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禹州有奇石,能下“金蛋子”!


神:禹州有奇石,能下“金蛋子”!


神:禹州有奇石,能下“金蛋子”!‖老家許昌

文‖張延偉

近日在網絡上讀到一則奇聞。說是貴州省三都縣境內有座登趕山,山腰部位裸露出一塊長20米、高6米的崖壁,令人感到驚奇地是這塊石崖每隔30年會產一次“蛋”,人稱“產蛋崖”,被附近的村民視作好運的象徵,人人以擁有石蛋為榮。石崖“下蛋”的秘密迄今無人能解,為此當地政府懸賞50萬尋求答案。

這不禁使我想起了早些年多次聽老人們講過的一個神奇傳說。在和我老家月灣村相鄰的大木廠村境內,有一塊比“產蛋崖”更神奇的石崖,每年都會產一次蛋,而且產的是“金蛋”!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聽我慢慢道來。

大木廠村地處具茨山脈老山坪腳下,據說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得力將軍力牧養馬放牧的地方。力牧被拜為將軍後,在“涿鹿之戰”中為黃帝戰勝蚩尤立了大功,黃帝就把他原來養馬放牧的地方作為封地賜予他,稱為“大牧場”,後來慢慢就被叫作“大木廠”了。


神:禹州有奇石,能下“金蛋子”!


在大木廠西北方向老山坪半山腰,有兩座重疊的山丘,山丘前方最上面突出部分的岩石形狀分別像兩個高昂的雞頭,人們根據“雞頭”上面“雞冠”大小對其加以區別,上面的叫“公雞嘴”,下面的叫“母雞嘴”。乍一看,這兩座山丘好似一對兒公雞和母雞在“壓蛋兒(交配)”。

據說,他們原本就是天宮裡的一對神仙夫妻,公雞在天宮裡擔任昴日星官,每天負責“司晨啼曉”。有一回,玉帝要大擺筵席宴請各路神仙,不料公雞一時疏忽,只顧和母雞纏綿,結果耽誤了“叫明兒”,惹得玉帝震怒,下旨將他倆貶落凡間,在大木廠一帶化作山丘岩石。

不料夫妻倆痴情不改,化作山石也相擁相抱,依依不捨。結果天長日久經受大地浸潤,汲取日月精華,竟慢慢有了靈氣,母雞在每年年三十兒夜裡都會產下一隻金蛋。

有個人稱“南蠻子”的南方人,從河北“趕風水”趕到這裡,從中看出了“門道兒”。

於是每年的農曆臘月下旬,南蠻子務早務晚都會來到這裡,住在山下一位老婆婆家裡,只說是來這“拜藥”而已。等到大年初一凌晨,南蠻子趁日頭尚未升起的當兒,爬溝上崖來到“母雞嘴”下面,從一個剛好能伸進去一隻手的石窟窿裡掏出一隻金蛋來,然後下山辭別老太太離去。老太太雖然覺得南蠻子行蹤詭秘,但也不好多問什麼,只把他當遠方的客人盛情款待。

如此多年過去,南蠻子年齡越來越大,再長途奔波顯得力不從心起來。於是這年他收了金蛋以後,把其中的秘密告訴了老太太:“老人家,感謝您多年來對我的盛情款待。實話對您說吧,您家北面的母雞嘴,是一隻金雞,我每年來這裡就是為了收走金雞下的蛋。您看我現在年老體衰,也走不動了,今後這金蛋就留給您來收吧!”

老太太心中暗喜。次年的大年初一,她差兒子上山,果真在石窟窿裡摸到一隻金蛋。有了金蛋,老太太家裡修房蓋屋置田地,日子很快好起來了。


神:禹州有奇石,能下“金蛋子”!


這樣過了幾年,老太太去世了。臨終之前一再叮囑兒子:金蛋只能在大年初一凌晨日出前去收,不能晚更不能早。可他兒子心想,金蛋雖好,一年才能收一回,而且還要爬溝上崖擔風險。反正金蛋都在金雞肚子裡,不如我一次全給掏出來,豈不省事又省力?

於是在這年的臘月三十下午,老太太的兒子就帶著斧頭、鋼鑿出發了,他來到母雞嘴下,用鋼鑿照著那個石窟窿猛勁兒鑿起來,直到天擦黑才把石窟窿給鑿開了。頓時,雞肚子裡發出了耀眼的光芒。他伸進頭去一瞅,只見裡面擠滿了大大小小的金蛋。他不禁欣喜若狂,趕緊伸手去抓,可是奇怪的是,這些金蛋只要一被他抓在手裡,就全都變成了普普通通的石頭蛋兒!

從此,金雞再也不會下蛋了。只留下一個“金雞下蛋”的神奇故事代代傳頌,更向人們昭示著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人生知足才能常樂,貪得無厭最終只能換來一無所獲!


神:禹州有奇石,能下“金蛋子”!


【作者簡介】張延偉,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禹州市國土資源局,業餘碼字為樂,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有文字散見於各級報刊和網絡媒體。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