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45万亿商誉的深度分析,系列文章七:怎么甄别白马和黑天鹅

A股1.45万亿商誉的深度分析,系列文章七:怎么甄别白马和黑天鹅

7怎么甄别“白马股”和“黑天鹅”

同是收购,同是巨额商誉,有的是“白马股”,有的却是“黑天鹅”,怎么甄别,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看上市公司自身质量

上市公司如果本身做得就很不错,说明其经营管理能力很强,有能力把收购来的业务做好,实现“1+1>2”,这样的并购有益。

而主业做得一塌糊涂的公司,不要指望他们能把收购来的公司经营好,造成损失计提减值的可能性很大。

二看上市公司是否跨行业

同行业的并购,是为了延伸产业链,或者形成规模效应,这样的并购有益。

而跨行业的并购,往往是为了操纵股价,原始股东好套现,这样的并购,等大股东减持后,变成“黑天鹅”可能性很大。

三看被收购方的动机

如果被收购方是为了寻求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品牌效应等资源,被并购后与上市公司一起成长,这样的并购有益。

如果被收购方只是为了获利退出,被并购后或者业绩承诺期满了后,就退出经营,甚至另起炉灶,这样的并购就很危险。比如,当时如果牛客高价买走我家的那头牛,那头牛又特别依赖我的喂养,而我当时志向不在养牛而是当保荐人,等我离开牛塘后,牛必瘦成狗,还卖不了当时的肉钱。

四要密切关注被收购方的经营状况

密切关注被收购方的经营状况,特别重要,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在上市公司年报和半年报的“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里面“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章节,会列示被收购公司的净利润、净资产的数据,大家可以把它与的业绩承诺进行对比,最好再通过各种途径打听下被收购公司的近况。

最后,我们来看看一些媒体列示的商誉高风险股票,比如全景网提示的“商誉减值,小心这24只个股”。

A股1.45万亿商誉的深度分析,系列文章七:怎么甄别白马和黑天鹅

这里面确实有一些高商誉上市公司存在高风险,但也有一些公司,并购前上市公司经营得就不错,并购也是围绕主业进行,并购后业绩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如纳思达、顺利办、金科文化、当代明诚等,这样的公司,不该视为“黑天鹅”,而该考虑是不是“白马股”。

因此,商誉有利有弊,我们要根据个案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欢迎关注本塘主的“放牛塘”号,这是一个牛气冲天的塘塘,我的访客们必沾牛气、投资必顺。后续更精彩。

本塘主讲的下一主题是“壳公司,哪些有望升天,哪些必下地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