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星光中國芯工程”啟動實施二十週年丨創立“芯”體系,引領“芯”變局

“星光中國芯工程”啟動實施二十週年丨創立“芯”體系,引領“芯”變局

“星光中國芯工程”啟動實施二十週年丨創立“芯”體系,引領“芯”變局

集成電路作為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信息經濟的重要支撐,在國家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十分突出。然而,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水平卻有著巨大的差距,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築基的需求極為迫切。1999年,鄧中翰和多位來自硅谷的博士企業家響應號召,回國承擔並啟動了國家戰略項目“星光中國芯工程”,並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創建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以數字多媒體芯片為突破口,致力於集成電路技術的開發、設計和產業化。

經過20年的努力發展,“星光中國芯工程”通過自主創新突破芯片設計15大核心技術,申請3000多件國內外技術專利,建立起五大芯片技術體系,實現了核心技術產業化。更重要的是,中星微最早引入硅谷創新機制,探索新型舉國體制,通過借鑑硅谷的創業和發展模式,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核心技術為依託,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制,為中國集成電路獨立自主發展,發揮了示範帶頭作用。正如鄧中翰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指出的那樣:“中星微走的是一條不斷探索、創新實踐的道路,為中國集成電路企業的自主創新探索一條發展之路,為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

建立五大芯片技術體系

解決“卡脖子”問題

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集成電路產業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人們既沉痛於每年超過2000億元的芯片進口,又對國產芯片產業的每一個進步感到十分欣喜。而這些進步均得益於IC產業人的辛苦努力,才使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我國集成電路的每一項創新進步,都承載了產業人的深深寄望。中星微就是這些辛苦耕耘的IC產業人中的一員,作為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的一家標誌性企業,自1999年成立起,20年來一直致力於技術的開發、設計和產業化,為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99年10月,鄧中翰院士回國在北京中關村成立中星微電子公司,2001年3月即成功開發出第一顆百萬門級超大規模數字多媒體芯片“星光一號”。“星光一號” 迅速得到國際國內同行的普遍認可,很快打入飛利浦、惠普等國際化品牌產品之中,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領域通過自主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成功範例。2007年2月,“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全球市場累計銷量突破1億枚,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產品被蘋果、索尼、惠普、戴爾、聯想、華碩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筆記本電腦採用,佔據全球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60%以上的市場份額。

2007年5月,中星微與微軟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向移動多媒體領域拓展。2008年11月,“星光移動”手機多媒體芯片全球銷量突破1億枚。這是繼 “星光”數字多媒體芯片全球銷量破億後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2012年,中星微向智慧城市進軍,發佈了國內第一款SVAC星光高清網絡攝像機,以及全球第一枚視頻監控星光級超低照度圖像傳感器。2015年,中星微推出億門級支持SVAC國家標準的專用芯片,有效保障了重要視音頻信息安全,大大推動了安防系統智能化及智慧城市的快速發展,芯片被大華、中星技術、天地偉業等國內知名智慧城市領域的企業採用,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國家重大項目建設之中。

當前,人工智能大潮湧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星微再次搶得先機。2016年6月,中星微推出全球首顆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NPU)人工智能芯片“星光智能一號”,率先應用在智能城市系統當中,使我國的視頻監控行業由模擬時代、數字時代進入智能時代。2018年,中星微推出“星光智能二號”(NPU-II)人工智能芯片,入選工信部“2018年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併名列第一,被譽為首顆集成國家標準與神經網絡架構的機器視覺行業專用處理器。

經過20年的努力,中星微在多個領域解決了核心芯片缺失的“卡脖子”問題,形成了完整的“星光多媒體”“星光移動”“星光安防”“星光傳感”“星光智能”五大芯片技術體系,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此,中星微在2004、2013年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榮獲原信息產業部“全國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獎”,2006年榮獲“全球半導體設計協會傑出貢獻獎”。

在談到20年來取得的這些成果時,鄧中翰院士表示:“中國成為一個製造業大國的同時,也正在走向創新大國。創新就是要有新的核心技術,而芯片正是許多核心技術的載體,不同的軟件都要基於芯片運行,從而產生不同的應用。這樣的底層核心技術是我們國家走向自主創新之路上所必須掌握的。‘星光中國芯工程’有責任在這些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

發展“智能摩爾”理念

率先提出多核異構

在對集成電路技術探索的過程中,有了鄧中翰院士的引領,“星光中國芯工程”的研發之路始終不竭。隨著摩爾定律逼近物理極限,業界對於集成電路產業未來發展之路的討論十分熱烈。對此鄧中翰院士提出了推動信息處理能力持續提升的“智能摩爾之路”的發展理念。

鄧中翰院士認為:“在物理層面,智能芯片的發展已經受到了物理規律的限制,看似已經接近了極限的時候,在信息層面的技術創新還遠遠沒有碰到天花板。”智能摩爾定律就是跳出二維,走向三維,從物理層面延伸到信號層面,借鑑人腦的機制,通過算法的升級以及芯片架構的更新,形成更加智能的計算,從而達到進一步提升信息處理能力,達到最優的功耗比。

智能摩爾技術路線為摩爾定律的“市場-技術”正反饋機制注入新的活力,將持續推動摩爾定律的演進。基於智能摩爾定律的設計思路,“星光中國芯工程”團隊率先提出了多核異構處理器(XPU)的理念。所謂XPU的理念,就是多核異構的智能計算架構,結合CPU、GPU、NPU、DSP等技術,在底層對數據進行交互處理。通過架構上的突破,適應當今大數據時代的發展。

XPU並不像SoC只是將不同模塊做物理集成,而是將不同類型的處理器核進行算力共享、內存共享,並實現底層、深層次的融合計算。未來十年,“星光中國芯工程”團隊將進一步研究新一代智能處理技術,研究基於XPU的多模融合計算架構,研究高效率、高信噪比的多光譜信號壓縮編碼技術,研究視頻結構化技術和數據安全技術,並持續迭代推出XPU多核異構智能處理器。多核異構的處理器在未來將會應用於不同的應用場景,對數據場景進行篩選分析,並用最優的數據處理方式對數據進行加工分析並計算結果幫助決策及賦能行業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