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對專制關中的咸陽王馮異竟如此信任,實在讓其他開國帝王汗顏

光榮與艱辛——努力中興漢光武(53)

主筆:江湖閒樂生

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隨著東漢軍隊攻下朐縣(今連雲港市西南),斬殺江淮軍閥東海王董憲,劉秀已基本統一了關東。東漢統一戰爭的重心遂從東線轉移到了西線。駐紮在長安的徵西大將軍馮異,也感覺肩上擔子陡然重了起來。

如今漢軍在西方面對的敵人,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西南方的蜀帝公孫述,一個是西北方的隴右大軍閥隗囂。

但劉秀相信,只要有馮異在,公孫述和隗囂就別想東進關中哪怕一步,他對這位徵西大將軍真是放心到了極點。

劉秀對專制關中的咸陽王馮異竟如此信任,實在讓其他開國帝王汗顏

但是,他們君臣間能有如此相諧,之前還是經過一番波折的,而正是因為這番波折,才使得馮異與劉秀成為史上模範君臣,兩人友誼,堅不可摧,牢不可破。

原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隨著馮異在關中的權威越來越大,甚至未經上報就擅自斬殺了犯法的長安縣令,於是朝中就有些人坐不太住了,便偷偷上書給劉秀打小報告說:“馮異專制關中,斬長安令,威權至重,又申理冤屈,懷來百姓,以至民眾歸心,號為咸陽王,恐有異志,陛下當小心提防此人。”

也難怪有小人度君子之腹,馮異以徵西大將軍專任西方,手握關中軍政大權,不僅連戰連勝、所向無敵,而且恩威並施,軍民歸心,其派頭實與“關中王”無異。且這關中三輔之地乃中國的核心地區,自秦以來便是帝王之基業所在。而這徵西軍中鄧曄、於匡等諸將都是馮異親手提拔或收降的親信,其中並無一人可掣肘其權力,只要馮異把函谷關一封,然後與隗囂和公孫述結成戰略同盟,這關中就能成為他的獨立王國。

劉秀對專制關中的咸陽王馮異竟如此信任,實在讓其他開國帝王汗顏

圖:馮異劇照

然而,劉秀看了這舉報的奏章後,卻只是一笑,然後派人將它轉發給馮異看。馮異看後大驚惶懼,忙上書陳情,對自己先斬後奏長安縣令一事進行謝罪,並表明自己絕無異志,最後要求皇帝准許他暫回洛陽朝中任職,畢竟如今這事實在太敏感了。

不料劉秀卻拒絕了馮異的請求,一者關中乃對付隗囂和公孫述的前沿、又屢經戰亂,這攤事兒也只有文武雙全且行事穩重的馮異能搞得定;二者劉秀這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馮異,這世界上誰都有可能擁兵自重做咸陽王,只有馮異絕對不可能!劉秀之所以發書給馮異看,只是讓他自明心跡,以清謗言罷了!於是,劉秀回詔道:“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

劉秀對專制關中的咸陽王馮異竟如此信任,實在讓其他開國帝王汗顏

馮異得詔,非常感動,便在建武六年初親自來長安朝見述職。劉秀為了徹底消弭謗言,特地召來朝中全部新進大臣,介紹道:“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披荊斬棘”典出於此)完了又對馮異大加賞賜珍寶錢帛,並下詔回顧了當年河北患難之情,時君臣闔陷危難,餓凍交迫,幾至喪命,幸馮異忠心追隨,又辛苦搜得熱豆粥(傳說臘八粥源出於此)、麥飯獻上,而成全了劉秀生平最香甜的兩次救命晚餐,如此深誼厚意,天地可鑑,一日未忘,永誌不忘。

劉秀對專制關中的咸陽王馮異竟如此信任,實在讓其他開國帝王汗顏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碗粥!”現在群臣全明白了,劉秀與馮異兩人間感情不是自己能比的。他們是兄弟,是摯友,是生死與共的患難之交,這份情誼無可替代,誰也無法動搖他們。

馮異看了劉秀所下詔書,回顧往事,也不由感動的垂下淚來,頓首道:“臣聞管仲謂桓公曰:‘願君無忘射鉤,臣無忘檻車。’君臣相勉,終霸齊國!臣今亦願國家無忘河北之難,小臣不敢忘巾車之恩。”(馮異投奔劉秀於潁川郡巾車鄉)

劉秀對專制關中的咸陽王馮異竟如此信任,實在讓其他開國帝王汗顏

劉秀聞聽此言,笑涕交加,忙下座扶起馮異,撫慰一番,又留他在洛陽小住十幾日,君臣久別重逢,相聚日短,自然要天天泡在一起,吃吃飯,喝喝酒,聊聊天,同時商量一下怎麼對付公孫述與隗囂。

商量來,商量去,臨別之際 ,馮異終於想出了一個妙計。原來隗囂起事之初,曾與隴西諸將血盟:“凡我同盟三十一將,十有六姓,允承天道,興輔劉宗。如懷奸慮,明神殛之。高祖、文皇、武皇,俾墜厥命,厥宗受兵,族類滅亡。”盟書血跡未乾,他卻欲反漢獨立,這便是背盟棄義、欺騙神明,如今涼州“擁漢派”士大夫對他已多有不滿。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劉秀心領神會,茅塞大開,遂與馮異相約,待天下大定之時,君臣當再聚洛陽,歡會痛飲,共享這來之不易的太平!最後,劉秀還下令馮異的妻兒老小全都隨馮異回關中,以示對馮異的絕對信任,並由此徹底封住那些打小報告的小人嘴舌。

消息傳出,朝野震驚,沒想到劉秀身為帝王,卻對功高震主的強臣如此之信任。前朝的劉邦與後朝的朱元璋若地下有知,當萬分汗顏。

就這樣,馮異離開洛陽返回長安,積極籌備伐隴事宜。同時劉秀亦依照馮異之計,派出多位使者,使用分化離間、拉攏示好等政治手段,說服了隗囂手下鄭興、杜林等好幾位儒宗大名士,及其後方重要盟友——河西五郡大將軍竇融、金城諸羌部落等歸順了朝廷。

公孫述與隗囂見此,都深感危機,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年的時間裡屢次聯兵侵入關中,但都被馮異擊退。可馮異卻把功勞全推給了其他將領。劉秀大為感嘆,下詔稱馮異功若丘山,卻不自矜功伐,盛讚其謙讓之德。

建武八年,馮異又以偏師伐隴,連斬隗氏大將,劉秀對他非常滿意,遂又下詔表揚他道:“聞吏士精銳,水火不避。購賞之賜,必不令將軍負丹青,失斷金。”(斷金者,即“兄弟齊心,其力斷金。”所謂生死之交也。)

這就不像表揚信,倒有點像情書了。

然而,眼看伐隴戰爭就要大功告成之時,一條噩耗忽傳至洛陽京師,劉秀聞之悲不自勝,

原來,由於馮異多年征戰,戎馬倥傯,竟然積勞成疾,於建武十年夏攻打隗氏大本營落門(今甘肅武山東北)時,黯然病逝于軍中。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馮異將軍之大樹英姿,令人千百年下,想見風采。

而劉秀痛失臂膀、好友、忠臣、良將,這無論對他的感情,還是他的統一大業,都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打擊。

再憶起當年河北創業,他們君臣相濡以沫,榮辱與共,同生死,共患難,一起為了國家的前途而努力,不曾想四年前洛陽一會,至今竟已永訣,將軍一去,大樹飄零,他們再沒能等到天下大定君臣歡聚痛飲的一天。

落門,落門,竟落我大將也,悲夫!人世間沒有什麼過不去,只有再也回不去。暮色蒼茫中舊路已不見,無奈,向前看吧!

劉秀遂下令,賜馮異諡號為節侯,而以其長子馮彰繼承他的陽夏侯爵位。第二年,劉秀思念馮異,又封馮異次子馮欣為析鄉侯。第三年,又封馮彰為東緡侯,食三縣之封邑。

劉秀身為皇帝,卻擁有如此深厚的君臣友誼,比之其他開國之君又不知強上幾倍?

↓猛戳左下角「瞭解更多」,更多精彩就在下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