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大家好,我是卷卷

舉國歡慶的節日將至

七!天!長!假!

各位打算好怎麼過了麼?

反正卷卷準備好好調(fang)整(zong)一番

然後以充沛的體力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回到工作中去!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然鵝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電話響了!!!

屏幕顯示來電:母上大人

卷卷虎軀一震,打起十萬分精神

甜甜地接起了電話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掛了電話

卷卷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一年一度的相親旺季

又來了......

看樣子,放縱的7天

只是夢

微信,微信...母上大人的微信又來了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以上陣仗,各位看官估計也經歷過吧

長假之前

你媽逼你相親了嗎?

相親之前

你媽逼你換頭像了嗎?

換頭像之前

你想好了需要避諱哪些不行了嗎?


卷卷認認真真總結了

母上大人覺得“不行”的幾種頭像

其中有一篇神乎其神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總結完以上“不行”

卷卷勝券在握地開始了改頭換面工程

選一張可愛的貓做頭像總不會錯

畢竟,母上給的鏈接裡說了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卷卷高高興興地把照片發給了母上

結果......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通過換頭像任務,卷卷發現自己更瞭解母上了

在母上的邏輯中,只有兩件事不行

就是......

這也不行

那也不行

母上,你說怎麼就怎麼......行嗎......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真能折射出一個人麼

真能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第一印象麼

讓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大神佛洛依德怎麼說

01圖片投射人心?

弗洛伊德主義的心理學家用投射測驗

如圖形、樹木繪畫等方式

來了解無意識中的個體的心理狀態

也就是人格特徵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原來母上的邏輯真的有跡可循

天師們繼承的竟然是弗洛伊德衣缽?!

卷卷深信不疑

繼續精讀著(度)作(娘)後

發現了另一個事實

投射測驗雖然被證明有一定的信度效度

但,下定判斷之前

測試者必須深入地瞭解來訪者的背景信息

才能更加準確地“描畫”其人格

這是啥意思呢?

弗大神是想說

哪怕是我這種級別的大咖

想準確GET到某人的全面人格

也得多方面採集

訊息才行

單憑圖像投射問卷

根本不足以支撐一個人人格面貌的假設

因為

人格的發展是動態的

僅憑一張圖片

或一次測驗

根本無法全然瞭解一個人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母上大人,您看到了麼

真的不足以定義一個人啊!!!

但卷卷沒想到

母上大人竟然來了一招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KO......

卷卷覺得自己簡直是挖坑聖手

專注給自己挖坑

和母上大人的PK以失敗告終

但由此,卷卷真的想好好研究下認知這件事

媽媽嘴裡“人家優秀的小夥子”

這種認識模式究竟是有多普遍?

才讓眾多母上大人們如此焦慮

為了爭取給人家留下個好印象

逼得人非換不可

02貼標籤、下定義,他恐怕得了“認知癌”

之前有篇刷爆盆友圈的文章

“看你的微信頭像,就知道你沒見過世面”

裡有個男孩這樣評價朋友介紹給他的女孩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通過相親這件事

卷卷發現生活中

單邊認知活著的人原來這麼多!

除了熱愛通過微信頭像就給人貼標籤以外

他們還熱愛把世界上的一切

都貼上標籤,以單個特徵來做出判斷

比如:無奸不商

娛樂圈的女星都是靠潛規則上位

北京人都是懶蛋隨便學學就能上清華

周圍都是這樣的人

也難怪母上大人們如此焦慮

生怕自己的女兒被一棍子打死

貼上錯誤標籤

在此,卷卷相對眾多母上大人說

就輕易給別人下判斷的

“優秀的小夥子”們

八成是個“認知癌”患者

“認知癌”患者通常有以下特點

對自己:外貌、衣著、學識等抱有蜜汁自信

對他人:不遵從我人生準則的人都是傻B

僅憑單個特徵就判定對方是什麼人

這樣的人,估計以後過起日子

也是剛愎自用,唯我獨尊

真是不要也罷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辣麼,什麼才是正確的認知觀呢?

在相親旺季國慶到來之前

卷卷覺得十分必要給自己和盆友們科普一下

多元認知這件事

03相親,請審核對方的多元認知力

弗大神說了

圖像投射雖然無法全然瞭解一個人

但可以折射出這個人當下的某些品質和狀態

弗大神還說了

要結合多方面訊息來判斷才會得出準確結論

我們還以上文中曬首飾當頭像的女孩來舉例

多方面瞭解她之後

她的頭像折射出的究竟什麼呢?

如果那個男孩肯不帶批判情緒地多問一句

“這個女孩這麼在意這條項鍊

還放在頭像上,為啥啊”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通過多方面瞭解

這個女孩的真正人格逐漸豐滿起來

我們看到了女孩截然不同的形象

最開始男孩口中“虛榮”的女孩

其實是一個將親情看得很重的人

卷卷的母上大人

拼了命地讓卷卷換頭像

她害怕卷卷因為一個小小的頭像

就給人家留下壞印象

導致錯過好姻緣

出發點固然是好的

但卻忽略了更重要的事實

不論多麼完美無缺的頭像

只要“認知癌”們願意

一定能從中挑出錯漏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與其跟自己的頭像較勁

不如通過現在的頭像

好好考察一下

對方是不是一個“認知癌”患者

“認知癌”患者會輕易地判定一個人

歸根結底是因為他的見識太短了

根本不知道他井底之蛙般的認識之外

還有那麼廣闊的世界

知乎讓有人說了一句話

他走遍了世界各地後明白了一個道理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和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不要憑藉著蛛絲馬跡、隻言片語就去評價別人的人生。在你看不到的角落,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認知癌”相對的認知觀念是多元認知觀

它是指:

對某件事、某個人下判斷之前

儘可能地多維度思考

這才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04正說正有理,反說反有理

才是這個混沌世界的真理

如果覺得走遍世界得出的結論不接地氣

我們不妨看看正在播出的《奇葩說》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奇葩說》經常會選擇

“好朋友的戀人出軌了,你要不要告訴她”

這類非常生活化

且,乍一看完全沒啥可商量

(肯定是要告訴好朋友啊!)

冷靜一想

卻並非那麼容易下結論的問題來進行辯論

奇葩說的辯手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

會找出無數的角度來證明它

就一個問題

前一秒他可能說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後一秒就變成了

相信我不在乎?!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觀眾只看到正反兩方激烈的辯論

為其中一方叫好

卷卷卻在“爭吵”越來越激烈的《奇葩說》裡

發現了一個真相

一個好的辯手

不論讓他辯正方還是反方,他都能贏

因為他其實沒有立場

節目中的他們雖然以正反二元論的身份來辯論

卻必須以多元認識觀

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才能不被對方辯手擊倒

不論正反,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這些貼近生活的辯論題其實告訴我們

生活的就像一場辯論

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觀可以解答

事實是,你選擇站在哪一方

就一定能找到支持自己立場的素材

比如前文中的男生

在毫無察覺之中

他的潛意識自動做出了選擇

選擇堅信頭像曬項鍊的女孩就是虛榮

為了證明自己的信念

在女孩的朋友圈裡他果然

發現了各種有關“虛榮”的蛛絲馬跡

比如:曬美食、曬旅遊、曬小票

喏,終於自證圓滿

很多時候

我們在生活中需要下決定、做決策

如果你希望自己是一個生活的好辯手

就請多面、周全地考量一件事

或許你會發現某件事

在正反兩面都能找到素材自證

就應該懂得這個世界的多元

一個多元看待世界,去思考,去抉擇的人

比“認知癌”患者活得辛苦多了

“認識癌”能夠大行其道

根本還是因為人人都“懶”得想

雖然,懶是人之本性

可有些事懶惰不得哦

比如:挑選伴侶、朋友、職業等

你選擇了什麼,就很有可能一輩子困在其中

卷卷希望,在下重要決策之前

(比如相親時判定對方的時刻)

大家一定要給自己提個醒:

你相信什麼,就能證明什麼

最後,卷卷希望

在混沌的世界中

大家都做一個多元人

以多元認知來多多瞭解相親對象吧!

祝好

相親前,你媽她逼你換微信頭像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