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馬明哲的三個「賦能」

金融界網站8月28日發表文章,對平安的“三個賦能”戰略規劃和進行介紹。文章指出,“三個賦能”以平安構建的五大智慧生態圈為起點,依託搭建起來的業務場景,留存流量和資源,實現場景+客戶+服務的生態閉環,這是科技賦能生態。有了業務場景和服務交易就自然跟底層的金融產品掛鉤,這是生態賦能金融。當用戶與平安的捲入程度從最初的場景,到業務,最後再發展到金融服務時,不斷強化的用戶黏性進一步拓寬業務場景,實現金融賦能生態的良性循環。

文章認為,五大生態圈圈內圈外的互動與轉化,一方面為平安的核心金融業務提供了大量的潛在客戶;另一方面,通過科技平臺輸出,幫助社會提升效率、整合資源、改善服務。全文如下:

“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生態;生態賦能金融。”

當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擲地有聲地講出這句話時,全場安靜的可以聽到記者們快速敲擊鍵盤的聲音,這無疑是中國平安2018年中期業績發佈會最為焦點的一句話。

這三句話,總結了平安過去十年的工作,講述著平安當下的戰略規劃,描繪出平安未來的商業藍圖。

如何理解馬明哲的三個“賦能”

科技賦能金融

“我們要利用科技手段,讓金融核心業務發展的更好,更有競爭力,這是第一步。”——馬明哲

過去十年,平安在科技研發方面投入資金超過500億元。截至2018年6月末,身為金融巨擘的平安,科技專利申請數累計達6121項。十年間,平安的科技成果陸續運用到傳統金融業務中,在同業中極具競爭力。

誠如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兼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在發佈會上所說:

智能化的銀行沒有插上科技的翅膀,肯定不能叫智能化,我們有一個強大的集團,這個集團不光客戶資源豐富,它更大的優勢是科技。

不僅是銀行,平安起家的保險業務同樣運用了科技,比如平安產險的510極速查勘、平安壽險的智慧客服等。科技金融的深化運用一方面助力公司降低成本、提升客戶體驗及金融業務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對外輸出服務形成盈利模式,同時有助於提升公司的長期估值水平。

十年時間,平安率先轉型,用科技讓傳統金融業務騰飛。按照每年將營收的1%投入技術發展測算,未來十年,平安對科技的投入至少會達到1000億元。眾所周知,科研是一項耗時耗力耗錢的工作,平安願意斥巨資並長期投入到科技創新中,只為實現一句話——把簡單留給客戶,把複雜留給自己。

科技賦能生態

“我們把過去建立起來的科技手段拿出來,用它賦能生態,生態包括金融、醫療、房產、汽車和智慧城市五大生態。我們通過生態融入到社會,融入到客戶的服務當中。”——馬明哲

在馬明哲道出三個“賦能”之前,平安集團副首席執行官兼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提到了社會未來發展的兩大趨勢:

一、科技改變人類的做事習慣,對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二、客戶的消費習慣在改變,年輕的消費者更願意在網上做研究和分析,尋找合適的產品。

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和更新,人們的消費方式也在改變,網絡已經成為了很多消費者的入口。今年3月,平安首次提出“金融+生態”戰略,圍繞著人們活動“醫、食、住、行、玩”打造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房產服務、汽車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

相對於“金融”,“生態”則是一個更大的概念,包含著一種相互關係,更包含著一份構造美好生活的願景。

那麼,平安構建的五大生態圈是什麼?

發佈會上,李源祥為了讓記者更直觀地瞭解平安的五大生態圈,他以醫療生態圈為例進行講解:

簡單理解平安醫療生態圈的佈局,主要是抓住幾個入口。好醫生是線上流量入口,萬家醫療搭建診所是線下的流量入口。把萬家注入到好醫生,這樣就能打通線上跟線下。醫保科技則是抓住支付方的入口,最後通過我們的健康檔案,將入口打通,形成生態圈。

如何理解馬明哲的三個“賦能”

平安集團副首席執行官兼首席運營官陳心穎則在發佈會上介紹了智慧城市:

在平安看來,智慧城市的全景圖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教育、智慧財政、智慧醫療、智慧安防等N個應用場景,智慧城市就像圍棋中的天元,讓上述所有的應用場景都有了一個結合的紐帶。通過智慧城市,平安可以很好地將其五大核心技術,包括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雲平臺等與應用場景結合,為民生服務。抓住了智慧城市,就盤活了平安所有的科技成果運用,將各個場景的運用有機聯繫在一起。

如何理解馬明哲的三個“賦能”

從平安高管們的發言可以看出,平安對五大生態圈的構建是非常系統化的,佈局精密細緻,並且是自上而下不斷地深化和落實。

其實,平安轉型科技做生態,並不是什麼都做,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馬明哲曾表示:平安決定要不要做一個生態圈,會關注五大核心要素:第一,它是不是個入口?第二,它的規模夠不夠大?第三,它必須有高門檻。第四,他能不能轉化價值?第五,是否可以複製?基於此邏輯,平安已通過科技平臺輸出,將科技創新成果深度應用於五大生態圈,為生態圈合作伙伴和社會實現提升效率、整合資源、改善服務。

以平安的區塊鏈技術為例,在探索金融+生態的戰略模式中,區塊鏈為新型金融生態的形成注入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區塊鏈金融生態發展的三部曲,分別為研發滿足金融級需求的底層技術、應用於實際場景、向整個市場開放。目前,平安正從第二步邁向第三步。比如面向金融行業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壹賬鏈,使得平安將從“應用”走向“生態”的道路上,以至服務整個金融生態圈,打造為開放的區塊鏈平臺,為其他機構與政府監管部門賦能,共同提升中國區塊鏈技術運用水平,努力營造透明高效的運用環境。

李源祥在發佈會上對平安五大生態圈的現狀進行了點評:

經過幾年時間的發展,平安的生態圈基本上搭建完畢,還在不斷升級優化。

未來,我們繼續對五大生態圈充滿期待!

生態賦能金融

“當我們生態建立好之後,我們希望用生態來賦能金融。過去傳統的金融模式是先賣產品再做服務,現在是先提供服務再提供產品。我們相信未來在金融業的發展,這是一個全球的趨勢,這就是我們提出來的金融+生態的戰略。”——馬明哲

李源祥在發佈會上一段話講出了“生態賦能金融”的運行模式:

未來,我們會繼續通過我們的生態圈跟客戶互動,通過在生態圈之間的互動,在生態圈之間轉化我們的客戶。

李源祥還不失時宜地舉了一個案例:

平安收購的汽車之家是很多年輕消費者的買車入口,平安銀行透過汽車之家的入口,轉化了很多年輕的消費者,申請平安銀行的車主信用卡,一天產生的信用卡申請量超過5000。

這個例子完美闡釋了生態如何賦能金融。過去三十年,金融領域一直是平安的核心業務,未來也會是平安的主陣地。建立五大生態圈,是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完善、更生活化的服務,通過其他生態圈的入口,以及生態圈之間的互動,轉化客戶。

如何理解馬明哲的三個“賦能”

當然李源祥因為時間的原因,只是點到為止,其實在五大生態圈中,轉化還可以繼續。

購買汽車的客戶轉化為平安銀行的客戶,從汽車服務生態圈轉化進入到金融服務生態圈中;在金融服務生態圈內,又可以選擇其他金融服務,比如車主必備的車險服務,成為平安的保險客戶,這樣在金融服務生態圈內又完成轉化……

五大生態圈圈內圈外的互動與轉化,如同化學反應一般,為平安的核心金融業務提供了大量的潛在客戶。在生態發展起來後,再把金融注進去,藉助科技的力量搭建起來的生態,反哺集團的綜合金融業務。

與2017年業績發佈會剛提出“金融+生態”戰略時相比,2018年中期業績發佈會迎來了平安該戰略成果的小豐收。除了核心金融業務繼續穩健發展之外,平安的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業務實現營運利潤46.07億元,在集團營運利潤中佔比7.0%,同比提升6.4個百分點,發展速度令人驚歎!

如何理解馬明哲的三個“賦能”

雖然發佈會只持續了短短一個多小時,平安高管們卻為我們清晰地描繪出平安未來的宏偉藍圖,馬明哲的三個“賦能”更是寓意深遠。

未來,我們對平安充滿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