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現有社保體系不可持續 每年都要靠財政補貼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18日在財新峰會稱,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呈現高度碎片化特徵,是不可持續的

“每年都要靠財政補貼”。11月份財政部網站公佈了2017年社會保險基金決算,顯示一年各級財政補貼各類社會保險收支補貼了12000億,而且每年的增長速度很大。他認為,“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這12000億的補貼還會比較快地增長。

樓繼偉:現有社保體系不可持續 每年都要靠財政補貼


在老齡化加劇的情況之下,無論是社會養老保險還是社會醫療保險的壓力都非常大。

根據人社部2017年發佈的《中國社會保險年度發展報告2016》,從報告中獲悉,2016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總規模達到66912億元,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35058億元、總支出31854億元,分別比去年增長19.5%和23.4%。這是自2012年以來,我國五項社保基金支出增幅連續超過收入的增幅的第5個年頭。

支出增長的背後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報告顯示,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撫養比(即參保職工人數與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人數的比值)已由2011年的3.16下降到了2016年的2.8。

包括湖北、甘肅、四川、重慶、遼寧、內蒙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吉林、黑龍江在內的9個統計地區撫養比已降至2以下,黑龍江的撫養比最低,為1.3。這意味在黑龍江地區,平均1.3個年輕人要撫養一位老人。

然而,根據報告披露的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情況。黑龍江的累計結餘已為負數,虧空232億元。

樓繼偉:現有社保體系不可持續 每年都要靠財政補貼


養老金為什麼會虧?

養老金虧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90年代以前,我國尚無社保養老制度。當時只有佔總人口非常少的所謂國家工作人員,才有退休一說。而絕大部分人口是農民,他們沒有財政編制的退休和養老,只能養兒防老。若是農村孤寡老人,村裡則有五保戶制度,集體會給予這些老人一些有限的物質幫扶。

這樣,由於需要供養的退休人口的比例遠遠小於總人口,因此並不存在養老金虧空的問題。

到了90年代,原有的計劃經濟徹底名存實亡。特別是90年代中後期,中國加入了WTO,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化、城市化運動。許多農民進城務工,成為了農民工。隨著80年代末個稅制度的建立,也同時建立了社保養老金制度的雛形。不過都是地方性的,而且強制性也不夠。

同時90年代國企改革,許多老國企因為效率低下,生產力落後,而被國家強制破產關閉,大批國企工人就面臨下崗問題,還有很多已退休的老工人也面臨養老金髮放的問題,再用財政資金髮養老金,已然不可能,於是開始建立地方性的社保養老金制度。採用年輕人繳納養老金,當期支付已退休工人幹部的退休收入。社保基金實際上進行空賬運轉。

問題的關鍵,出在80年代開始的計劃生育,讓整個中國家庭的結構由原來穩定的正金字塔型,變成了4-2-1倒金字塔型。

由於出生人口銳減,也就意味著未來年輕人會越來越少,而退休的老人將會相對變多。這時,由於社保養老金賬戶是空賬運轉,勢必支取養老金的人越來越多,而繳納養老金的人會越來越少,長此以往,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遊戲,必將造成虧損。而一旦這個拆牆遊戲玩不下去時,就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