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區塊鏈肖風:區塊鏈與互聯網的六大不同點

2018年11月19日,萬向區塊鏈董事長兼總經理肖風博士,作為特邀嘉賓,出席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重構世界·2018區塊鏈新經濟峰會”,帶來了題為《區塊鏈與互聯網的比較》的主題演講。肖風博士從6個方面對互聯網和區塊鏈做了比較,幫助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什麼是區塊鏈。以下為肖風博士演講內容,整理自現場速記稿:

萬向區塊鏈肖風:區塊鏈與互聯網的六大不同點

肖風博士在演講

這些年來很多人在問什麼是區塊鏈,我將把區塊鏈和互聯網做一個比較,在比較當中,從另外一個角度談一談什麼叫區塊鏈。

1、互聯網是信息機器,區塊鏈是事實機器

互聯網是信息的機器,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讓大家互相傳遞信息。區塊鏈的數據結構,以及密碼學、時間戳等技術的組合,保證了一個數據上鍊之後就不可篡改、不可撤銷,但是可追蹤。因此相比互聯網來說,區塊鏈是一個事實的機器。這是互聯網和區塊鏈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在互聯網時代,不管什麼樣的數據庫,數據都是可以撤銷和改動的,沒有任何一個基於互聯網的數據庫是不可改動的。

2、信任機制是核心區別

第二,互聯網和區塊鏈的信任機制有非常大的區別。這裡沒有好壞之分,中心化的信任機制和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本身不是好和壞、高和低的差別,而是

當數字化經濟和數字化生活佔比例越來越高的時候,可能在某些環境和場景裡,我們不再依靠中心化的信任機制做信任背書,用一個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更高效、成本更低。這是互聯網和區塊鏈最核心的區別。

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依靠算法來構建信任,做信任背書。如果用區塊鏈設計一個點對點的系統,將比特幣看成一個貨幣或電子現金,顯然這個實驗是失敗的,或者用比特幣做一個全球支付系統,這個實驗也是失敗的,因為比特幣價值波動較大。但現在全球達成了一個共識——將比特幣看成一個“數字黃金”,這個共識是用一個信任機制製造了數字上的稀缺性,做了一個信任背書,這是比特幣非常重要的特點。

3、商業模式完全不同

第三,互聯網和區塊鏈不同的地方在於區塊鏈是開源免費、無須許可和非盈利性的。作為一個開源軟件系統,沒有任何一個公共區塊鏈有財務報表收入、股東、董事會、管理層、員工等。這樣一個把股權、權益完全去掉了之後的商業系統,使得投資者、生產者、開發者、使用者完全合而為一,因此相關利益參與方在一個點對點、信息高度一致、高度透明的區塊鏈環境裡,通過算法博弈,往往能夠得到一個最優且激勵相容的結果。這個是中心化的商業模式和信任機制做不到的。

4、商業層面不同

互聯網和區塊鏈的第四個不同提現在商業應用層面上。互聯網上的商業應用是中心化的,區塊鏈上的商業應用是去中心化的,或者把它叫做分佈式的。舉個例子,此前有個新聞,一個旅遊作家在以太坊上出版了他的一本書,所有的銷售收入百分之百都歸這個作家所有,但如果這個作家的作品發表在互聯網出版平臺上,作者一般只能拿到75%的銷售收入,互聯網平臺會拿走25%。在紙質書時代,出版作品需要找一個出版社編輯印發,通過線下書店銷售,那麼作者能拿到多少呢?通常是版稅的8%,其它92%是付給出版社或渠道商的。這就是IP和DIP巨大的不同,在DIP時代,你的全部都是你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5、記賬方法不同

第五,記賬方法不同。互聯網仍然繼承了人類過去500年的記帳方法,即複式記帳法,區塊鏈是分佈式記賬法。

分佈式記帳在中國其實有例可循,2004年,周小川行長允許支付寶設立自己的互聯網錢包,並往這個錢包裡寫錢。在當時,往一個賬戶裡寫錢只有銀行才能做,因此這個舉動在當時引起很大的爭議,但是周小川行長允許實驗,才有了現在兩個世界級的現象產品——中國的移動支付和餘額寶。餘額寶也是一個現象級產品,截至目前,沒有一個互聯網渠道可以像餘額寶一樣賣出2萬億的貨幣基金。

複雜的貿易需要複雜的金融支持,複雜的金融支持需要科學的記帳方法。通過移動支付和餘額寶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任何的金融創新都是基於建立了一套新的賬戶體系。傳統的銀行帳戶體系不可能出現現在的移動支付,也不可能出現餘額寶,只有在新的賬戶體系上才能出現。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互聯網賬戶由互聯網科技公司維護,不是銀行賬戶,他們沒有銀行牌照,但是他們在往賬戶裡寫錢,同時承擔清算業務。

我們現在還無法預測基於區塊鏈的賬戶體系會出現什麼樣的新金融服務方式和交易方式,但我相信它一定會出現,就像在互聯網賬戶體系裡創立的顛覆式創新一樣。總結來說,任何顛覆式的創新都是基於賬戶的創新,沒有賬戶的創新就只能在原有的模式上做邊際效益的改變,無法產生全新的模式。

6、記賬單位不同

互聯網和區塊鏈的最後一個區別在於,賬戶裡使用的記帳單位有很大的不同。互聯網電子錢包記載的是法定貨幣,但是區塊鏈記載的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和法幣最大的不同在於代碼和代碼之間的交換,數字貨幣是可編程的計算機程序,體現的是計算機代碼,不再需要中心化的第三方服務就可以完成點對點的商業交換或者是金融交易。

數字貨幣的發展一直處於變化當中,如果說比特幣、以太幣是數字貨幣的1.0,那麼穩定數字貨幣則是數字貨幣的2.0。只有穩定數字貨幣,或者將來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基於區塊鏈的貨幣,比特幣、以太幣等其它代幣都只能把它們叫做加密資產。穩定的數字貨幣才能用來做支付工具、交易媒介、價值尺度和價值儲藏,也只有符合這四個特點的才是貨幣。此前周小川行長也說過,貨幣有法定的,也有私人機構發行的,穩定數字貨幣在目前的階段是私人在發行,但我相信再過幾年一定有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當央行加入到數字貨幣的發行行列時,數字貨幣的形態才算基本成型。作為一個貨幣,它可以有匯率,但絕對不能有大幅的波動。

除穩定數字貨幣之外的其他幣都是可投資的資產,它可以有大幅的波動。現在的比特幣漲跌幅較大,這就表明它不是一個貨幣,而是一個成功的投資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