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漫寒冬”,全世界都想知道發生了什麼


關於“國漫寒冬”,全世界都想知道發生了什麼


8月27日,千秋葉漫畫在新浪微博發佈消息稱,漫畫平臺大角蟲已累計拖欠作者稿費數百萬元。

10月31日,騰訊動漫官博發佈回應稱,因為騰訊內部部門調整,將把部分作品轉入付費。

11月2日,《財經》雜誌發佈新聞稱,據可靠人士透露,網易漫畫已確定賣身給B站,但具體的交易時間及價格未知。

頻發的新聞,多變的政策,都能讓人們找到足夠的焦慮理由。然而,在看似毫無關聯的子事件背後,誰都不知道“國漫寒冬”到底意味著什麼,但是有很多人自以為知道。

【 國漫產業的預期沒有發生改變 】


對於凱撒而言,羅馬就在那裡。同樣,短期震盪並沒有改變國漫行業長期投資邏輯。

國漫行業的產業天花板很高。目前,全世界最大的IP公司是以動漫文化起家的迪士尼,市值1727億美元。近期發佈的《全球娛樂品牌營收排行榜》顯示,前20的娛樂IP中,來自漫畫的數量是小說的兩倍以上。


關於“國漫寒冬”,全世界都想知道發生了什麼


相比於網文頭部公司,現在進入動漫公司的估值依舊是屬於比較便宜的階段。2015年,集合了江南和唐家三少的大神圈獲得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南派三叔的南派泛娛目前的估值也早超過了30億人民幣。而在cp圈,當時簽約夏達、擁有黃金戰隊的夏天島的估值不過5億。


關於“國漫寒冬”,全世界都想知道發生了什麼


平臺方面,2017年12月,快看漫畫完成了規模1.77億美元的D輪融資,是目前漫畫領域規模最大的一筆融資。作為目前漫畫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公司,這個價格相比於網文第一的閱文集團近500億的市值,仍有較大距離。

事實上,當下注意力經濟的風口,正在從文字轉向圖文閱讀。11月1日,臺灣作家唐諾在《讀者的流失是全球性的現象》中表示,儘管出版業的萎縮是難以逆轉的全球化趨勢,但是文字本身的力量,依舊是無法被其他媒體形式所替代的。


關於“國漫寒冬”,全世界都想知道發生了什麼


在大陸,線上閱讀的增量大部分也被漫畫閱讀所吃掉。

這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相比於五光十色的流媒體世界,文字閱讀的吸引力正在被快速削弱。未來,娛樂流量的風口將會快速向閱讀(圖文),觀看(視頻),體驗(遊戲)三種載體靠攏。在閱讀門類中,圖文閱讀正在以輕小說和漫畫兩種載體快速擠佔純文學閱讀的市場份額。

可以說,國漫產業成為下一個IP經濟風口的預期並沒有發生改變。相反,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推進,正在得到強化。


關於“國漫寒冬”,全世界都想知道發生了什麼


(科技的發展正在快速改變人們的娛樂載體)

【 驅動模式換軌引發行業震盪 】


國漫的前景是美好的,現實也是殘酷的,二者共同構成了當下中國動漫產業的矛盾統一。

過去幾年,資本的快速流入極大加速了漫畫產能的擴張。對於資本而言,通過金融槓桿降低入行門檻,以金錢換時間是一種非常划算的手段:在識字率93%的中國,一人一臺電腦就實現了網絡文學入門創作;但要實現漫畫內容生產,則需要作者具有較高的美術基礎和用畫面講故事能力。這決定了中國漫畫創作人群的基數永遠無法達到閱文旗下網文作者和滴滴麾下專車司機那樣龐大的規模,只能依靠利益誘導同樣具備圖文生產能力的設計師、美術系學生進入生產流程。

“內容翻番,閱讀免費”的策略,進一步吸引更多讀者湧入消費國漫,以此構成了互聯網漫畫平臺崛起的紅利基礎。

然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網民增速放緩,流量邊際逐步逼近,這種模式變得難以為繼,國漫行業也到了更換驅動模式的關鍵時刻。

由免費模式向“免費+付費”多種閱讀模式並存過渡,是當下市場正在上演的一幕。全免費模式有利於前期搶佔市場,但不適合建立良性的商業閉環;平臺補貼稿費換取流量的做法也給企業運營帶來了巨大的現金流壓力。因此,隨著互聯網漫畫用戶數突破1億大關,建立新的造血機制迫在眉睫。目前,以閱文集團為代表的網文行業的付費閱讀收入佔比約為70%。

當然,免費閱讀漫畫並不會全然退出歷史舞臺。未來,漫畫內容生產必然是流量、營收、口碑三佔一的部分,免費作品將逐步演變為平臺頭部內容的代名詞,兼具好故事和廣告效應。像過去一樣,既沒有閱讀量,口碑也不高的作品,是絕無可能吃到平臺稿費的。

平臺爭奪的焦點,也將更多向優質產能集中。


關於“國漫寒冬”,全世界都想知道發生了什麼


(左為快看漫畫,右為大角蟲)

【 重點關注馬太效應的後續影響 】


驅動模式換軌引發了行業震盪,繼而引發了後續一系列連鎖反應。

首當其衝的是中小平臺估值模型的崩潰。自從中國漫畫由雜誌載體過渡到互聯網平臺後,估值體系也進一步發生了迭代,基本沿用了互聯網公司流行的“用戶數*用戶價值”的算法。隨著行業發展,馬太效應開始快速顯現:目前,快看漫畫和騰訊動漫的頭部漫畫閱讀量已經達到千億,而大角蟲最熱的漫畫也不過十億級別。在此背景下,排名靠後的漫畫平臺用戶基數不如頭部平臺,孵化IP效率也競爭不過,估值模型徹底崩潰了,自然也就失去了融資的可能。

如此看來,在馬太效應進一步將門檻抬升之前,堅決跳出小而美,選擇與更擅長運營的B站結盟的網易漫畫,不可謂不明智。

相比於排名靠後的中小平臺,目前位居行業第二身位的騰訊動漫並沒有受到資本層面的壓力,更多仍是出於內部調整的考慮。10月31日,騰訊動漫官博發佈回應稱,“在騰訊新的“平臺與內容事業群”成立後,我們將作出調整,把部分作品轉入付費,由用戶和市場來決定作品發展。”

知名漫畫人士河伯表示,執行免費轉付費策略後,根據互聯網的二八法則,騰訊動漫保留了絕大部分的頭部作品,流量應不至於降得太多;很多人氣不錯的作品即使“腰斬”了也不會立刻停掉,而是轉為付費閱讀,騰訊的新付費政策勢必會向作者傾斜,應能刺激部分作者和公司來嘗試做付費漫畫。而對於付稿費的簽約作品,騰訊動漫未來很可能會像集英社那樣,實行末位淘汰制,籤新作的前提是淘汰舊作。


關於“國漫寒冬”,全世界都想知道發生了什麼


【 變革之下,漫畫創作者們該何去何從 】


宏觀層面的蝴蝶煽動了翅膀,在行業微觀引發了風暴。

對於漫畫創作者而言,資本的退卻,倒逼行業進入一個作品升級的階段。漫畫創作者們只有奮勇向前,不斷拿出更高質量的作品,才能收穫讀者付費閱讀,或者從平臺那邊收到可貴的稿費。

快看漫畫創始人兼CEO陳安妮是這麼形容這一進程的,“資本的寒冬雖然到來了,但是它並不以為著漫畫的寒冬,因為資本回歸理性的時候,這個時候更能得出來哪些作品或者哪些平臺能夠堅挺到最後,到這個時候反而是大家迴歸理性,看待作品本身價值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反而是更好的作品能夠更加凸顯出來。”

這個過程需要資本、平臺、漫畫CP三方更為緊密的合作,其合作的目的在於輸出更為優質的作品。在都叫獸看來,所謂優質作品,未來將圍繞流量、營收、故事三部分交叉展開。

流量型作品,即能夠為平臺帶來大量新增讀者的作品,仍將受到平臺的青睞。短期來看,各家平臺的稿費支出仍將大比例保留,但考核標準將有望上浮。對於平臺方而言,免費作品必定是需要撬動大量流量的作品,即閱讀+廣告二合一的產品。

營收型作品,即付費作品,隨著騰訊動漫著手力推,未來將迎來一個比例的攀升。除了降低平臺的內容支出,付費閱讀更大的價值在於,在IP孵化過程中增加一道付費檢驗的環節。

故事型作品,即擁有好的故事,可以通過下游IP交易完成收割的漫畫。例如《鏢人》,其流量表現較為一般,但勝在畫面、劇情,同樣能夠實現名利雙收。

上述三個要素兩兩組合,同樣能夠獲得有趣的收穫,如《魔道祖師》(流量+營收),《快把我哥帶走》(流量+故事)。

顯然,對於有志於在此深耕的從業者,寒冬才是夯實基礎,在下一階段拉開差距的關鍵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