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带着一年级的孩子预习、复习,孩子的反馈也还可以,但是一考试就砸,这是怎么回事?

apple3798126


我家孩子去年上一年级。有一段时间,我也天天带着他预习复习,之后我还会给他出题目,让他做一下。孩子的反馈不错,但等到考试,同样类型的题目,换一个考法,他还是不会做直接空着,或者做错了。

当时看到他的考卷,看到被扣掉的分数,我真的是觉得很无奈。

事后我在反思,我可能要更专注两点:

1.孩子预习复习了,我出了两道题,孩子也做对了,是不是代表孩子真的懂了?

从好几次考试的情况来看,不是。考试的灵活性更强,题目一变,孩子反应不过来。

怎么办?继续讲!不断重复!

2.孩子当时的确是懂了,也会了但是考试的时候又忘了。

这倒是也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六七岁的孩子忘性大。

怎么办?交叉复习!

比如现在学到第四单元了,回过头来,把第二单元的内容再捡回来,给孩子复习一遍。

孩子还小,真的有一个开窍的过程,慢慢来吧,急不得。反正我们家孩子就是这样,现在二年级了,省事儿多了。您家孩子的希望就在前方。加油!

欢迎您关注我哦,我是小公主变形计,专注儿童教育。


小公主变形计


从描述看,我觉得是方法问题!身为数学老师就谈下数学吧,一年级认知特点是动手实操+情景带入引导提问为主。而不是照着书本念。其实书本上很多情景导入,家长往往没有去真正让孩子去经历。这样他就无法通过自身经验来理解概念,更谈不上去运用已学知识了。考试分数不能代表孩子真实数学能力。还有就是发下来的教具,几个家长用了呢。我是王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的精品问答!因为最近一直更新自己的一年级趣味数学专栏,核心教育观是激发孩子自主学习动力。所以无论从形式还是趣味性,都精心设计,欢迎题主去了解。双11特惠中!

一年级数学学习过程

拿一年级数与形各举一例吧。

① 数的组成和分解

10的组成和分解,是凑十法和破十法的基础,是20以内加减法心算的基础。学习循序渐进,预习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理解了,理解了不等于能熟练运用了。也许是考试成绩不好的一个原因,另外就是兴趣问题,学习有了兴趣才会去专注,才会去保证正确率,才会更有自信,更愿意学,这就是学习的良性循环。兴趣是起点!可以从8个苹果分两个盘子实际动手来练习。

② 生活中的各种形状

先从摸得着的立体图形开始认知,然后剥离出点线面。这些不同图形的特征,往往直接来自于孩子生活里的经验,否则无法转化为自己的理解描述出来,背知识没有用,理解才重要,图形计数才会去按自己的理解去分类计数。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比较容易混淆的。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认知方法


一学堂王老师


这个问题好像是一年级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家长也在一起探讨这样的问题,而且显得特别焦虑。大家都觉得自己作为家长已经尽心尽力,可为什么孩子的成绩一塌糊涂?



首先,家长每天带孩子预习,复习,但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预习复习的过程中,主导作用在家长这里,家长引导孩子,孩子跟着家长的思维常态进行,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给孩子一张卷子,问题就都暴露出来,说明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家长在辅导孩子预习,复习之后,也要给孩子一个小小的测试,那怕是几道简单的题目,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也锻炼了孩子的应试能力。



其次,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不会审题。这也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一个原因,因为年龄小,认识的字少,加之练习少,对于题目要求,孩子理解不了,所以就产生误解,题也做不对。家长可以从审题方面下手辅导,也是提高孩子成绩的一个方法。



用对方法,积极辅导,不要焦虑,你的孩子也可以成绩优异。


余争的世界


问题出在一年级孩子对辅导的过度心理依赖上,在家里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是一对一,而到了班级里却失去了这种特殊“待遇”,因为老师面对全班同学是一对多。当你的孩子得不到老师一对一的关注时,他就跟不上正常的节奏,尤其是在考试时。

为什么一年级孩子一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呢?主要源于孩子识字量小,不能独立读题。不管是在单元测验还是期中期末考试时,都需要监考老师给全班学生读题目。而有些视觉和听觉缺乏专注的孩子,弱点就充分暴露出来了——跟不上或者干脆不跟老师读题的节奏。老师读完题了,你的孩子如果还没有完全理解题意,那他在答题时就要靠猜或懵了。

为了解决孩子注意力专注和思维反应速度,需要在家里专门对孩子进行好习惯养成,如读题时的视觉专注练习,闭上眼听题时的听觉专注练习,两遍读完后,你考一考孩子,刚才题目是什么意思?如果孩子说不出来,说明他刚才在听题时没有专注,或者理解能力跟不上。

而对于读题这个环节,家长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节奏,语速、停顿、轻重、语气都要表现出来,特别是语速和停顿,如果你不注意,只要速度快就容易让孩子听不懂,理解不了。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家长要采取先慢后快,先易后难,先短后长的原则,让孩子逐步适应。


韩国成老师


1.孩子做题依赖性太强,没有养成独立审题做题的习惯。

孩子如果平时学习的时候,是家长和老师给他读题,在读题的过程中,其实就等于把这道题进行了讲解。这样孩子可能会做。但是考试的时候,他需要独立的审题。如果孩子理解力比较差,那么不能够独立审题,明白题目的意思,那么他就不会做了。

所以平时写作业的时候,尽量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家长和老师不要过多的参与。

孩子如果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就跳过这道题,先写下边儿的。等他把所有的作业写完后,统一问家长。不要一边儿写一边儿问。

2.孩子做整张试卷的时候,需要持久的注意力。

孩子平时做题可能做的只是一类题,孩子会做,但是在整张试卷儿上有各种各样的题,综合能力差的孩子就蒙了,就不会做了。

整张试卷儿一气儿做下来,需要孩子有持久的注意力。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孩子平时写作业的时候有边玩儿边写的情况,那么他在答整张试卷上就显得比较吃力。

其实一年级的知识点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孩子有做过几张整张的模拟试卷儿,进行过整张卷的练习,那么,还是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的。


禾页老师


首先对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的态度点赞!

往往父母关注孩子学习的孩子成绩都不会差。

但是题主说“一考就砸”那么肯定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题主没有发出来孩子的试卷,所以不是很清楚问题出在了哪里,我只能就我遇到过的和经历过的一些案例以及我的一些经验大概的罗列一下,题主看看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吧。

问题分析

一考就砸的问题最容易找到的其实就是看看孩子“砸”在了哪里。

一年级的孩子遇到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不理解”而是“不认识”。由于识字量的问题,导致他们在读题上会遇到两个困难:1、题目的答题要求读不懂;2、题目讲的是什么看不懂。

这种情况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早起阅读量比较大的孩子、幼儿园“小学化”过的孩子很少会出现这种问题,往往需要适应一段时间的是那些幼儿园真的就是主要光去玩的孩子。

但是别担心,这个问题不会一直存在,它会随着孩子学习的往前推进慢慢的就得到质的改善,至于改善的速度,往往取决于孩子父母关注的程度。很显然,题主恰恰是非常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那么这段时间是很快就可以过去的。

分析试卷是必须要做的事儿。

因为它可以反映出孩子过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孩子比较常见的问题除了读不懂题之外还有:粗心、书写不规范、频繁擦除导致又脏又乱、答题太慢做不完题。

不读懂没关系,慢慢练都会解决的。

粗心是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数学中体现的更是明显,一般来说还是练得少了的缘故。语文粗心往往是因为“字”不熟悉和做题少经验不足导致的,这都不是很难改正的问题。

书写是大问题,因为这个改起来会很慢,需要家长多点耐心要求孩子必须认真,橡皮尽量少用!

答题速度一般来说取决于日常书写速度和题目的难易程度,后者我们很难把握,前者我们却是可以在日常锻炼的,计时完成作业、做作业的过程中不许做别的事情等等这都是非常有效果的训练方式。


再有的可能性问题就需要看题主孩子的卷子了,必须说是字词不会?课文内容掌握不好?计算能力不过关?一些数学概念没彻底搞清楚?这个都是有可能的,需要看到卷子才好判断。


日常辅导学习建议

问题分析可能没有什么针对性(毕竟不知道具体错在了哪),那我就讲讲题主在日常辅导孩子过程中可以参考的一些方法吧。

1、学习习惯上的要求。

正如上面所说,效率是很关键的,要让孩子能够坐得住——起码是学习的那个时刻是能坐得住的。能坐住了然后才能谈得上效率。禁止学习期间上厕所、喝水、吃零食、玩橡皮、玩尺子、抱着玩具学等等,可以在休息时间做这些事儿,一旦学习了就不许做了。

2、字词课文每天检查

只要是学完一课那就听写,需要背诵的一定要检查背诵,必须非常熟练才行。听写的时候建议你不要只填写生字,课文里的字词你认为孩子有不会的那也给他听写上。

3、给孩子读题、讲题的时候不要只

题主也说了,孩子“孩子的反馈都还行”,到底是怎么个行?你的“行”的标准是什么?我给你个标准吧:让孩子给你讲一遍!只要孩子能讲清楚了,那就真的“还行”!切记不要总是认为你只要说过的孩子就都能记住,根本不会的,因为你讲的东西会很多,而且是没有条理性的,这些东西在孩子听来是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概念的!而且还有一点——没几个孩子会靠听就能学会的,不是吗?

4、坚持抓计算

每天坚持做口算,计时做!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一定要快。

可以跟孩子比赛。

5、有规律的安排作息时间&制定奖惩机制

作息计划表应该做一个,不光是为了提高效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我认为是让孩子清楚他每天要做什么事儿,然后你还要给他讲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儿。

奖惩机制对于小低年级的孩子是特别有效的管理办法,不要奖励的太大,关键在于“奖”的本身,哪怕就是个小红花孩子也会喜欢的,这是一种认可和肯定。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过渡,真正意义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刚开始很难适应。作为家长,这个时候只有好好引导。老师规定每天晚上要复习当天所学的,让其彻底消化吸收。还要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让其有些印象,老师上课时孩子就不会一脸茫然,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都是一样的,刚开始孩子学拼音老师要求每天晚上录音,孩子在一边读得很流利顺畅的,可是一对着手机就发慌,每天晚上的作业都要录好几次才能成功,如今习惯了就顺利了。


一年级的孩子,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的,自己家长辅导得还行,但是考试成绩就不理想。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一年级考试是因为自身识字不多,老师念题他听不懂。第二:做题速度慢,老师念题时大部分做完了他就会念下一个题,如果慢了可能没听到下一个题,或许下一个听到了上一个没做完又不记得上题是什么,导致失分。第三心理素质不行,见到试卷紧张,头脑一片空白。第四:掌握不牢靠,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练习。考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书写。

随着智能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如今的很多家长,都停职在家辅导孩子的学习,照顾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后劲十足。我们作为家长的只有耐心引导孩子,让他们慢慢适应。步入正轨进入状态就好了,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经验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希望大家留言讨论评论!


睿谦成长记


你被孩子的表现,和老师的虔诚给骗了!首先,孩子跟着你学习,可能看似很认真,其实他心里早已九霄云外了,因为他无法抗拒你,只能心里去想,就是走神!你问老师孩子表现学习怎么样,老师跟你很熟吗?我想任何一个老师,只要你问孩子情况,都会对家长说孩子不错,因为她没必要得罪你,如果你平时在强势一点,凶吧一点,老师躲还来不及呢!所以孩子学习不要看过程,看结果!结果证明一切,当然一次考试考不好,可能发挥失常,每次都这样,还考虑换种方式教孩子学习了


南和胡子


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形式,其特点是在一定时间内解答一定数量、不同题型的题目。

在成年人看来,一年级的课本很简单,但对于孩子来说,课本里的内容象散落一地的珍珠,孩子因为年幼意识不到珍珠的重要性,更没掌握捡珍珠的技巧,刚开始的时候因不得要领而感觉吃力。

这个时候比考出高分更重要的是,保护好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是个枯燥的事情,孩子只要能坐得住,愿意学,比啥都强。

前几次的考卷还在吧?改错了吗?家长看下已考过的卷子,把卷子手写或机打一份让孩子再做一遍或几遍,按卷子当时的考试时间做,如能顺利完成,卷子上所有的知识点孩子都掌握了,如果有地方出错,学习薄弱的地方就找到了,进行针对性练习,再做卷孑,直到这张卷子完全没问题。

平时学习和考试的关联,学习的过程是“捡珍珠串珍珠”的过程,考试是规定时间内按要求串珍珠,预习和复习做到了“捡珍珠”,平时多练“串珍珠”,熟能生巧,考试就不怕了,也就是具备了应试能力。“串珍珠”就是自己准备些题册多做,选那种有时间限制的。

“串珍珠”的能力培养的越早,应试这条路走的越顺。多些课外阅读吧,学习的理解能力来自于阅读量,课外读物读的少,在学习上很吃亏的。


阿娥你好


是不是你平时给他读题,考试老师没给读题?我们一年级上学期老师老师都给读题,下学期题目基本都认识了,就不读了。班里有个小朋友识字少,老考60 70的,下学期把考试题目常用的字认识了就都90 95以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