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刚为《独臂总师祝榆生》作序:写在祝榆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

今年是99式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同志诞辰100周年。时值《独臂总师祝榆生》图书将要出版之际,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刚为之作序,深切缅怀祝老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兵器工业创新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追思和学习他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兵工杰出楷模的精神风范。

《独臂总师祝榆生》序

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刚

祝榆生是久经沙场的“老兵”。20岁不到,他就怀着抗日报国的一腔热血参加了八路军,随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当年就在宝塔山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后祝榆生奔赴抗日前线,成为八路军115师的一员。他浴血奋战、舍命搏杀,参加过数十次大小战斗,被誉为“爱打仗的作战参谋”“智勇双全的爆破英雄”。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祝榆生学习战争、研究战争,为他后来从事军事教育和武器装备研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47年,祝榆生荣立一等功;1955年,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晚年的祝榆生,虽早已脱下了军装,但他还总是自称“一个老兵”。

温刚为《独臂总师祝榆生》作序:写在祝榆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
温刚为《独臂总师祝榆生》作序:写在祝榆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

祝榆生是杰出的军事教育工作模范。1946年,祝榆生调入华东军政大学,由战场走进课堂,从一名军事参谋转身为军事教育工作者。期间,他根据形势需要,不断改进训练教学方法,为前线输送了大批军政干部。1950年,祝榆生作为模范教育工作者代表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此后,他更加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工作,先后在解放军第三高级步兵学校、总高级步兵学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南京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等院校从事军事理论和军事工程教学训练工作,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军事教育相结合,鲜明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部队、面向厂所的“三个面向”教学思想;他坚持“严字当头立校、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方针,倡树了良好的教学风气和军工教育文化。

祝榆生是锻造“国之重器”的总设计师。早在战争年代,他就潜心钻研迫击炮改平射的技术,创造了“三炮定乾坤”的佳话,他发明和改进了20余种“土武器”“土器械”,被称为“军中鲁班”“兵工奇才”。在从事军事工程教育期间,他倡导研制营82无坐力炮,是78式82毫米无坐力炮火力系统的奠基人,并于1978年作为先进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66岁的祝榆生深孚众望,华发出征,担任三代坦克的总设计师,带领研制团队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历经春秋15载,圆满完成了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的研制任务,实现了我国主战坦克由仿研到自主研发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研发、体现中国特色、考虑实战需求的研制道路,让中国的主战坦克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为陆军武器装备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带动了行业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祝榆生由此成为大家心目中敬仰的“独臂总师”。

温刚为《独臂总师祝榆生》作序:写在祝榆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祝榆生就是这样的英雄模范。他用自己的不懈奋斗书就传奇,生动地诠释了一名老党员、老兵工的精神风范。他独臂为国铸剑的身影,宛若一座丰碑,成为穿越时代的精神坐标。

我们要学习祝榆生对党忠诚、初心不忘的政治品格。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伟大的信念点亮了祝榆生光辉的人生旅程。入党76年,他在革命熔炉中锤炼、在烽火硝烟中成长,从未动摇革命信念,从未忘记初心使命,始终如一忠实践行入党时的誓言和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出国访问,他挤出时间拜谒马克思和列宁陵墓;81岁高龄,重返阔别60余载的延安,寻访当年革命的足迹……生命弥留之际,他又嘱咐家人代他缴纳了3万元大额党费。人民兵工是我党最早创建的军事工业部门,“一切为了前线”“把一切献给党”是兵器工业世代传承的红色基因。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带头传承和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兵器工业始终是党在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基本队伍,始终是党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温刚为《独臂总师祝榆生》作序:写在祝榆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温刚为《独臂总师祝榆生》作序:写在祝榆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

我们要学习祝榆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攀登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巅峰的漫漫征途上,祝榆生不服输、不满足、不懈怠,从一名“土八路”成长为高科技兵器专家、杰出的坦克总设计师。他志存高远,目标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常说“打个平手有什么用?要打就要打赢。”他勇于探索,敢于担当,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火力、火控到主动综合防护,从新的动力到新型传动等各系统性能的跨越式跃升,从超近反导、压制观瞄等新技术的首次大胆采用到三代坦克研制过程中重视基础研究、重视科学分析、强化系统集成、提倡精益研发的理念等,处处都展现了祝榆生永不停歇、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我们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弘扬科学精神,彰显工匠文化,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用数据说话、以业绩论英雄,推动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向世界一流防务集团迈进,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业绩。

温刚为《独臂总师祝榆生》作序:写在祝榆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

我们要学习祝榆生身残志坚、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幸福都是奋斗得来的。在战场上,祝榆生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在武器试验过程中,他身先士卒排除险情,年仅30岁就痛失右臂。在之后的66年里,他以坚韧的毅力练就了一手流利的钢笔字,发明了不少“专用工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许多困难。在三代坦克研制的15年历程中,独臂的祝榆生不辞辛苦往返于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和试验场,奔波于高原、雪地和荒漠,摔了多少跟头数也数不清。人们都说祝榆生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民兵工肩负强军首责,履行军品核心使命。我们要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顽强作风和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讲担当、重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奋斗绘就新时代兵器事业创新发展的新蓝图。

我们要学习祝榆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怀。

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和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祝榆生的一生,勋章、奖章、奖状无数,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说“和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很幸运了”。作为三代坦克总设计师,祝榆生拼尽心血,本可以无可厚非地站在褒奖的舞台中央,但却总是默默退到了聚光灯外。他多次谢绝申报院士的劝说,“把机会与荣誉让给年轻的人。”组织上几次提出为他更换条件稍好些的住房,他一再推辞,甘居60年代修建的砖混房中直到去世。“疑似昆玉东流水,浪花何须论短长。”这是祝榆生85岁时的生日抒怀,恰如他行事的操守与人生的写照。胸襟决定器量,境界决定高下。我们要坚持培育“功成不必在我”的磊落情怀和价值追求,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条心干事业、一盘棋抓工作、一股劲促发展,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以奋斗的姿态开创美好未来,不负新时代。

温刚为《独臂总师祝榆生》作序:写在祝榆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在祝榆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和学习祝榆生,就是要号召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和弘扬人民兵工“把一切献给党”的红色基因,举理想之旗,扬奋斗之帆,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奋力谱写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兵器工业体系新篇章。

祝榆生生平

温刚为《独臂总师祝榆生》作序:写在祝榆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

祝榆生同志,是中国战斗英雄,第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誉为“独臂总师”。

1918年11月生,重庆人。

1938年1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郯城、赣榆、临沂、滨北、枣庄等30多次战役战斗,多次立功受奖。

1948年1月,在山东阳信县的一次战前迫击炮训练中,失去右臂。

1950年9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1955年5月,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59年,祝榆生进入哈军工炮兵工程系(二系)任副主任,1960年二系从哈军工分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后担任教育长、副院长等职务,主要分管教学科研工作,1975年调五机部兵器科学研究院任副院长,主管科研。

1984年1月,他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新型主战坦克总设计师,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2005年,被授予“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称号。

2014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