的姑娘們令人欽佩的職業品德,更是黨對人民最真摯的關愛。在這蓬勃發展的時代,社會現狀和百姓關切問題不斷變化,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始終是我們奮鬥的目標。醫養結合的探索之路任重道遠,讓病房不再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讓每個人感受到生的美好和希望,這就是我們所有醫護人員最初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