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賦能,不顛覆

經濟日報記者 秦海波

業內人士都知道,傳統車險行業是一個不太“經濟”的行業。一個佐證是,目前中國車險市場規模約為8000億元,但用於賠付和維修的金額只有4000億元。另外4000億元去哪裡了?答案是,中間商(渠道)的腰包。解決傳統中間商環節多、鏈條長、效率低的問題就是北京車與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車車科技”)的“小目標”。

車車科技成立於2014年。最初,公司以車險智能引擎推薦為切入點,先後與國內50多家保險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並創建了車險垂直交易平臺。隨後,車車科技又開放互聯網保險平臺入口,連接百度地圖、途虎養車、線下修理廠、洗車店等流量端口,覆蓋出行、汽車導購、二手車、保養、售後、金融、消費等場景,建立起整合線上線下的車險交易體系。

數據顯示,車車科技成立4年來,已幫助險企實現了超過40億元規模的保費收入。由於表現突出,公司先後獲得多輪融資,其中不乏順為基金、寬帶資本、中澤嘉盟、中金匯財等知名投資機構。2017年9月份,車車科技收購亞洲最大的保險經代集團泛華金控旗下車險業務板塊,並因此獲得了全國性保險經營牌照,能夠輻射全國100%地市。

在車車科技創始人兼CEO張磊看來,車車科技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重大的進展主要得益於三點。

首先是渠道扁平化。車車科技打通了保險公司接口調試、集合報價、險種選擇、支付出單等各個環節,並不斷開展優化提速,讓用戶更加快捷方便地得到適合自己的產品及實惠的報價。“以前,傳統車險中介賣一張保單要切走40%至50%的佣金,車車科技只要5個點就可以了,消費者自然會感覺物超所值。”張磊說。

其次是產品定製化。經過4年的積累,車車科技的大數據應用已基本成熟,在車險產品的精準推薦和非車險交叉推薦上均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公司目前已擁有千萬級的用戶數據,建立了60多個分析維度,可分別從人、車兩方面形成數據“魔方”,通過分析消費者消費習慣、支付行為、車輛基礎信息、險種喜好、理賠記錄、車輛更新頻次等方面的數據,智能測試出一個家庭的保障需求,從而不斷優化平臺的險種推薦。同時,車車科技還嘗試從單一的車險銷售業務擴展到家庭保障業務,公司非車險保費已經連續多月實現翻番增長的好成績。

第三是協作生態化。車車科技將自身定位為可以幫助場景端實現流量變現的互聯網保險科技公司,即通過技術幫助線下場景與線上場景的保險流量變現,讓保險科技賦能新零售。張磊介紹說,車車建立的“保險新零售”體系,能從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產品採購、合約管理、日常運維等層面打造端到端的在線服務流程,實現保險營銷線上線下業務一體化,並可通過數據驅動讓用戶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實現產品多元化和反向定製。

在張磊看來,車車科技並不打算顛覆誰。“傳統的保險經紀代理公司是車車科技的客戶,2億多車主也是我們的客戶,流量端合作伙伴如百度地圖、今日頭條、小米金融等還是我們的客戶。”張磊說,在經歷了交易平臺、開放平臺等發展階段後,車車科技順勢提出“保險新零售”,用互聯網技術全面賦能保險營銷體系,推動保險從產品銷售端轉向用戶需求端、從金字塔銷售體系轉向全景銷售體系、從追求銷售利潤轉向服務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