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背心”危機還是馬克龍危機

28萬明晃晃的“黃背心”湧動在法國各地的大街小巷,“馬克龍下臺”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燃油稅的上漲最終讓民眾的不滿集中迸發,而馬克龍的支持率也在抗議聲中跌到了新低。在站上法國總統高位的這一年多時間裡,大刀闊斧的改革就像是這名年輕總統的名片,但如此次抗議燃油稅一般,反對的聲音也始終不斷。一邊是國內改革的舉步維艱,一邊是美歐、法德等複雜關係之間的進退維谷,如今的馬克龍似乎已經不如當年那般意氣風發了。

“黃背心”危機還是馬克龍危機

“黃背心”風波

馬克龍這一次捅了“大簍子”。據《歐洲時報》報道稱,當地時間18日,法國抗議燃油稅上漲的示威活動仍在繼續。當地時間17日一早,法國全境便按照預期開始了“黃背心”運動,示威者穿著標誌性的黃背心在交通要道、高速公路出口及停車場等地設置人肉路障,來抗議攀升的油價。根據法國內政部的統計,當天全國發生了1500多場示威遊行活動,約有28萬人參與,其中227人受傷,1人死亡,另有52名示威者被捕。

根據法新社的報道,目前柴油仍然是法國人駕車的常用燃料,而柴油的價格在卻過去1年中上漲了23%,現在的價格約為1.51歐元/升,成為2000年來的最高價。這還不算完,為了履行《巴黎氣候協議》的承諾,馬克龍下令從明年開始,對每升柴油和汽油分別徵收7.6%和3.9%的碳稅,這使得這兩種油的價格每升上漲6.5歐分和2.9歐分。

“我們需要改革,但絕不不是從老百姓口袋裡掏錢。很多人買了柴油車,因為當時政府說柴油車很棒,而現在卻因環保問題懲罰我們使用柴油,這不公平。”參與“黃背心”抗議活動的建築公司老闆Roger Ordonez在接受《衛報》採訪時如此形容燃油稅對他們的影響。

馬克龍對於燃油稅上調的解釋是為了增加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這一點並不意外,畢竟早在馬克龍去年5月當選的時候,就曾透露他支持可再生能源佔比提升至32%,而對於傳統能源馬克龍也早已表示了不友好的態度。當時他稱未來5年內將關閉法國所有燃煤電站,並停止發放碳氫化合物勘探許可證,而馬克龍政府也曾計劃在2024年停止銷售汽油車和柴油車。

法國政府不是沒有聽到反對的聲音。當地時間14日,法國總理菲利普便公佈了一系列補貼措施,試圖削減燃油價上漲對購買力造成的影響,例如需要駕車的困難家庭可得到最高4000歐元的補貼。法國公共賬目部長達馬18日也強調,法國政府掌權17個月以來,一直降低稅收,“我們可能不能降低那些遊行示威者的稅收。但我們取消居住稅,很多收入比較低的群體因此受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範鄭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馬克龍政府是一屆外交優先向的政府,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轉型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而在今年8月末,法國環保部長的辭職也反襯出了法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力度及推進程度有限,因此馬克龍必須要有所作為回應批評。而提高燃油稅一方面是全球能源形勢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有支援發展新能源的考量。

“富人總統”

與抗議示威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克龍跌跌不休的支持率。法國民調機構Ifop11月9日至17日對近2000人所做的調查顯示,馬克龍的人氣再次下滑,目前只有25%的受訪者對馬克龍的施政成果表示支持,低於10月時29%的支持率,而這已經是他2017年上任以來的支持率新低點。

“黃背心”只是加速馬克龍支持率下滑的一個推手,抗議示威對馬克龍而言似乎也已經見慣不怪,畢竟在這之前,馬克龍已經在許多方面動了很多人的奶酪。今年4月,一場曠日持久的法國國營鐵路公司(以下簡稱“法鐵”)工人大罷工開始了,而據法國國鐵公司總裁紀堯姆·佩皮說,這場罷工可能使國鐵每天損失2000萬歐元收入。

法鐵工人的罷工源於馬克龍將矛頭對準了部分人的鐵飯碗。今年3月初,法國政府公佈了初步的法鐵改革授權法案,包括引進市場機制、部分自負盈虧,同時停止給予新招入職員“鐵路員工”的身份,這意味著“特殊退休制”、“終身制地位”等等福利將煙消雲散。而有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中,法鐵負債已達460億歐元,如果不改革的話,債務還會以每年30億歐元的速度增加,預計2025年這一數字將會攀升至600億元。

“你可以抱怨,但阻擋不了整個國家。”馬克龍在聲勢浩大的抗議面前再次重申了他的決心,而在這種場面之前,馬克龍早已輕車熟路。法鐵改革只是馬克龍上任後推行的勞動力市場改革計劃的一部分,在此之前,馬克龍還有意鬆綁現有勞動法對企業僱工權的種種限制,讓企業能夠更加容易地僱傭和解僱工人,以降低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提升法國經濟活力。由於動了工會的奶酪,迎接他的又是一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範鄭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對於法國總統而言,在執政一年之後,來自於民眾的不滿情緒都會上升,歷屆總統都是這樣,至於馬克龍他的民意下跌確實要比他的“前任”更大,這實際上取決於兩方面原因。

“首先馬克龍的改革是一種結構性、長期性改革,而在高支出、高赤字、高福利的社會中,民眾也十分清楚改革的必要,但因為馬克龍的改革先是動了工會的奶酪,繼而是國營部門,再到如今燃油稅的普通民眾的利益,影響支持率在所難免。另一面在於馬克龍的執政風格頗有些‘富人總統’的意味,包括銀行家的背景、獨裁的風格以及不久前馬克龍私人保鏢打人的情況,都會對其個人形象造成一定的影響。”範鄭傑如此解釋道。

新軸心困境

國內的麻煩事兒沒能困住馬克龍,在國際的舞臺上,馬克龍似乎一如往常般神采奕奕。當地時間18日,正在德國訪問的馬克龍在位於柏林的德國聯邦議院發表演講,呼籲建設一個更加一體化、強大且獨立的歐洲。而在會談前的記者會上,馬克龍還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稱,將就歐元區改革、數字稅、歐洲防務等話題進行磋商,為12月的歐盟峰會做準備,雙方還將討論簽訂新的《愛麗捨宮條約》。

《愛麗捨宮條約》像是一個標誌,1963年法德領導人簽署了法德合作條約,史稱《愛麗捨宮條約》,正是這條條約標誌著“法德軸心”的形成,這個軸心也在當時的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主導作用。而今,新的《愛麗捨宮條約》正對著“法德新軸心”以及新的歐洲一體化進程,馬克龍身上的擔子並不輕鬆。

歐元區改革是馬克龍的一塊心病,但好在今年6月,默克爾首都公開表態,對馬克龍去年提出的部分歐元區改革方案表示支持。據瞭解,這項改革方案包括設立歐洲貨幣基金,在歐元區核心建立強有力的統一預算,設立歐元區財政部長職位,以保證歐元區經濟增長並應對各種危機的衝擊。然而不巧的是,默克爾卻在10月29日宣佈放棄連任黨主席。今年5月初,歐元區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歐元區GDP初值同比增長2.5%,創2016年第二季度以來最低水平。

而法德走向彼此還有一個始終無法避開的人——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忘年交”之間友誼的小船也是說翻就翻,馬克龍近日呼籲建立一支“真正的歐洲軍隊”,而特朗普在巴黎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百年紀念儀式後回國,緊接著的13日便在社交媒體上連發5條推文,批評馬克龍的防務和貿易政策。

範鄭傑稱,馬克龍作為親歐的代言人,對自由開放的支持與持民粹單邊主義思想的特朗普形成了對立,必然要表達他對美國的不滿。但不可否認的是,歐美的深層關係沒有變,大西洋關係本質沒有變。而馬克龍想要在歐盟做的很多事情,包括共同防務、邊境檢查方面是有一定成果的,法國國內經濟狀況很難支持馬克龍獨自做出行動,因此必然要得到德國的支持,但而今默克爾政府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因此馬克龍也只能不斷髮出號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