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脈口訣歌,收藏一下吧

中醫把脈口訣歌,收藏一下吧

長脈

左寸脈長心火盛,心煩失眠並多夢。

左關脈長肝氣逆,胸肋脹滿帶呃逆。

左尺脈長奔豚證,少腹攻衝常作痛。

右寸脈長滿逆定,肅肺降氣法宜用。

右關脈長土鬱病,呃逆嘔吐胃脹痛。

右尺脈長腎氣強,根固柢深體健壯。

短脈

左寸脈短心氣虧,心悸氣短不得眠。

左關脈短肝氣鬱,胸肋滿悶善太息。

左尺脈短小腹痛,月經淋漓是漏證。

右寸脈短肺氣虛,咳嗽氣短精神疲。

右關脈短胃氣痞,胃脘滿悶常噯氣。

右尺脈短真陽衰,精滑夢遺火不實。

洪脈

左寸脈洪心熱盛,目赤口瘡頭痛證。

關洪邪熱在肝經,煩躁易怒遍身疼。

左尺脈洪膀胱熱,小便淋漓或尿血。

右寸脈洪因肺熱,口燥咽乾喘急煩。

關洪吐逆鬱口渴,皆因胃熱使其然。

右尺脈洪大便秘,腹滿下血苦難言。

微脈

左寸脈微心內驚,心虛血少頭又疼。

關微氣少胸中滿,四肢拘急惡寒生。

左尺脈微敗血症,男子精傷女血崩。

右寸脈微上焦冷,寒痰不化在胸凝。

關微胃寒並氣脹,脾虛難化腹痛增。

右尺脈微因髒冷,虛寒洩瀉冷似水。

細脈

左寸脈細心血衰,健忘怔忡夢多驚。

關細肝經陰血傷,雙目澀困並頭暈。

左尺脈細腎陰虛,腰痠腿困或夢遺。

右寸脈細肺陰傷,潮熱盜汗或音啞。

關細脾虛溼邪旺,腸鳴洩瀉大便溏。

右尺脈細丹田冷,洩瀉溫補救之康。

濡脈

濡脈極軟而浮,如綿在水中,輕手相得,按之無有,如水上浮漚。

左寸脈濡心血虛,自汗如珠常怔忡。

關濡氣血不通暢,血不營筋身痠疼。

左尺脈濡男精少,夫人溺數淋漓重。

右寸脈濡體倦怠,憎寒發熱肺氣壅。

關濡脾弱難消化,納呆腹脹或浮腫。

右尺脈濡下元冷,相火無力洩瀉生。

弱脈

弱脈極軟而沉,細按之乃得,舉手無有。多為氣血兩虧,尤以陽氣虛弱為主。

左寸脈弱陽氣虛,心慌氣短精神疲。

左關脈弱筋萎軟,四肢拘急並惡寒。

左尺脈弱小便頻,腎虛耳鳴腰脊痛。

右寸脈弱多惡寒,神疲氣短懶開言。

右關脈弱是脾虛,便溏腹脹食不思。

右尺脈弱腎陽衰,陽痿遺精並早洩。

緊脈

左寸脈緊必項強,頭痛目痛食寒傷。

左關脈緊腹肋痛,筋脈拘急是應症。

左尺脈緊腰膝痛,臍痛小便不能通。

右寸脈緊鼻塞壅,惡寒咳嗽身痠疼。

關緊腹痛並吐逆,若見滑緊是傷食。

右尺脈緊小腹痛,定是奔豚疝氣病。

緩脈

主溼證,氣血不足。

左寸脈緩心氣虛,心悸氣短項背拘。

左關脈緩多頭暈,肝虛血少經不行。

左尺脈緩腎氣虛,尿頻腰困精神疲。

右寸脈緩氣不足,背困肢麻皮不仁。

右關脈緩脾溼盛,頭身重困不欲飲。

右尺脈緩下焦冷,腸鳴洩瀉下肢腫。

弦脈

左寸脈弦主胸痛,頭痛是因風邪侵。

左關弦沉肝氣鬱,胸肋疼痛善太息。

左尺脈弦小腹痛,弦大腎虛腰膝困。

右寸脈弦痰飲停,咳嗽痰喘胸滿悶。

右關脈弦胃寒疼,納呆脘悶噯氣頻。

右尺脈弦是寒疝,散寒理氣宜溫通。

動脈

主陰陽氣血不和,互相搏擊的病症。

左寸脈動驚悸症,女逢動滑是妊娠。

左關脈動腹肋痛,四肢拘攣及驚恐。

左尺脈動主陰虛,男子失精女血崩。

右寸脈動火上越,痰喘煩熱自汗出。

右關脈動多胃疼,洩瀉下痢伴腸鳴。

右尺脈動主發熱,陰虛火旺大便血。

促脈

多為陽熱亢盛,氣血淤結,痰食停滯,熱毒斑疹,熱腫疼痛。

左寸脈促心火炎,煩悶心悸不得眠。

左關脈促積血癥,脅肋刺痛肝經病。

左尺脈促精滑病,雷龍之火灼灼燔。

右寸脈促肺金鳴,時時咳嗽皆痰涎。

右關脈促脾主飲,脘悶納呆腹中鳴。

右尺脈促邪火炎,夢遺腰困腎陰虧。

結脈

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多見於陽虛陰盛,氣血痰食停滯。

左寸脈結心陽虛,痰阻氣機心動悸。

左關脈結肝氣鬱,脅肋痛疼善太息。

左尺脈結萎躄痾,速宜溫陽救之急。

右寸脈結肺氣虛,寒氣凝滯痰涎結。

右關脈結多食滯,胸脘痞滿常噯氣。

右尺脈結陰寒邪,溫陽益氣起沉痾。

代脈

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脈至還入尺,良久方來。

代主髒衰危侯知,怔忡氣短並心悸。

或因中寒腹急痛,脾土敗壞吐痢症。

跌僕損傷及驚恐,女脈逢此三月孕。

暴病見代多轉吉,久病逢代促命期。

革脈

革脈弦而芤,如按鼓皮。浮大而弦,中空外堅如按鼓皮,浮取可見,重按則虛而無力。多見於虛勞亡血失精,婦女半產漏下,或氣虛寒鬱的腹痛疝瘕積聚症。

左寸脈革心虛痛,心悸自汗不喜動。

左關脈革肝瘕症,腹痛時作形不定。

左尺脈革主精衰,滑精早洩並腰困。

右寸脈革肺氣壅,咳嗽氣短胸不通。

右關脈革脾胃虛,中寒腹痛喜熱醫。

右尺脈革多損命,女主半產崩漏兇。

牢脈

牢脈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微弦,唯沉取可見。

左寸脈牢伏梁病,心下攻衝常作痛。

關牢肝經氣血滯,脅肋疼痛位不移。

左尺脈牢奔豚疾,婦女亦主血瘕症。

右寸脈牢息賁定,咳嗽氣逆胸背痛。

右關脈牢定胃痛,陰寒積聚來作祟。

右尺脈若見牢形,疝瘕積聚疼痛甚。

散脈

散脈大而散,有表無裡,渙散不收,無統紀,無拘束,至數不齊,或來多去少,或去多來來少,如楊花散漫之象。

散主髒衰氣血耗,元氣散離臨危兆。

臨盆之婦亦見散,久病見散魂將斷。

左寸脈散主心虛,怔忡恍惚神不依。

左關脈散主溢飲,左尺脈散雷火息。

右寸脈散肺氣少,身體倦怠汗淋漓。

右關脈散水蠱疾,右尺脈散魂應離。

芤脈

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中空外實,狀如慈蔥。一切大出血後不久出現,如果失血已久,脈多見虛細或細澀無力。

左寸脈芤血妄行,必然咳衄火上衝。

關芤肝經不藏血,婦女血崩無他說。

左尺脈芤必尿血,清熱涼血是定法。

右寸脈芤胸積血,吐洪嘔赤無差別。

右關脈芤胃出血,虛證實證宜鑑別。

右尺脈芤大便血,熱傷陰絡指下決。

伏脈

伏脈重按著骨,指下裁動,脈行筋下。多為實邪內伏,陰陽鬱結不通。

左寸若把伏脈逢,心神恍惚不安宮。

左關脈伏腰脅痛,寒氣凝滯是病因。

左尺脈伏下焦冷,精虛疝瘕腹痛生。

右寸脈伏痰阻塞,胸悶氣促冷氣積。

右關脈伏胃脘痛,水谷停滯被寒凝。

右尺脈伏臍下冷,下焦寒凝腹必痛。

疾脈

脈來急速,六至以上,較數脈尤甚。疾脈主真陰衰竭,孤陽亢盛。

疾為陽極陰竭象,魂氣脫落難升降。

傷寒見此發熱極,癆瘵逢此生難忘。

暴病心悸神不寧,久病見疾多損命。

婦人脈

經水將來,氣血衝盛:六脈弦,長滑,或者兩關脈滑大。月經已來,氣血和暢:細滑或緩滑。經後氣收血出,其脈皆空:虛緩或細緩。不符則病。

月經先期

多見血熱妄行或氣虛不固,故脈象可見滑數或細數。血熱妄行,多滑數有力。陰血不足,虛火妄動,脈多細數,量不多,色鮮紅無塊,腰困,手足心發熱,為虛熱症。氣虛不能攝血,多沉數或虛大無力,色淡量多,質稀薄,身倦食少,為氣虛症。虛細脈主氣陰不足的月經先期症。

月經後期

脈多沉細弦,細為血虛,弦本為寒,虛寒相搏,則月經錯後而來。若偏於血虛為主,兼兼尺脈沉細而弱,如偏於血中寒鬱者,兼見兩尺脈沉弦澀。弦細珠氣滯寒鬱的月經錯後症。

月經先後無定

多見弦澀,為氣血不調。若肝鬱不舒,衝任不和,多見左手脈時弦時短時結時浮。若腎氣虧虛,衝任不足,兼見關尺脈沉虛弱。弦、細、澀、結脈主腎虛寒鬱的月經先後無定期症。

月經不斷

氣陰兩虛:浮弦細短澀,尤以尺脈多見浮象。浮本氣虛外越之形,弦細主陰血不足,短澀為陰液虧損,尺脈浮主真陰不足,陰不斂陽,陽氣擾亂經宮,以致月經不斷。血熱妄行:弦滑長實,弦為肝氣旺,滑主血熱。氣虛不攝:細弱,尺脈更是細小,細珠陰血虛,弱主陽氣衰,細弱為陰不斂陽,陽不攝血,骨月經不斷。勞傷過度致衝任不固:浮細小,尺脈虛大,尺脈虛大為衝任脈虛。浮細弱脈主氣陰不足的月經不斷症。

崩漏

陰虛絡熱:人迎脈滑大,右脈細滑數,尺脈虛大。氣不攝血:右手寸關脈虛大,尺脈沉弱。陽虛不固:虛小或沉細遲,多見勞累後突然大出血。大出血,應立即固經止血。虛細脈主胞虛火旺的崩漏症。

閉經

妊娠脈:寸關滑數,兩尺滑利,或兩尺細長按之不絕。

閉經:兩尺澀小或沉結。經閉而脈虛細澀。虛細主陰血虧損,澀主血脈不行,為陰血虧虛的閉經症。經閉而脈弦澀或弦結,弦為肝氣鬱滯,澀主經血凝滯,結為氣滯血結,為情志不暢,氣凝血結的閉經症。緩結脈主寒鬱氣結的閉經症。

帶下脈

帶下病若見兩寸滑大,兩關滑弦,兩尺沉細,多有溼熱下注。

白帶:多因脾肺氣虛,溼熱下注所致,故脈多見右寸弦滑或虛大。若白帶已久,帶脈虛損,脈多見細小澀數的陰虛脈,若八脈失養,帶脈虛寒不固,帶下色白而清稀,脈多見細小遲。

黃帶:多因脾中溼熱下注所致,故脈多見右關緩滑大。若帶下色黃,外陰瘙癢陽熱亢盛者,右尺脈多見滑大有力。

赤帶:多因心經火旺,血熱妄行,溼熱下注所致,故脈多見左寸弦長或滑大,弦長者為心肝經火盛,滑大主溼熱下注。

青帶:多因肝經溼熱下注所致,故脈多見左關弦滑大。

黑帶:多為腎陰虧損,虛火下炎,元陰不固所致,故脈多見兩尺細滑。洪弦脈主溼熱下注的黃白帶症。緩結脈主肺脾氣虛的白帶症。

妊娠脈:育齡婦女月經一向正常,突然過時不來,脈見緩滑流利,兩尺滑甚者,為陰血衝盛,是育胎的正常脈象。如脈見兩手寸關滑象,尺脈浮而細小,亦主妊娠,為素體陰血不足,故尺脈細小,但此細小之脈按之不絕,需不養陰血,以保胎元。如見寸關脈滑,尺脈細長,亦主妊娠,為肝氣過旺,須注意精傷情志調節。

不孕

兩尺滑動於脈槽之外,屬寒溼傷愈胞宮之不孕症,多見白帶頻下,腰困下肢浮腫等症狀。兩尺沉細短,為氣血虛寒之不孕,多見月經錯後,白帶清稀,少婦冷痛等症。脈見左尺向下行,兼見月經不調,經行不暢,經來腹痛,為子宮不正之不孕症。

妊娠惡阻

多因肝陰不足和胃氣虛逆所致。脈見滑數,多為肝陰不足肝氣火旺。脈見右關虛滑,必是胃氣虛逆。弦滑脈主肝陰不足的惡阻症。

產後

產後腹痛:多見弦細沉緊緻寒溼脈形。

產後浮腫:多見沉遲緩,應和血健脾,利溼消腫。

乳汁不足:弦澀味肝鬱氣滯,微細或細弱為氣血虛弱。

中醫,養生,藥品,月經不調,不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