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可预期的3-5年内,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一诚不染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虽然今年楼市已经看到了“退潮”的现象,但是从根本原因来看:如果政府的扩大商品房建筑用地的供给的话,房价将依旧保持较高的水平。

在中国的社会观念里,房子太重要了,男方没有房子,这门婚事长辈第一时间就觉得这男的不靠谱。没有房子,小孩读书问题怎么解决,从小的幼儿园,到上小学初中,烦心事接踵而来。



对年轻人来说,在一线城市没有房子选择“飘荡”的人,每个月光是工资就有一半要交给房东,可以说是根本看不到留下来的希望。如果他有房子,每个月都可以省下一大笔房租,生活马上就上了几个台阶。

所以,房子对于人们的影响,更多的不是身体感受上的,而是心理上的,有房子的人,心里有底,他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做,并且实现起来也轻松。没有房子的人,一边要想着赚钱,一边还得想着应对没有房子带来的压力,可以说就不仅仅是经济压力了,还有父母三姑六婆逢年过节的叨叨。想想如果自己不用买房,只拿工资,生活可以多舒服,但是不行呐,还是得凑首付阿,这就是买了房和没买房的人不同的生活。


首席投资官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已买房的人和没有买房的,3到5年里有什么样的区别。

我的感受就是这个区别应该会很明显的,首先是每个月的定期月供会让很多买房的人,基本上不是说消费降级的问题,而是根本就很难有消费了,每天都要考虑的怎么缩衣节食。我现在就是每天想着多赚钱,如何开源节流。

现在只要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热门的一线城市等,买一套基本的三居的房子的话,正常月供都要1万上下是基本上都是妥妥的,那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也意味着要占据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比例。

更何况很多人在首付的时候还是借款过来的,所以他要在还月供的同时,还要考虑着把前面首付的欠款给还了。所以他这个除了月供要还之外,还有更多隐形的债务压力,再加上生活上的必要支出和子女的教育支出,还有老人的赡养支出,所以可见的这种家庭支出和负担是很沉重的。

但是比起没有买房的人,比较大的区别是内心会比较安定一点,毕竟有了自己的一个小窝,生活上会比较安居,没有这样的不稳定感和漂泊感。我以前就是租房遇到了各种奇葩的合租者的,同时还有不靠谱中介等等,搬来搬去真是太累了,真的是实在不想忍受了。

对于没有买房的人,虽然也有房租的支出,以及有家庭的不断的搬迁不稳定的因素,也是比较折磨人的,很难在城市里面有安定感和安全感。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影响的,所以才会促使很多人无论如何都要买一套自己的房子。但是相对来说,他的经济压力会没有那么大一点。

总而言之,一套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房子的人,意味着有很大的压力;但没房子,也意味着有很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在城市里打拼、想要立足,真的是太难了。


水禾田


你买房和没买房的人在未来3到5年内可能心态会有所反转。具体的国家政策,你可以查一查相关政策说明,或者国家的一些说明视频,内容说得更清楚,这就不再详述。我就以你提出的问题来举例说明一下。

其一,买房用于增值。买房由于房市的见顶,可以预见对房产的变现也有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那么钱对于房产价值的预期和他变现的预期可能会受挫。比如说如果我已经买房,但是往往买房的人现在价值到顶,可是二手房市场比较难开,并且你的贷款有可能还没有还完,同时国家还有限售政策,买房人需要有当地的居住证身份证等等一些条件,而同时首付也在控制,还有房产税的政策,已有住房的人就不会想要再买房,那这种情况下二手市场就会相对萧条。对于想通过买房卖出而增值的你,想达成预期就比较困难了,反而容易负债累累。

其二,买房用于自住。按照目前的房价,若题主只是工薪阶层一定会花大笔资金,并且贷款才能购买房。目前国家主导的政策,租售同权、开放租赁,包括国家主导的租赁,以及回家创业政策,那么对将来置业安家或者其他的安身立命的成本会有所降低,稳定性有所提高,同时权益更有保障,那么目前买房用于自住,则会不划算。

而没有买房的人则可以更加期待于未来的租赁市场的降低,国家的资本投入,以及政策完善,甚至国家可能推出两年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长租计划。需要做的也许就只是等待,以及目前,对于手头上资金的一理财规划和合理的增值的方案。

因此,从生活的角度上来看,己买房和未买房的人在心态上以及生活质量上,在未来3到5年时间,都会有明显的不同。


鹈鹕心理


这个问题值得思量。简化下,就是3-5年内,买房的与租房的,在生活上会有多大的不同。?

住的问题,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因此,不管过多少年,有房的人和没有房的人,都会有差别,但从现在的政策导向下,也许这种差别会进一步缩小。

过个3-5年,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生活有何不同?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这个时间段,中国房地产的长效机制也许就发挥非常大的市场调节作用。那时的楼市景象,一定会与现在有大的不同。

首先,说下房地产长效机制。大家都注意到,本轮楼市调控已进行了一年多,持续的时间前所未有,且仍然没有减弱力量的态势。自1998年中国开启商品房时代以来,中间也经历过几次的楼市调控,但这一次明显的不一样,一是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住等措施集中出击,二是调控持续时间是以往所没有的,三是本轮调控的终止线会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形成。

通俗点讲,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此举意味着中国又一轮的住房制度改革正在开启,即像报道所披露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关于长效机制所包含的内容,就像此前一些城市试点的“租购同权”,以及前一段时间很受关注的房地产税立法,都涵盖在其中。具体的说,未来,在土地、住房租赁、不动产管理等涉及住房的各个领域都将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调整机制。

其次,无论当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楼市短效调控机制,还是正在逐步建立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其目标都是指向令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稳健的含义只有两个:不能让房价大涨,也不会让房价大跌。业内已有预测,在3-5年内,长效机制对楼市的作用将逐步放大,并走向成熟。

三是,过个3-5年,长效机制确立并完善后,房地产市场或会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房价或许还会升,但波动性较小;二是,买房的与租房的,在城市生活的所享权益会进一步拉平,比如落户,比如子女入学,等等;三是,市场供应更加多样化,虽然热点城市的供给仍然还会偏紧,但成本较低的租赁房源会加速扩容,比限价房更有竞争力的共有产权住房也会在更多城市推广。

四是,已买房的人和未买房的人,在3-5年内的生活差别,只能有自己房子仍然在生活中具有较大优势,比如稳定感,比如城市公共资源分享,比如结婚成家,比如子女就学。但随着租购并举的配套措施不断完备,这种落差会被逐步缩小。有钱的就买房,差点钱的就租房,或许会成为主流生活。到那时,也许就有更多人选择一辈子租房,而不是将租房当作一种过渡式的生活方式。


波士财经


一、生活状况的不同

已有房产的人未来的生活相对稳定,不用为租房琐事操心,视购房情况不同,有房者分为全款购房与贷款购房两种,全款购房者未来几年的状况可能会略微优于贷款购房者,因为日常支出中少了房贷这一项,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贷款买房的钱并不会随着通货膨胀而涨价,这部分钱相当于随着货币的贬值而相对降价了,当然不论全款还是贷款,可以预见的是有房一族的生活状况都会比租房一族自在许多。在这几年中,有房一族即使是贷款买房也不必担心房租的涨幅,不用担心由于合同中断而被迫搬家,不必被房东刁难,生活状态更稳定,生活状况更好一点,有了可以自己的做主的地盘,意味着可以随心改变房屋设施,可以随意购买不方便自动的大件家居设施,能大幅提高生活品质。

遥想三五年后,同样工资同样职位相貌硬件也相差无几的两人即将谈婚论嫁,有固定房产就相当于如虎添翼,使自身多了一个加分点找到另一半的可能性高于无房者。而房价一直水涨船高,现在还可以考虑买不买房,以后也许就要考虑能不能买得起房了,而因此,现在无房意味着未来也许会在即将谈婚论嫁时被房子这个难题困扰。

二、后代起跑线的不同

而对已经谈婚论嫁,并打算,或者已经生育儿女的人来说,拥有自己的房子真是至关重要,房子所在地能决定孩子到了读书的年纪后能去一所怎样的学校,而对没有本地户口的人来说购房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没房子就意味着拿不到本地户口,就意味着你的孩子不能在这个城市读书,如果没有一套房产,三五年后你的孩子即将入学,难道要将孩子送离身边让孩子在户口所在的老家远离父母独自求学吗?也许老家有老人可以帮忙看管孩子,但远离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并无益处,有房与无房,对后代的成长环境有难以忽略的影响,在有房的基础上还有房区选择等问题,暂且按下不表,但有没有房,直接决定了后代的起跑线有没有落后其他孩子一步。

三,有没有房对生活的影响很大

总而言之,有没有自己的房产对生活的影响真是难以忽视,经常听人说买房要趁早,这句话不是没有依据的,根据市场分析,未来几年内房价很难下降,反而会根据各方需求政府管控供不应求等原因日益上涨,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可能现在手里的钱还够首付,三五年后连厕所的首付也付不起了。因此,如果对未来有一定要求,希望生活稳定,还是趁早置办一套房产比较好,当然这个要视个人情况再做决定,不过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几乎百利而无一害。


坤鹏论


13年老公买了一套130平的三手房,房龄20年,房价45万,月付2000,我和老公当时的工资一个两千,一个三千,还了房贷只够吃土的,我俩还每年出去旅游,天天捉襟见肘。老房子特码的一月通一次下水道,差点没疯,后来老公自己买了个通下水道的机器,一个斯斯文文的文科男天天通下水道,真是醉了。14年底结婚,我俩都4000多工资,开始有点积蓄了,15年底怀孕前,我已过上衣服随便买,化妆品随便造,每年远游一次的生活。16年生了闺女,闺女满月买车,此时,老公的年收入已经到了15万,我也在休完产假后生了职,我们俩的公积金加起来也存了20万了,银行里的存款也奔20万去了。然后就感觉新房子在向我们招手了。现在就是纠结是卖了再买,还是直接买,现在这套房子市值超过了100万,新房子如果买四室的学区房要超过200万。

从来没说过这些,只想表达一下生活靠自己创造,虽然父母都是退休工人,可我们从来都是靠自己双手创造。不依靠任何人,感恩生活,希望我们越来越好


小美丽48617701


我们两口子都私企打工,一个做财务,一个货车司机,本来有个套二住着,老人没同住,想买个套三的,将来父母只剩一个时住一起好照顾,最后我一时冲动看了套开发商尾房套四,九月交房六月买的准现房,138平,总价110万,当场刷信用卡付了2万定金,回家就后悔了,想着这贷的钱杂还的上呀,但想着不买订金不退,卡债得还,当时手上有二三十万现金,然后借首付付了六成为了少付息,仍买了,有压力就有动力,接兼职,做投资,少买衣服,5年过去了,现在贷款已清,这五年该孝敬老人的一分没少,二胎也生了,房子目前值280万,很庆幸当时冲动,要不这会两孩子,以后大了杂住,而且五年中接了很多兼职现在仍然在做,收入源也拓宽了


柠檬115116561


我也来谈谈我的买房感受吧,2015年年底在重庆南岸区弹子石买的房子,那会儿刚大学毕业工作一年。我所购买的小区门口就是地铁环线入站口,当时正赶上重庆房价正低的时候,建筑面积76平米的高层,买下来56万,首付了40万,贷款15万,每个月还房贷950元。房子是期房,2017年12月份接房。2016年下旬到现在重庆房价暴涨,我买的是一期,去年加推的二期一套76平米的房子已经在100万以上啦。



重庆是生养自己19年的地方,自己的父母在重庆,房子在重庆,小孩在重庆,所以回老家发展也有了动力和方向。去年买了一辆15万的车,贷款3年6万,一个月车贷1850元,想的是把车贷还完就回去。



新闻方向盘


我和老公2008年结婚,那时候老公手里有他们家里给的钱,大概30多万。当时房价好点的一万,我们住的不在市中心,几千吧。老公死活不买,觉得房价不靠谱,会跌。我们两工资加起来不到一万。后来有了孩子,搬家搬了五六次,眼看着房价一天天涨上去,焦虑!直到孩子六岁,上小学前,不买房就上不了学,或者不能正常上学,是2015年年初。从2008年到2015年,房价涨了3-4倍吧,我们期间也创过业,炒过股,亏亏赚赚,手里有个七八十万。就这样,被逼无奈,7.8月份看房,看了没几次,就定下来了,二手房,330万。10月份下定,11月份过户,年底交房。还算顺利,借了亲戚的钱付首付,我们自己贷了了大部分款。总算定下来了。2016年初,房价跳涨,到16年年中,我们房子又翻翻了!还好,赶上末班车,否则现在肯定买不起了!我们都有公积金,前三年还款压力不大,今年还买了车,生意也有所好转。老公原来爱玩不着家,现在可能觉得压力大了,也没心思瞎玩了,每天就想着怎么赚钱。以前错过了就错过了,现在还是向前看吧。未来房价怎么样不知道,只盼着多赚点钱,早点还银行贷款。一家人安安稳稳最重要!


静静思考1978


以前买了房的人跟现在没买房的人,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不买房的原因很简单,手上的钱凑首付紧巴巴的,每个月背负月供感觉就像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可是,房价大涨,月供也随着收入的提高和货币贬值因素而轻松对付。问题是,以前不买房的人现在已经很难再买的起。所以江湖传说经常烦着你的是房产销售,但你最要感谢的人也是这一群人,当初咬咬牙的话现在生活将会是另外一个天地。

可能,有些人还要感谢坚决要自己买房的丈母娘。

经过了这一轮上涨,房价已经高企,这个时候到底应不应该买房,未来三五年怎么样确实是令人头疼。没有人敢打保票,但是手中有房心里不慌。刚需者什么时候上车都是对的。房价涨的时候是纸上财富,跌的时候也不会卖。

如果总是观望的人,那么之后不管能不能低价入市,总之精神会高度紧绷。自住者没有什么影响,投机者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