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哲学的兴起

近代哲学的兴起

漫长的中世纪终于快要结束了,在这西方长达一千年左右的时光里,战争和疾病是主题,基督教因此扮演了拯救世人的重要角色,成为唯一能看到的光,这光带来的希望不在尘世,而在天国。因此,只要能摆脱永世的诅咒,这人世间时常发生的酷刑也成为一种人们愿意承受的必然。

无能为力,无所作为,尘封了一千年的人类的自由性和创造力,终于被某些具有伟大人类灵魂的头脑逐渐冲破,直至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光芒普照大地。从此,一种普遍重视人类实践的伦理观,在近三四百年的时光里,改变了西方,也塑造了今日的现代世界。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罗素认为有四项伟大运动为近代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中世纪。

近代哲学的兴起

第一就是发生在15、16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第二个就是伴随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导向,那些文艺复兴的旗手更感兴趣的是人,即人文主义的兴起;第三个相伴人文主义同时发生的,就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人人都是传教士”人人都可以借助《圣经》和上帝连接;最后一个就是发端于奥卡姆的批判,基于经验研究的科学的复兴。而在这其中,源于中国的两个伟大工具的发明,促进了上面四个伟大运动的开展,这两个伟大的发明就是印刷术和指南针。


复兴是对柏拉图的回归,用数学比例来定义艺术之美

说到文艺复兴,就必须提到一个地方,就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如果去欧洲,我觉得有两个地方必去,一个当然是雅典,那里产生了古希腊三贤,爱琴海边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另一个就是佛罗伦萨,这个城市诞生了但丁、米开兰基罗、达芬奇以及后来的伽利略。所以罗素说:“文艺复兴最重要的策源地是佛罗伦萨。除了雅典,还没有任何城市能像佛罗伦萨这样,造就过这么多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从这,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是土壤,在历史某一时期,某个地方,就会有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集中爆发。而少数地方,个别巨人,他们在前人的成就上建构了一座座丰碑,对人类产生了深远和巨大的影响。而佛罗伦萨的兴盛,离不开一个欧洲最早也最有名的商业贵族家族:梅狄奇家族。差不多从1400年开始,这个商业家族统辖佛罗伦萨达三百多年。

近代哲学的兴起

文艺复兴核心的就是两点。一个是对于美的发现,什么是美呢?文艺复兴的巨匠们找到了古罗马的人体美、古希腊的比例美和哲思之美。将这些结合,美的感觉被具有完美形式的数学进行表达,比如黄金分割线,断臂维纳斯的上下比例,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主义再次复兴,“美存在于适当比例的和谐之中。”罗素感叹道:“在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观念里,更重要的是他们再次强调了毕达哥拉斯与柏拉图的数学传统。世界的数字结构再一次受到重视,并取代了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尽管后者曾使前者黯然失色。这是导致16、17世纪科学探索复兴的主要发展之一。”

近代哲学的兴起

文艺复兴第二核心也是从数学方面来的,它导致了从神到人的回归。因为一定比例数学的发现,人便成为了具有理解和把握这个世界的真相的主宰者。人们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并提高自己的数学技能,那他就更接近于神的地位了。总之,借助源于古希腊时期数学发现,文艺复兴使得人在上帝的面前,充满了自信,展现了作为人的力量,并且隐约地,宗教生活不再神秘,而成为一种习俗和例行公事广被接受。这一点,特别类似于上层权力在今天中国社会的现状。当绝大多数中国人借助信息工具进行理性探索时,他们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所思考的深度广度,不见得比高层少。所以那些曾经的神秘地,深居简出隐藏在红墙内的上层权威人物,不再被民众所崇拜,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有家庭有感情。

高层政治和民众的日常生活相脱节,它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一种例行公事,是经过数十年保留下来的一种中国特色的政治习俗。事实上,文艺复兴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他的《君主论》里已经清晰地论证了权力的来源和运作方式:赤手空拳的预言家总是会失败。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君主的权术


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很明确,对于君主不要用道德来衡量,君主应该权衡情况,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即使用一种恶的手段,也是为了保证更大多数的善。甚至善恶根本不是马基雅维利愿意讨论的话题。我们今天所说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核心就是:如果你想获取权力,那么你就必须冷酷无情。他的理论,让后世那些具有野心的政治领袖,在进行残酷杀戮时毫无负罪之感,心理上得以解脱。在政治哲学方面,继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之后,就是英国人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出版的《利维坦》。

近代哲学的兴起

在17世纪,随着宗教改革和民族国家的兴起,教皇的神权逐渐衰落,而由那些君主们建立的民族国家越来越强盛,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英国,法兰克人的法国,日耳曼人的德国。君权成为国家的核心权威。霍布斯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之下,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国家的存在和君主的绝对权力的。

霍布斯首先论述了人的理性和情感,他认为理性是后天实践得来,而人类的情感中则有一种先天的谋求牺牲别人、保全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人们处在某种战争状态中。因此人们因此达成约定,共同服从于一个权威。这个权威就是代表人们行使统治的君主。只有统治者不能提供保护的时候,人们才可以废止这个约定。

近代哲学的兴起

霍布斯用《圣经》里一个叫“利维坦”的巨兽来称呼这个由人们根据契约组建的社会,这就像一个由无数普通人组成的“巨人”,具有某种比个人更大、更强的力量。单个人的力量在这个巨兽“利维坦”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以至于我们被它巨大的力量裹挟而不自知。霍布斯描述的巨大怪兽利维坦,和蜂群非常类似,蜂群的厉害不是单个蜜蜂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所谓的“涌现”的作用,具备了远远超越单体的超能力。


笛卡尔:理性至上的近代哲学之父

我们这里所说的理性,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避免感情用事的客观,而是对于人类而言,动用大脑皮层去来理解、认知这个世界的能力。如果说理性的思考在霍布斯和培根那里,还只是人类实践的前提,而到了笛卡尔这里,则成了人的全部。如果说柏拉图是古希腊思想的奠基者,那么笛卡尔就是近代哲学之父。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我思故我在”,他从怀疑一切出发,在没有得到严格的证明之前,所有人的观点,包括上帝也是不可靠的。那么什么是证明世界的起点呢?为了能够拥有更多安静的时间用来思考这些问题,笛卡尔参军了,因为当兵可以不受外界的干扰,从这我们看到,贯穿整个西方历史,像笛卡尔这样的沉静思考者太多了: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

近代哲学的兴起

有一天特别寒冷,笛卡尔躲在一间小屋的炉子旁,等身体稍暖和后,他陷入了沉思之中,那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轮廓已经清晰浮现。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为起点,从此时此刻“唯一能够确信的就是我的思考”展开了他对世界用数学几何的证明。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笛卡尔是一个数学主义者,他认为数学在认识世界真理方面,扮演了一个确认无疑链条的核心工具。唯一能够确认就是此时的思维,从公理出发,一步一步推导整个世界的图像。

近代哲学的兴起

现在来看,笛卡尔的伟大,不在于他理论的具体内容,而在于他那种对人类思维能力即理性的无限信任,并且将人类思考的理性推而广之到每一个身上。对于我们人类理性这一珍贵品质,笛卡尔认为人人平等,而其中的区别仅仅是有的人比另外一些人运用地好一些而已。这也就自然而然推导出,只要充分运用理性,人人可以自我负责,人是自由的,不必依靠宗教和君主权威。总之从笛卡尔开始,运用理性探寻客观世界,建立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成为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毕生追求,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应该是斯宾诺莎,尽管他不容于他那个时代长达一二百年之久。


斯宾诺莎:泛神论的人本主义先驱


斯宾诺莎被后世称道的是两点,一是他大胆超前,论证令人叹为观止的思想体系,另一个就是他始终隐遁,甘于清贫,过着一种真正的哲学家的生活。他一辈子不受干扰安静沉思,靠磨镜片为生,终因长期磨镜片产生粉尘得病,四十几岁就去世了。他所在地区的统治者愿意提供给他一个大学教授的职位,但他思考后还是拒绝了,他说一来我不知道我的哲学能够让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第二是如果我一旦去了,就影响我的静思。他说:“我放弃讲学的原因,仅仅是由于珍惜宁静的生活。要过这种生活,我想最好还是维持现状吧。”

近代哲学的兴起

斯宾诺莎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泛神论”,他把理性当中对上帝的信仰推到一个极致,他证明了这种信仰,而这种信仰则是和宇宙同一的上帝。在西方历史当中,关于信仰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宗教化人格化的上帝信仰,一个就是自然的泛神论。自然(或宇宙)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存在,他的特性在我们每一个个体当中显现出来,他是唯一是实质。基于此,人类智慧可以看作上帝智慧的一部分。因此他说:“心灵的本质在于以某种无始无终的观点来领悟事物。”这方面我们做得越好,就越接近于和上帝(宇宙)同一。

斯宾诺莎坚持明确性。他说:“谬误的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领悟力和洞察力,而让残缺混杂的理念掺杂其中。” 罗素赞叹斯宾诺莎的体系是哲学史上最杰出的“体系结构范例”,是“西方哲学的一座丰碑,尽管他的严肃风格有点像《旧约》的色彩,但它仍然是一种伟大的尝试,因为它以古希腊人的宏伟气魄向我们指出,世界是一个可以理喻的整体。” 作为犹太人,他的离经叛道的言说被所在的犹太社区驱逐,斯宾诺莎似乎是古代犹太先知和古希腊哲学家的混合体,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而这信仰却是清晰的理性给予的。同笛卡尔一样,对于人类的理性信任,对于人的智慧是上帝一部分的不妥协的认知,斯宾诺莎可以看人本主义的近代始祖。


近代哲学的兴起


无论笛卡尔、斯宾诺莎还是莱布尼茨,他们都倡导了人的理性的先导性,并在理性之上建立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思想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基石,如同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一样,是建立在几个公理之上,正如斯宾诺莎从7个公理论证他的伦理学。但今天我们明白,这些公理是先验的,这就是欧陆哲学的特点。罗素比喻,笛卡尔等人所建立的欧陆哲学体系,是一个倒金字塔,以先验的公理和几个推导作为塔尖的支点,之上是整个主体塔基。而英国的经验哲学则恰好相反,它将每一个被充分验证过的“真理”当作金字塔的基座。这样,当这些先验的观点受到质疑时,不至于导致整个大厦的倾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