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汉阳之五 南岸嘴

南岸嘴,位于武汉市汉阳的晴川阁附近。南岸嘴在中国地理上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地方,被誉为“中国第一角”。因为它是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和

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交汇处形成的冲击地带。有人说南岸嘴是中国的丹田所在,寓意这里是中国精气最集中的地方。

话说汉阳之五 南岸嘴

中国角---南岸嘴

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武汉的南岸嘴,您就会了解到即使是在城市的心脏地带一样可以体会到天高地阔的精彩,俯眺两江交汇口,南岸嘴如二龙托起的明珠。南岸嘴地貌独特,颇有香港“维多利亚港”、美国纽约“曼哈顿”的风采,更与著名的莱茵河与莫塞河交汇处——“德国角”相似,因此,相对应的,也被称为“中国角”。

消失的街道高公街,98年之前南岸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叫高公街,此街是由高公堤演变而来。

话说汉阳之五 南岸嘴

90年代的南岸嘴

汉水改道后,汉江与月湖河湖分离,汉水从龟山以北东流入江。为避免洪汛时江流倒溢,明正德初年(1506年)在东月湖临长江处筑了一道长670余米的大堤,防止江水倒灌入湖,称免溺堤。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修复此堤,堤上遍植杨柳,称为杨柳堤。清雍正十年(1732年),汉阳郡守高纲主持维修杨柳堤,堤顶铺垫条石,并与绅士甘昌祺一起在堤中段捐建一石桥,桥上建亭,人们分别称堤为高公堤、桥为高公桥。

清末,汉阳铁厂建于龟山以北,由于工人住宅的兴建和工商业的发展,高公堤演变为高公街,与显正街、西大街同为汉阳最繁华的街道。

话说汉阳之五 南岸嘴

汉阳铁厂-在现在老国棉位置

清末至民国初期,南岸嘴聚集几十家民营工厂,成为武汉三镇较为集中的民营机器制造业基地。高公街的街后设有汉口集家嘴到汉阳城区的渡口,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渡口仍然存在,日均渡乘客万人次。由于高公街位于汉水与长江交汇处,汉水冲刷着河岸,导致河岸逐年崩塌,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40多年里,高公街北部逐渐崩溃成为江汉河床,街长由300多米缩至180米。

话说汉阳之五 南岸嘴

98抗洪时期的南岸嘴

每到大汛,这一带便成为了泽国,居民饱受洪涝之灾。1998年后,在南岸嘴堤防和景区建设中,修筑了牢固的堤防。拆迁了这一带的住户,遍栽树木。将这里变成了美丽的绿洲。从此,南岸咀的街道成为历史。

话说汉阳之五 南岸嘴

明成化(1465-1487)年初,汉水下游连年大水,近百湖泊堤岸溃口,最大洪汛在汉阳排沙口、郭师(茨)口之间决堤,径直东下,与龟山之北的多股汊水合而为一,汇入长江,“劈”开汉阳与汉口两方境土,从此改变了古汉阳的地理状态(见《明史·地理志》),形成了此后的南岸嘴。汉水流经武汉境内约20.57公里。在南岸嘴入江口,人们常见江河之水半浊半清,界线晰然。

话说汉阳之五 南岸嘴

洪汛期间,两江往往水势湍急,汹涌喧哗,使人触目惊心;而洪汛过后的大部分日月,这里又恢复“泾渭分明”之态。

1998年—2002年,南岸嘴及周边数千户民宅悉数拆迁,此地建起坚固的驳岸堤和风景宜人的景区,其水上奇观的旅游价值凸显出来。

话说汉阳之五 南岸嘴

南岸嘴公园

——名字起源

明武宗朱厚照归天之后,冒的儿子,也冒的兄弟伙的,阔以继承皇位的只有在我们湖北钟祥滴一个堂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新皇帝登基要经过汉阳,那些当官的肯定要接驾捏!

话说汉阳之五 南岸嘴

为了接嘉靖皇帝,汉阳府的官员以此为南岸接驾嘴,后人称为南岸嘴,公元1521年,阳春三月,人们正流连于春光的明媚。几匹快马卷着黄尘,带着一个惊人的秘密千里跋涉而来。原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他不仅没有儿子,也没有直系兄弟,符合继位条件的,只有远在湖北钟祥的一个堂第,这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话说汉阳之五 南岸嘴

“新皇帝进京登基要过汉阳了。”消息传来,百官不敢懈怠。为了接驾,汉阳府的高级官员们肃立在汉水两岸的渡口边,稍远处,则聚集着部分中低级官员,他们承担着报驾的任务。百姓们则聚集在新皇帝车驾的必经之路上,欲争睹龙颜,是为探驾。后来,官员接驾的地方就被称为“接驾嘴”和“南岸接驾嘴”,报驾的地方被称为报驾巷,百姓探驾的地方则被称为探驾巷。再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地名因谐音被分别误传为集家嘴、南岸嘴、鲍家巷、弹夹巷,并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