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世民不殺開國功臣?

皮皮蝦君寶


這個問題我昨天回答過:

對於這個問題主要原因有3個:〖年齡差異〗、〖社會輿論〗、〖出身形成的對比〗

第一個原因:我們都知道唐太宗出生於599年,貞觀十七年在皇宮裡置立凌煙閣以此鼓勵功臣這就有我們熟知的凌煙閣24大功臣,武德九年也就是玄武門之變的那一年(公元626年)威逼唐高祖李淵退位後,同年改年號為貞觀開始了長達23年貞觀長歌統治時期這時唐太宗年滿28歲,而民間廣為流傳的房晦杜斷說的就是房玄齡和杜如晦,翻開相關史料我們會發現他們倆一個出生於579年另一個則出生於585年,而大家熟悉的諫臣魏徵更是和唐太宗之間相差差不多一個輩分,而那時的唐太宗又恰恰是春秋鼎盛,沒有道理說這些大臣會白髮人送黑髮人,太宗皇帝會時運不濟英年早逝吧!

第二個原因:我們都知道社會輿論無論是在現在還是在古代對於政治家而言都是不可不考慮的一個因素,而且在封建社會帝王我實施的政策和方針一個根本的目的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我們說唐太宗一生雄才偉略但是他也有無法抹去一頁那就是玄武門之變屠侄殺弟兄強佔弟媳,當然唐朝具有鮮卑血統而兄死弟繼也包括婚姻就像昭君和親匈奴以繼母之名嫁給自己名義上的兒子道理是一樣的,當然這些措施也不排除是政治需要,唐朝雖然民風開放但最基本的儒家倫理道德體系還是存在的,如果唐太宗在他種種劣跡面前還是選擇屠殺功臣的話肯定會引起輿論的一片譁然,倒不如留下他們輔助自己成就帝業,這是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必要的選擇。

第三個原因:李淵與隋朝兩位皇帝都有親緣關係,李世民的表叔是隋煬帝楊廣,他的母親太穆皇后竇氏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親侄女,再往上挖其祖父李虎是北周八大柱國之一,出身隴西李氏是中國古代十大門閥世族之首,唐太宗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加官二代,就算不造反也是可以過著錦衣玉食的公子哥生活往往這種人在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是很有自信的,他相信自己的用人之術,識人之才更加堅信自己的帝王心術,這就和明太祖朱元璋屠殺功臣形成了鮮明對比,追根尋源是原因朱元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草根起家出身很低而產生的一種自然反應造成一種心理陰影:自己平民出生都可以當皇帝那麼其他人會不會學我了?所以朱元璋屠殺功臣是他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對他而言這也是一種統治的必要。

小結:有人說康熙帝擒鱉拜先秦時期秦惠文王下令將商鞅五馬分屍還有漢高祖劉邦囚蕭何,隨便翻開史料這種例子更是數不勝數,鰲拜是康熙時期的輔政大臣更是異姓王之一,在康熙13歲親政之前鰲拜就可以說是清朝第二個攝政王多爾袞在這樣一種局面下皇帝要想重振大局就必須當斷則斷。

先秦時期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當太子嬴駟也就是秦惠文王登基的時候,當即下令將商鞅五馬分屍,其實也不難理解當時商鞅在秦國的威望足以和秦惠文王分庭抗禮,一山難容二虎誅殺商鞅唯一的選擇,再加上當時秦國的舊貴族,對於商鞅的法治建國已經是怨恨磊磊秦惠文王登基必將依靠他們站穩腳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通過誅殺商鞅來收買人心。

自古功高震主者難善終,只能說在不同環境的影響下政治家所考慮的問題依然是一個政治的大局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統治長治久安。


檸檬顏笙


歷史上大殺開國功臣的帝王並不是很多,大殺功臣最典型的就是明朝朱元璋,以及漢朝劉邦等帝王。但是更多的開國帝王,比如秦始皇、漢光武帝、宋太祖等,並沒有對開國功臣大肆殺戮。更何況向唐太宗這樣的二世帝王,殺伐功臣的可能性更小了。

開國皇帝大殺開國功臣,無外乎以下幾點原因:一是開國皇帝出身低微,多疑;二是開國功臣大權在握,威脅到皇權;三是皇位繼承人勢力較弱,不足以震懾功臣;四是這個皇帝本身有問題,嗜殺。除了第四點以外,皇帝殺功臣,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為了保持自家江山穩固。

對於唐太宗而言,其在出身上沒有包袱,且對朝臣的控制力非常強大,人也正常。因此,還不至於到達大殺功臣的地步。此外,唐太宗登極時,唐朝已經建立近10年,人心安定,正統地位已經比較穩固。不用再靠殺伐來奠定大唐王朝的權威。

唐太宗唯一詬病的一點,就是其不是正常即位,而是靠玄武門事變晉位的。不過,囿於玄武門事變以後可能存在的威脅,唐太宗對建成近臣可是進行了徹底的清算,基本上斷絕了建成勢力對皇位的威脅。所以,唐太宗在皇權已經穩固的情況下,又如何會拿功臣動手呢?

在歷史上,和唐太宗處境最為相近的明成祖朱棣,其通過靖難即位以後也並沒有大殺功臣。因此,在對於是否殺伐功臣的認識上,強大帝王的認識度基本上是相同的。歸根到底還是帝王有沒有能力控制功臣,功臣有沒有可能威脅到皇權的問題。


蘇綻


正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天子殺功臣屢見不鮮,比如漢高祖,明太祖。但唐太宗卻例外。

李世民為人寬宏大量,比如魏徵,原來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並多次建議李建成除去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非但沒有處死魏徵,反而重用他,二人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不管是武將還是文臣,大多善終。李世民還命閻立本繪製《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以此懷念。

但在眾多開國元勳中,唯有一人例外,他便是侯君集,因參與太子李承乾謀反而被殺,全家遷往嶺南。

侯君集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謀反事發後,李世民不忍心將他處死,但群臣進諫說侯君集之罪天地難容,其罪當誅。李世民無奈處死侯君集,卻留下他妻兒,以為侯君集守喪。


五味社


李世民不殺功臣的原因很多,李世民心狠手辣,對父親,兄弟兒子都能下手,所以殺功臣對他來說肯定沒有心裡負擔,為什麼他不殺呢?

1,李家王朝成分複雜,派系繁多。其核心為關隴貴族,就是他們李家和長孫家等。其餘還有山東士族,比如魏徵,盧家等。千年家族竇家等豪族。還有隋朝舊臣如宇文家族,李綱等。接著就是開國功臣派,也就是新貴族,如程咬金,秦瓊,李靖,尉遲恭等人。這些人在朝堂分為幾派,相互制衡,皇帝無需殺伐,就可以擺平朝局。而且唐建國初期,李世民君位開路不正,各方勢力依舊龐大,李世民無法得到絕對權利。

2,唐朝初期,內憂外患依然嚴重,內有天災,外有突厥,馮盎。所以無法對勳貴痛下殺手,畢竟得有人領兵打仗!

3,李世民和劉邦朱元璋不一樣,他們家本身就是貴族,在圈子裡的玩法不能和劉邦朱元璋一樣,比如楊廣就是李世民的老丈人兼表叔,公開殺舊隋人容易引發動盪!


小山村的狼哥


李世民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玄武門李世民殺了李建成李元吉等集團一家老幼,一個活口沒有留,最重要的是逼迫李淵任自己為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李淵只做有名無實的太上皇。這個時候李世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該殺的都殺了,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心腹治理國家鞏固自己的統治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李淵雖然退位但是朝中勢力還在自己的心腹活著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以沒有殺陪他一起的功臣。


夢遙路長


首先他也殺,殺的不多。不殺功臣,第一是因為自信,自己實力掌控。第二他們家族本身就是豪族,很多前期的班子都是他們家臣或者親戚。


小小的落葉420


歷史上的王朝建立都是建立在血腥當中為何大多數王朝的建立者都要殺工臣呢!因為王朝的建立都需要打敗一個王朝建立新王朝。李世民他不是開國君主不需要考慮功高蓋主的權臣和割據的藩王。他的功臣都是他的家臣是依靠李世民才有地位和權利。家臣的影響力哪能和開國的功臣比。開國功臣手中有實權可是家臣沒有這就是區別。那麼李世民只要繼續用這些人就可以建立更大的功績。那麼還有什麼要殺功臣的嗎!


雨霧江語


贊同小小的落葉網友的觀點!補充點:李世民決斷能力非常強,不按對手想好的套路出牌,即出奇制勝!很多大戰役及玄武門都是這思路。其次他不必用殺人來立威,殺手第一,勇武第一的尉遲恭,謀略第一的房玄齡,見到他都很虛,又很佩服,這老闆比他們小多了(年齡),太宗儼,不怒自威,他的能力比那些功臣們大一大截。

完了。請大家指正。


潮人深山虎


他哪來的開國功臣啊?江山是他爹唐國公廢帝得來的,而且又是隋朝的皇親國戚,王世充,李密,竇建德,本來是隋朝的一些反賊而已,根本不是正規軍的一個檔次。其實就是平反了他們。


有不為39


差不多都是自己人了。該殺的他嗲都已經殺完了,而且李世民手握兵權,別人再怎麼鬧,根本不動搖得了李世民的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